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现状及新型模式探析

2017-01-28 02:45秦晓晔齐勋徐杉宋岩
智慧健康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中医药成果

秦晓晔,齐勋,徐杉,宋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现状及新型模式探析

秦晓晔,齐勋,徐杉,宋岩(通讯作者⋆)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本文以科技成果及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概念出发,明确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内涵﹑分类,探讨其衍生的价值,通过对现有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对比分析,探索大众受惠﹑服务国家的新型模式,更好地的服务百姓,推动社会发展。

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0 引言

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多个促进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措施,同时将“大健康”理念融入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挖掘﹑展示中医药科技成果并不是最终目的,将成果转化,让普通老百姓享受福利,才能更好地让这些成果服务于国家﹑社会与人民,促进社会的进步﹑提升百姓生活的质量。本文就目前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进行探析。

1 科技成果及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概念解析

科技从字面分析包含科学﹑技术两个方面,百度百科中直接搜索关键词“科技成果”,对它的阐述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由中国科学院出台的《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指明科技成果是对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实验﹑研究试制或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参照科技成果的概念分析,结合诸多学者针对中医药科技成果的研究,其概念应为:以中医药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相关理论﹑技术﹑具体实践经验,并利用中医药相关及多学科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的具体研究对象采取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进而产生具有实用价值﹑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结果[1]。

2 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一个时代的变革都是从科技发展与进步的推动下发生的,这其中既包括先进思想,也包括理论著述,更包括科技产物,能够直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科技成果是科学技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转化与推广工作,就是将科研与“生产”联系在一起,将有挖掘空间的生产力形成具体的生产力,将研发的产品形成“商品”的过程,简单直白的说,就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中,为人类所用,服务百姓。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研究如何将成果转化,这是科技创新的一个开始,更是科技创新的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不是想象中的简单,从它的试用到投入使用,中间涉及多个环节﹑步骤,同样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甚至会是研发阶段的数倍[3]。然而如果能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将会提升科技的服务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真正让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任,并解决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脱节的问题[4]。中医药学最直观面对的对象是人,处理的核心是“人”的问题,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医药科技成果更应如此,完成指导临床﹑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产学研一体,小至为企业﹑为个人带来“小利”,大至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创造更多价值。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改革政策不断增多,产生的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但由于中医药学科的个性化较强,标准与规范不好统一与制定,可复制性不高,所以其成果的转化也不尽人意。

3 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与特点

3.1 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

诸多机构﹑学者针对中医药科技成果的不同,将其转化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类。根据评价方法的推进,可将科技成果区分为基础类﹑开发类,其转化程度也可分为“应用—应用并推广—商品—产业—推向国际”。转化程度的分级是为了能更明确了解中医药科技成果,促进国家相关部门科学管理与决策。

3.2 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中医药学科主要是作用于“人”及人类健康相关的领域,包括预防﹑治疗与康复。从属性掌握其特点,主要有两个方向:新的理论研究﹑新的诊疗技术﹑新的治疗方法以及新的经验总结,可推广但不能形成产品﹑商品,仍以社会效益为主;另一个主要是相关医疗器械或者是新药特药研发,但此类转化的成果在整体比重中占比较小。结合转化特点,转化的方式也应有所侧重,扩大科技成果的价值,产生社会与经济效益。

4 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

中医药相关机构﹑单位均有科技成果产生,这其中既包括中医药院校﹑各级中医院,也包括中医药的相关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等。充分依托地方中医药领域的优势科技资源,并架构成体系,提升转化率,逐渐向系统化﹑产业化过度,利用好地方政策与地缘优势,扩大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周边效益,最终形成产业升级。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政策与力度的出台,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机遇,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是促进一个学科进步的先决条件。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科技成果转化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与阻碍,只有牢牢抓住现存多种形式中医药科技成果的产出单位,下一步更好的转化才会有越来越多积极的作用,更是我们应该瞄准的目光。从整体来看,目前现状具有以下现状:

4.1 转化率不高

中医药专业的单一性太强,形成转化成果的流向覆盖领域不广;一些研究科研的性质很浓,推广的吸引力不强;与现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不够;追求短期效益,缺乏有效﹑长期发展的有力产品,影响质量﹑可信度;欠缺成果展示或转化展示的渠道﹑媒体或平台[5]。

4.2 成果的成熟度不够

能够推广﹑应用的才接近一半,有的甚至不能被推广及应用,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创新[6]。

4.3 科技投入渠道单一

科技经费投入来源少,国家的财政经费划拨为主;投入资金的环节缺乏层次;经济建设贡献的政策导向不明,缺乏吸引力[7]。

4.4 缺乏科学研究形式创新

与国外机构以及国内企业合作的项目少非常少,在国内的影响力﹑名声不多,多为独立开展研究,研究形式单一,欠缺产学研一体化[8]。

4.5 科技成果的质量层次不够高

成果不少,且多在国内获奖,但大多停留在国内的领先,国际层面立足难,多为中医药理论﹑新技术或方式方法。

4.6 成果转化的动力源缺乏整合

整合掌握中医药相关理论与技术﹑科研能力与成果的中医药科技人才,多学科交融的复合型人才;集合中间机构,将一项机构﹑部门与中医药科技成果人才对接;规范整个的产出—登记—评价—转化—保护的流程与队伍;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梳理的程序与机构[9]。

5 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模式探索

笔者认为,科技成果的实际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经济产值高,更应该体现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国家。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单位之一,虽然现在有非常多的成果问世,但多保持在理论的层面,缺乏实践工作的实施来检验。

大学生群体人员庞大,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功底,对待生活﹑工作的热情高,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大学生,其中大学生学术科研与创新创业项目就成为一大亮点,也成为与百姓大众距离最近的渠道。高校及其他中医药科技成果产出单位,有责任促进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国家强盛,将大学生学术科研与创新创业项目与中医药科技成果对接,不但激活大学生学术科研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同时刺激大学生群体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还能实现大学生与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的进度,逐步成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人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使更多人都能创造社会价值;将科技成果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不是被“困”在高校﹑医院又或是企业等场所,实现成功转化,使其真正能够落实在老百姓身边,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10]。

让大学生群体参与到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中,本身就是让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用理论解决实际的问题,激发该群体的兴趣,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科技成果的转化相融合,不仅能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能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社会价值;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将创造的经济效益反哺给科技成果的研究者﹑科研单位,促进这些人或单位再进行研发,无形当中形成了“学生科研与创新创业项目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价值—反哺教育—形成产业链”,经过模式的探索,最终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发展。

[1] 高凡珠,刘保延,李振吉,等.中医药科技成果概念及其分类评价与转化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2):1085-1088.

[2] 徐佩,杨小燕.论高校中医药科技成果的价值与转化价值[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1):9-10.

[3] 谢雁鸣,王连心.中医药研究的临床与社会价值——谈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J].中医杂志,2015,(24):2079-2082.

[4] 杨明,李萍,杨森明.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08):14-15.

[5] 于宏伟.别再让科技成果待字闺中[N].健康报,2015-05-27(005).

[6] 陈东林,张晶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促进对策[J].企业经济,2011,(12):115-117.

[7] 王卫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04):3-5.

[8] 李彩云.浅析广东省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01):47-50.

[9] 马丽艳.加速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

[10] 岳华,李姗姗,任子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03):1-3+6.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New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QIN Xiao-ye, QI Xun, XU Shan, SONG Yan(CorrespondingAuthor*)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17)

based on concep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CM achievements, the article explains connot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C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explores their derivative value,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is of existing pattern of TC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explores new mode of benefit public and country to serve the people better and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mode

本文系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政策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02060434)

秦晓晔,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12.013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中医药成果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