微课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应用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过程

(肇庆市第九小学,广东 肇庆 526040)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和严谨性,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但多数小学生认为数学这一学科抽象乏味,没有语文学科易懂,也没有英语学科生动,因此容易失去数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难度更大。微课这一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感觉数学越来越难教;学生认为中高年级数学难学,讲课进度太快;家长因学生成绩下降对教学提出质疑。这一现状产生原因首先要从新课标对小学2个学段的学生不同要求分析。

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常见的量,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要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简单识图,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要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培养空间观念,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独立思考问题,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和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第二学段(4~6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第一学段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等,建立数感,熟练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要了解一些平面图形、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认识概率问题,培养团队意识、自学能力,培养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和发展一些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自学能力。

可见,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是打基础,中高年级的学习则是巩固、提高和深化。低年级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相对容易接受;低年级的数学知识容量较少,学生能有比较宽裕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而中高年级的数学知识虽然同样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相对较少,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无法顺利转化为学习经验;中高年级的知识量与低年级比大幅度增加,在难度与容量都增加的情况下,学生学起来难度增大。

二、自主学习的误区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解存在以下误区:

1.到中高年级才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习惯的养成需较长时间,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开始,从细节开始。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起来了。

2.自主学习缺乏方法指导

由于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繁重,周课时数相对于知识量及学生掌握知识速度不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授课和巩固。要实现预定目标,不仅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课堂驾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同样有很高的要求。事实上从低年级开始,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通常给学生一个模糊的指示,没有参考的标准,更没有预习的范例,所以学生对于预习,只是流于表面,学习效果得不到提高。

3.自主学习与自己学习

自已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虽然有一定的自觉性,但学生对于学习只是处于一种片面的状态,没有沟通、没有合作、没有协调,学生无法从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共同促进,也无法通过学习获取更多的体验。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除了个人学习,还有小组学习;除了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除了消化吸收,还有质疑发问。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体验,学习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更快地掌握知识的核心。

三、微课的特点与作用

微课的出现受到广大教师欢迎,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推广,迅速被尝试应用。

“微课”可以理解为“微课堂”“微课例”,是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在3~7分钟内(中小学不宜超过10分钟)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再以视频形式把这个教与学过程进行展示。微课具有教学针对性强、教学过程简短、教学内容精选、资源容量较小、注重教学设计、服务学生学习为主等特点。微课不仅是一种新课程资源类型,也是一个简短完整的教与学活动过程,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微课不仅容量“微”,而且学习者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学习,即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不能一次看懂学会的,可以重复多次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学习。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低年级的学生强一些,比学习更有自觉性、积极性及主动性,所以微课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用会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

四、微课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微课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自主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但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微课要多样化

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辅助教学,一些比较简单的,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没有必要制作微课。一些稍复杂的、理论性较强的、操作性较强的、学生不一定学一次就学懂,这些知识点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学习。1道例题、1道练习题、1个解题方法、1个考点、1个总结、1个反思等都可以制作微课。

2.微课内容应精简

使用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如果微课时间过长,学生可能没有时间观看。1个微课只需要围绕某个特定知识点进行精确详细的讲解,没必要太繁杂,否则学生易产生疲惫感。精简的内容加简短的时间,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的要求。

3.微课制作质量要高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视觉要求较高,要求微课用简洁、美观、清晰的画面,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从字体、大小、颜色、明暗等方面,有层次性、对比性地突出教学重点。用规范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无误的操作,动静结合的演示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做好使用指导

微课制作完成后,还要保证学生能正确使用微课。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来决定看微课的进度与次数;遇到听不懂或看不明白的,可后退或反复播放;还可暂停播放,进行理解消化或结合教材进行思考。

5.把握好微课使用时机

微课使用时间应把握好。(1)课前导学。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应要求学生提前1个晚上,在家里独立预习过程中观看;如果时间和条件不允许,可以利用上课前几分钟,在班级共同观看。(2)课中带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还存在比较大疑问,教师可以适时展示微课,及时进行学习辅导;如果一节课中可能用到几个不同微课,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学习。(3)课后辅学。如果学生有需要,可以继续在课后反复观看相应微课,进行复习巩固重难点或进行扩展学习。

6.及时修改微课

微课尽管由教师精心设计制作,但未必能考虑到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修改,使微课更精准,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微课应用方向

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教师应在以下方向作出努力:

1.共享优质资源

1个人短时间内很难制作出很多高质量的微课。各地举行的微课设计比赛,既为了筛选高质量微课,也为了激发教师参与微课制作的热情,更为了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提升。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教材版本不同,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不同,教学能力有高有低,多媒体技术有强有弱,制作的微课质量差异很大。如果教师能共享微课,就可以根据教材、学生情况加以修改使用。

2.克服学校教学条件方面、学生家庭条件方面的困难

微课学习不适合所有的学校和家庭。如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无法提供给学生观看微课的移动设备或电脑设备,教师可以把微课学习时间调整为校内,利用课前或课后几分钟,让学生共同观看微课,也可以引发学生讨论学习。而一些教学资源相对落后没有配备相应教学设施的学校,政府部门应协助解决。

3.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与监督

一些家长对于微课这种新型学习模式不了解,持怀疑态度,或担心孩子借观看微课的机会上网、玩游戏等,影响学习,所以不支持这种学习模式。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理解微课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接受微课这种学习模式,配合开展微课学习,并要求家长监督学生观看微课进行学习。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中的应用,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学科操控能力。随着信息化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应用,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使用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使知识得到更高速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胡永春.微课制作方法与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过程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