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01-28 02:45曾峥全晖程莉惠蔡明燕
智慧健康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胶原乙肝

曾峥,全晖,程莉惠,蔡明燕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四川 成都 610051)

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曾峥,全晖,程莉惠,蔡明燕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四川 成都 61005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92例(乙肝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乙肝组患者的HA﹑LN﹑Ⅳ-C﹑PC-Ⅲ﹑ALT﹑AST﹑ALT/AST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93.5%)明显高于两项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0.05),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检测

0 引言

肝纤维化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子所致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其为多种肝脏疾病的中间过程,是慢性肝脏疾病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中间环节[1-2],目前,临床诊断中一直将肝组织活检作为肝纤维化的金标准[3],但肝组织活检穿刺过程中可造成感染﹑出血及疼痛等情况发生,其为有创检查手段,严重者可导致重要脏器受损并引起休克或死亡。因此,早期选择准确﹑安全的检测十分必要,其对指导慢性肝病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故本研究对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水平进行了分析,并探求其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9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乙肝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并设为健康组。其中,乙肝组男性65例,女性27例,年龄19-73岁,平均(42.6±12.9)岁,均经实验室或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乙肝。健康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70岁,平均(39.7±10.6)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两组对象均于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mL)进行检测,分离血清后进行不同指标的检测。其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Ⅳ-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进行检测, LN﹑PC-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法(RIA)进行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阳性检出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AST比值;阳性检出率包括: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阳性检出率﹑肝功能指标阳性检出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率(%)表示,行χ2检验,数据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

乙肝组:HA(174.9±27.6)ng/mL﹑LN(103.4±23.7)ng/mL﹑Ⅳ-C(86.8±30.7)ng/mL﹑PC-Ⅲ(167.5±22.9)ng/mL; 健 康 组:HA(70.2±14.8)ng/mL﹑LN(79.8±21.5)ng/mL﹑ Ⅳ -C(64.9±11.0)ng/mL﹑PC-Ⅲ(59.6±12.3)ng/mL;乙肝组患者各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指标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HA(t=19.831,P=0.000)﹑LN(t=4.841,P=0.000)﹑ Ⅳ -C(t=3.819,P=0.000)﹑PC- Ⅲ(t=24.628,P=0.000)。

2.2 患者肝功能指标检测

乙肝组:ALT(178.4±58.2)U/L﹑AST(75.3±28.6)U/L﹑AST/ALT 比值(0.8±0.2);健康组:ALT(25.2±13.4)U/L﹑AST(19.4±11.2)U/L﹑AST/ALT 比 值(0.7±0.1);乙肝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指标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 分 析:ALT(t=14.257,P=0.000)﹑AST(t=10.424,P=0.000)﹑AST/ALT比值(t=2.628,P=0.005)。

2.3 患者肝纤维化阳性检出率

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阳性检出率为72.8%(67例)﹑肝功能指标阳性检出率为76.1%(70例)﹑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3.5%(86例),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两项指标单独阳性检出率,两组指标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血清肝纤维 化 指 标(χ2=14.005,P=0.000)﹑ 肝 功 能 指 标(χ2=10.784,P=0.001)。

3 讨论

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是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病理性改变以局部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异常沉积为主[4-6],其中ECM的主要成分为HA﹑LN﹑Ⅳ-C和PC-Ⅲ,随着慢性乙肝患者病情的进展ECM的血清含量将随之出现相应变化。另外,肝脏中大量分布ALT和AST,而在健康人群中血清含量极低,但在出现肝细胞受损时可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ALT和AST放入血浆,因此检测肝功能指标对评估肝损伤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将其作为疾病诊断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由此可见,联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对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具有重要价值。本组研究显示,乙肝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两项指标单独阳性检出率(P<0.05),说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在诊断肝纤维化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与陈俊﹑黄莉霞等[7-9]报道一致。现分析如下:(1)HA主要在肝脏内代谢,其主要由肝脏内储脂细胞合成并经血液循环到至肝窦内皮细胞后被摄取与﹑分解。慢性乙肝患者出现肝纤维化时可导致肝间质或纤维细胞增生,从而引起HA合成增加,同时造成肝细胞功能受损,HA被摄取和分解的能力也有所降低,致使HA的含量显著升高;(2)LN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其属于细胞外间质的非胶原性结构糖蛋白之一。随着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进展,血清LN合成将随之不断增高并与Ⅳ-C共同分布,LN可大量沉积于肝窦血管壁,从而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情况,因此检测LN水平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具有提示意义;(3)Ⅳ-C是构成基底膜和肝脏所含胶原的主要成分,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时可导致胶原合成异常增加,从而导致胶原沉积造成基底膜增生。此外,降解的胶原进至血循环时可造成血清Ⅳ-C含量上升,提示检测血清Ⅳ-C可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进行监测;(4)PC-Ⅲ属于Ⅲ型胶原前体,早期的肝纤维化胶原形成主要为Ⅲ型,提示对血清PC-Ⅲ进行检测可反映慢性乙肝患者Ⅲ型胶原的代谢情况,从而反映出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可将其作为判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标志;(5)ALT和AST是反应肝功能的主要指标,在排除患者肝外病变的前提之下,对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进行测定可反映出患者干细胞损伤情况,而对于疑似慢性乙肝患者同时检测ALT﹑AST并计算AST/ALT比值,有利于评估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及动态监测病情发展[10]。

综上所述,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联合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对监测患者病情及肝纤维化活动状态具有良好指导作用,可将其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 吴运平.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2):2254.

[2] 杜克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常规生化,血常规及生化新指标检验项目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3):3353-3355.

[3] 余晓红,曹军平,王平,等.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检测与肝穿病理结果的相关性[J].河北医药,2016,38(1):106-107.

[4] 陈俊,王利健,汤晓君.肿瘤标志物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4):516-518.

[5] 黄莉霞,甘绍军.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1):134-134.

[6] 王灵聪.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7] 何晶.养肝澳平合剂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8] 李彩东,吴斌,段正军,等.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23):3246-3248.

[9] 唐宁.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肝纤四项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

[10] 张国辉.补益抗纤方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Hepatic Fibrosis Index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of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ic Fibrosis

ZENG Zheng, QUAN Hui, CHENG Li-hui, CAI Ming-yan
(Nuclear Industry No. 416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005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hepatic fibrosis index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of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ic fibrosis.MethodsTreat 92 cases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CHB group)and 30 cases healthy persons (healthy group) as research objects, detect serum hepatic fibrosis indexes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for two groups, compareResultsdifference of two groups.ResultsHA, LN, IV-C, PC-III, ALT, AST, ALT/AST of hepatitis 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positive rat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hepatic fibrosis index,liver function index (93.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detected by each item only(P<0.05), above indexes comparison difference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hepatic fibrosis index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has high clinical diagnosis valu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ic fibrosis.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ic fibrosis; Detection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12.008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胶原乙肝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