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改造,活用教材

2017-01-26 21:12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除数两位数人教版

(河源市龙川县实验小学,广东 河源 517300)

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20年中,笔者接触过多种版本的教材,也经历过多次的教材改版。很多教师都知道,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素材,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变成一个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下面是笔者使用教材时的一些经验。

一、衔接旧知,由浅入深

数学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彼此相关的。教材把这些知识进行分散编排,成为一种螺旋上升的形势。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深入地研读各个阶段的教材,才能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以人教版二年级的“找规律”为例,这节课要让学生找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还要求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这一规律,知识难度较大。学习时,我们可以先复习一年级学的简单规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愉快,水到渠成。李烈校长在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就注重了这一点。她先安排学生做口算:

(1)21×3=6321×30=630

(2)32×2=6432×20=640

(3)41×5=205 41×50=2 050

(4)15×2=3015×10=150

这些口算都要用到学生已学的旧知识。做完口算后,她带领学生对这4组算式进行观察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再出示课本上的主体图,解决“24×12”这一笔算乘法的新知识。[1]由于李校长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思维非常活跃,视野非常开阔,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创设学习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将数学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去认识、去把握。

新课标教材非常注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但是不是每一个情境的创设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呢?我们是不是一定要遵从课本创设的情境呢?能不能找到更恰当的生活原型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呢?

在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有些教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有位教师在“平移”“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两节课上所创设的情境。在“平移”教学中,教师拿出班上的“百宝箱”放在讲桌上,问“谁能把‘百宝箱’从讲桌的一端移到另一端去?”学生们马上想到了很多种方法:推、拉、提、顶……其中当然是“推和拉”的方法最省力,这正好自然导入了“平移”这一知识的学习。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教师与学生比赛:教师抹黑板,学生抹课桌,看谁最快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这也自然导入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

适当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导入新课,也许比盲从教材的效果要好很多。

三、难点分解,循序渐进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有一个感受:新编教材不好教,除了新增了很多以前老教材没有的内容,其中计算和解决问题最难教。新教材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这两部分,知识间的跨度较大,衔接不够紧密。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二年级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中,学生刚刚接触到“脱式计算”这一计算形式,在练习中就出现了一级运算、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运算顺序这一知识点,如何去解决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一个补充,把难点进行分解。如果教师盲从教材,就会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留下隐患。

“解决问题”的编排分类也不如老教材系统,没有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教师在教学时如不进行系统归纳和方法指导,学生会觉得困难重重。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解决问题”第100页上的例2是一道需要用连除来解决的应用题。图文大意是“团体操表演有60人,平均分成了2大组,每大组又有5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解决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是用连除来解决的,列式为“60÷2÷5”。但也有少数同学提出了其他的方法,认为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几个大组,列式为“60÷(2×5)”。这种方法显然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但使用这种方法却出现了一个计算方面的障碍,因为“60÷10”是属于多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而我们在这一单元之前并未学过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紧接着在“做一做”当中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共有960个杯子,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能装多少箱?”此题也有两种解决方法:①960÷6÷8;②960÷(6×8)。同样“960÷48”也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面对这样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有所预设,要考虑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遇到这样的计算障碍,然后适当进行引导。其实“60÷10”和“960÷48”虽属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但计算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教师如果适当引导学生观察,要计算出它们的结果是很容易的,同时还可以为下学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进行深入的钻研,然后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要对学生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障碍要事先预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师才能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突破难点,教学才能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使用了很多版本的教材,笔者体会和感受颇多。在教学中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无数失败的教训。大胆改造,活用教材,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烈.细节成就完美[J].小学数学教师,2005(6):20-23.

猜你喜欢
除数两位数人教版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巧算两位数加法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两位数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