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松动术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疗效的临床观察

2017-01-28 02:45黄先平夏顺强
智慧健康 2017年12期
关键词:脑性肌张力神经

黄先平,夏顺强

(1.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2.湖北省鄂州市华仁康复医院,湖北 鄂州 436000)

神经松动术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疗效的临床观察

黄先平1,夏顺强2

(1.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2.湖北省鄂州市华仁康复医院,湖北 鄂州 436000)

目的临床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脑瘫患儿189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神经松动术治疗。从四周起每两周评定一次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9%﹑95.79%﹑97.89%,高于对照组的70.21%﹑76.60%﹑87.24%,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可以显著提高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对提高患儿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运动控制能力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效果明显,具有价值。

神经松动术;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康复作用

0 引言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到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与发育缺陷造成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姿势异常﹑运动障碍[1]。为了探析神经松动术的应用效果,本文现对我市华仁康复医院儿童康复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儿童脑性瘫痪患儿189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华仁康复医院儿童康复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儿童脑性瘫痪患儿189例进行研究。包括痉挛型96例﹑不随意运动型58例﹑肌张力低下型45例。所有患儿及家属均接受了研究内容的相关培训,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认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疾病导致的运动障碍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94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痉挛型48例﹑不随意运动型29例﹑肌张力低下型22例;年龄12-16岁,平均(6.13±4.35)岁。剩余95例归入观察组,其中痉挛型48例﹑不随意运动型29例﹑肌张力低下型23例;年龄12-14岁,平均(6.08±4.23)岁。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予以运动功能训练,内容如下:

(1)痉挛性脑瘫患儿:①头部旋转控制全身伸展或屈曲模式。该动作做10次,每次持续30秒,间歇3秒;②翻身训练。对不会翻身患儿,按照Vojta技术训练其翻身,每日翻身20次;③坐位训练。训练人员坐在患儿对面,双手握住患儿前臂,双膝抵住患儿双膝,使患儿双下肢分开并伸直,抬头直腰,保持5分钟。根据患儿情况,渐进加入坐位平衡训练;④爬行训练。对不会爬行儿,按照Vojta技术训练其爬行,每日爬行10次,每次半分钟;⑤站立训练。患儿跪位,训练人员坐于患儿对面,一手握住患儿前臂,另一手辅助患儿由双膝跪位转变为单膝跪位,再由屈膝侧下肢发力站起带动对侧下肢站起,重复该动作5次。根据患儿情况,渐进加入站立平衡训练(必要时穿戴踝足矫形器);⑥步行训练。满足步行条件的患儿,在步行辅助用具帮助下进行步行训练(必要时穿戴踝足矫形器),按照患儿情况逐渐去掉辅助用具。每日训练15分钟;⑦上下台阶训练。训练人员以手扶患儿肩部和髋部,协助患儿练习上下台阶。每日练习10分钟。

(2)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①头的控制。患儿俯卧位,训练自主抬头,根据患儿情况,渐进给予阻力。重复10次;②翻身及爬行训练。同痉挛性患儿;③坐姿保持训练。患儿双手臂支撑坐起,前面放置颜色鲜艳的娃娃玩具,籍此保持较长时间的坐姿。据患儿情况逐渐减少支撑,最后独坐;④站立训练。同痉挛性患儿;⑤步行训练。训练者双手握拉环站于患儿对面,患儿双手握拉环在训练者带动下向前行走。据患儿情况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独走;⑥上下台阶训练。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训练者,进行上下台阶训练,逐渐减少辅助,考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台阶训练;⑦跳跃训练。患儿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做准备。训练者拉患儿双臂从台阶上跳下。根据患儿情况逐渐转至平地独立跳跃,每日10次;⑧平衡协调训练。在训练者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跨越障碍﹑排球﹑接球等训练患儿平衡协调功能,每个项目20次。

(3)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早期进行肌力加强训练,重点增加患儿头控能力﹑上肢支撑力﹑脊柱支撑力。随后随着患儿病情发展会转化为不随意运动型,训练方法按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

观察组:在对照组运动功能训练基础上予以周围神经松动术,具体操作如下:①正中神经松动术:下压肩关节,并外展10°,伸直肘关节,旋后前臂,背伸腕关节,伸展手指与拇指,保持颈椎向对侧侧屈;②尺神经松动术:下压肩关节,并予以外展外旋,屈曲肘关节,旋后前臂,背伸腕关节,并尺偏,伸展手指与拇指,保持颈椎向对侧侧屈;③桡神经松动术:下压肩关节,并外展10°,伸直肘关节,旋后前臂,屈曲腕关节,握拳,颈椎向对侧侧屈;④坐骨神经松动术:操作者站在患者正对面,双手抬起患腿,一手握住踝关节,一手按压膝关节,处于伸展位,之后前屈髋关节。在患者患腿高达某一角度,使操作者感到牵扯感。找寻起始与终末点,之后在起始与终末点之间来回滑动。(松动分级)加强松动:背屈踝关节,或内收患腿,保持内旋状态;⑤股神经松动术:患者健侧卧位,下方腿伸直,上方腿屈曲,治疗师站于患者身后,上方手置于患者膝部上方,下方手置于患足保持患腿紧贴治疗师腰部,治疗师通过身体向后旋转带动患腿向后活动;⑥脊神经松动术:取患者端坐位,在垂直状态下尽量放松﹑屈曲胸椎﹑腰椎。操作者用其近侧手前臂中段按压患者颈7,同时施加压力使颈椎屈曲。操作者用其远侧手握患者足趾,使下肢伸膝,之后进行按压,保持踝关节背屈。每个操作持续6-10s,间隔3s,重复6次。在操作过程中,时刻询问患者感受,评估患者耐受程度,保证操作安全﹑有效。

1.3 观察指标

从四周起每两周评定一次患儿的运动功能。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具体判定标准为:显效: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效:运动能力有所改善;无效:运动能力无明显变化。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形式,给予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形式,给予t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第4周,对照组94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5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70.21%;观察组95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7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6.32%,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第6周,对照组94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53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76.60%;观察组95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6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79%,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第8周,对照组94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5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95例患者中,显效45例,有效4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9%,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由于脑损伤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病灶部位大致分为: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痉挛型脑瘫是因为受损脑组织所支配部位肌肉紧张性升高,致使运动功能障碍。此种肌肉紧张性升高主要为肌张力升高,表现为髋关节内收肌群﹑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前臂屈肌等。此类抗重力肌群痉挛致使姿势﹑运动产生异常。不随意运动型特点主要为锥体外路损害致使肌张力呈动摇性﹑持续性不随意运动。肌张力低下型特征为肌张力低下,伴有蛙状位﹑W状上肢﹑外翻扁平足﹑对折状态等低紧张体征。目前脑瘫康复方法主要有运动训练﹑针灸﹑理疗等,均具有解除痉挛﹑增强肌力等功效,进而提高患儿运动功能,但部分患者疗效并不理想,特别是年龄较大之前没有接受正规康复治疗的患儿。常因痉挛过重与异常运动模式的影响,致使患儿出现腕关节﹑踝关节屈曲挛缩状态和内收肌过分痉挛所致的剪刀步态,给康复训练增加了难度,进而給康复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在神经损伤致运动功能障碍中应用神经松动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黄先平报道显示,神经松动术可改善偏瘫患者手功能[2];王艳等人报道表明,神经松动术可改善臂丛神经损伤后上肢功能[3];蒋学永等人报道显示,神经松动术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症状[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第四周﹑第六周﹑第八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2%﹑95.79%﹑97.89%,高于对照组的70.21%﹑76.60%﹑87.24%,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结果充分证实:神经松动术对脑瘫患儿运动动能的效果显著。神经松动术就是根据神经延展性,操作者按照特定方向运动患儿肢体,使神经组织在神经外周软组织中滑动,产生张力变化,以此改善神经间微循环﹑轴向运输﹑脉冲频率等,进一步促进血液流入神经组织,达到减轻疼痛﹑促进组织复原的治疗手段[2]。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在患儿关节活动终末端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股神经﹑脊神经牵拉,以此降低患儿痉挛肌张力,调节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平衡,最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抑制姿势异常。

综上所述,神经松动术可显著提高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康复疗效,对提高患儿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运动控制能力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效果明显。

[1] 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既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2] 黄先平.神经松动术对痉挛期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16(2):42-43.

[3] 王艳,唐强,陈国平.神经松动术结合头穴丛刺与康复训练对臂丛神经损伤后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75-576.

[4] 蒋学永,刘守国,伊文超.神经松动术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康复,2012,27(3):188-190.

[5] 王艳,王茜,陈国平,等.夹脊电针和神经松动术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和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OL].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04):417-421.

Effect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Neurodynamics on Motor Function in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HUANG Xian-ping1, XIA Shun-qiang2
(1.Ezhou Polytechnic Medical School, Ezhou, Hubei, 436000;2.Ezhou City Huaren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Hubei, Ezhou,Hubei, 436000)

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neurodynamics on motor function of cerebral palsy children.MethodsDivide 189 cases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according to their admission sequenc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xercise training only,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neurodynamics based on above.Evaluate children’s motor function every two weeks from the fourth week.Results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9.49%, 95.79% and 97.89%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70.21%, 76.60%, 87.24% of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ConclusionNeurodynamics can enhance rehabilitation effect significantly of motor function of cerebral palsy children,has obvious effect on improving turning over, sitting, crawling, standing, walking, balance ability, coordination, motion control ability and social activities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value of promotion.

Neurodynamics;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Moto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2016年鄂州职业大学科研项目,编号:2016YBA01 项目名称:神经松动术恢复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黄先平,女,湖北鄂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康复教学与临床。

夏顺强,男,湖北鄂州人,康复治疗师,研究方向:儿童康复。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12.002

猜你喜欢
脑性肌张力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友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