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分析

2017-01-28 02:45唐晓琴
智慧健康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阻塞性肺炎实验组

唐晓琴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51)

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分析

唐晓琴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51)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阿坝州黑水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00例,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躯体状态﹑社会行为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能让临床效果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炎;护理;效果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预后进行显著改善,而在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则是保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的基本条件。本研究主要观察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阿坝州黑水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00例。纳入标准: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症状主要为气喘﹑胸闷﹑咳痰﹑咳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肺炎性心脏病患者﹑重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等。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7例﹑23例;患者年龄为51-80岁,平均年龄为(68.1±1.4)岁;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为(8.1±1.2)年;32例患者伴高血压,41例患者伴冠心病,30例患者伴糖尿病。实验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8例﹑22例;患者年龄为52-81岁,平均年龄为(68.6±1.1)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8.5±1.7)年;31例患者伴高血压,38例患者伴冠心病,27例患者伴糖尿病。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如定时巡查﹑严格遵医嘱用药﹑病房应保持干净和卫生﹑健康宣教等。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综合护理,具体内容为:

(1)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态变化加以关注,在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时,体贴和关心患者,对其内心不安因素进行了解,进行鼓励,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疏导。如果患者存在显著的呼吸症状,护理人员则应有效抚慰患者,告知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呼吸症状能有效缓解,同时准备好相关器械和药品,就算患者出现窒息,也能成功抢救,让其生命安全得以保证。

(2)监护护理: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对患者进行仪器监护,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心率和血压等进行严密监测。护理人员应加强巡查工作,对各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认真记录。在巡查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对液体出入量进行认真记录,并对患者的瞳孔﹑皮肤和口唇色泽﹑意识状态进行确认,对患者的缺氧现象进行重复评估。患者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并结合患者的情况协助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3)气道护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通过科学和合理的措施让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果患者咳痰﹑咳嗽无力或者自发咳痰﹑咳嗽效果较差,则应告知患者尽力排痰,同时叩击患者的肺部体表投影区域,通过对呼吸道进行震颤来促进排出痰液。在患者体征﹑症状显著改善后,则应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开展腹式呼吸训练,通过吹气球来促进恢复患者的肺功能。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为[3-5]:体征﹑症状彻底消失,痰培养培养结果为阴性,白细胞计数正常则判断为治愈;体征﹑症状明显缓解,痰培养结果为阴性,白细胞计数正常则判断为显效;体征﹑症状有一定改善,痰培养结果为阳性,白细胞计数下降则判断为有效;体征﹑症状没有变化或者加重,痰培养结果为阳性,白细胞计数无变化则判断为无效。(2)选择生活质量测定简表(QOL-BREF)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选择百分制评分[6-8]。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

50例对照组中,2例患者为治愈,11例患者为显效,20例患者为有效,17例患者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0%(33/50);50例实验组中,6例患者为治愈,26例患者为显效,11例患者为有效,7例患者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0%(43/5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状态评分为(55.7±14.6)分,心理状态评分为(59.5±14.4)分,社会行为评分为(57.5±12.6)分,生活环境评分为(54.4±12.3)分,综合感受评分为(57.2±10.3)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躯体状态评分为(67.3±15.6)分,心理状态评分为(72.6±16.7)分,社会行为评分为(67.7±13.1)分,生活环境评分为(62.7±12.5)分,综合感受评分为(64.7±11.5)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躯体状态﹑生活环境﹑社会行为﹑综合感受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病程长﹑病情复杂﹑复发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等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为通气/血流比例发生失调,通气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现象,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生活质量降低。本研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发现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躯体状态﹑生活环境﹑社会行为﹑综合感受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能让其治疗主动性和治疗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患者的监护护理,对其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对其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发现,进而来对病情恶化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9-10];为患者提供气道护理,促进排出痰液,让患者的气道保持畅通,促进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总之,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能让临床效果显著提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显著改善。

[1] 武海燕,郝青,张秀敏,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6,27(9):1539-1541.

[2] 郝春颖,程秀丽.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42-142.

[3] 陈玉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7):96-97.

[4] 胡海珍.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者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和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207-1209.

[5] 黄路,王新新,赵晨,等.人性化护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4(19):236-237.

[6] 张书雅.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9):118-119.

[7] 李少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2,22(20):4537.

[8] 郝春颖,程秀丽.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42.

[9] 孙立新.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8(5):26-28.

[10] 李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5(29):41.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Nursing Effec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neumonia

TANG Xiao-qin
(No. 416 Hospital of Nuclear Industry /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0051)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nursing effec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neumonia.MethodsChoose 100 cases chronic obstructive pneumonia patients of Aba Prefecture Heishu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September 2017 in the study,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divide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50 cases),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respectively, observe and analyze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Total effce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body state, social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scores after nursing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ec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neumonia patients, which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Chronic obstructive pneumonia; Nursing; Effect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12.017

猜你喜欢
阻塞性肺炎实验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