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向助跑直角腾越教学设计

2017-02-04 08:12王竹平
体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关键词:斜向助跑;直角腾越;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08-03

一、设计思路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课教学将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慢跑和韵律操中渗透主教材“跳跃”的各类辅助练习,将体验直腿摆动、顶肩支撑、滞空、重心转移等技能学习融入跑步和韵律操中,教学中通过跨越式跳高练习逐步向斜向助跑直角腾越过渡,借助橡皮筋进行过渡练习,由低到高,由高到宽,再到实体练习,做到层层递进,根据学生能力起点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分层教学。将新授技术建立在已有学习体验基础之上,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对技能学习所需体能支撑的分析,设计出补偿性体能游戏练习。体操学练中保护与帮助是重要的保障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合作责任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于江苏省教研室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探微——初中体育教学指导用书》水平四八年级第一学期支撑跳跃与体能练习单元第4课时,教学内容为新授内容。斜向助跑直角腾越是越过一定高度障碍的一种技能,对发展青少年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技术中要求学生在充分向上摆腿的基础上,完成空中并腿换手重心转移、空中展体动作,对核心肌群力量有一定要求。本节课中助跑起跳的技术和所学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技术相近,学生有相关助跑起跳动作的体验,但需要强调用力踏跳和直腿摆动。掌握本节课技能为学习其他腾越障碍物技术能起到促进作用,对学习双杠越两杠下、支撑摆动挺身下有一定帮助。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良好时期,而心理发育处于不稳定的分化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反映他们好动,好奇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镇江市伯先中学八年级学生以前学习过山羊分腿腾越技能动作,但所学技能与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动作差异较大,而且起跳动作截然不同,学生认知基础较差,因此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方面会有较大困难,部分女生受力量和心理因素影响,难以完成完整动作,要对这部分学生施加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学生由于对展体下压动作体验不多,需要加强辅助体验练习才能提高动作质量。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完整动作过程,知道单脚起跳,两手依次撑箱,两腿在空中并拢,经直角支撑,依次推手越箱落垫站立的动作要领及在生活中运用的时机等。

2.能基本完成助跑起跳撑箱腾空落地动作,做到空中直角支撑、举腿高、展体明显、落地平稳。

3.积极参与学习,在学练中提高观察、果断决策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学习难点

教学重点:单跳并腿,前摆挺身。

学习难点:举腿有高度,空中展体。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示范讲解法、游戏法、练习法、纠错法。

学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流程

绕跳箱慢跑热身(拍箱、撑箱)→侧向单腿跨越橡皮筋→专项韵律操(①头颈练习;②肩部运动;③腰部运动;④仰卧支撑;⑤仰卧举腿换脚跳;⑥拉伸)→上一步单手支撑单跨单落→上一步单手支撑单跨双落→上一步双手支撑单跨双落→反撑跳箱摆腿展体练习→提高橡皮筋高度的双手支撑单跨双落→三步助跑及用力踏跳练习→提高橡皮筋宽度的双手支撑单跨双落→上一步完整动作练习→3~5步助跑完整动作练习→纠错→分层练习(跳箱盖上放置限制物)→体能练习→放松练习。

八、场地器材

器材:跳箱4个、起跳板4个、橡皮筋40米、足球标志盘4个、音乐播放器1个、标志杆两根、燕尾夹4个。

场地布置:四个跳箱呈正方形摆放,之间大约间隔10米,两边的跳箱用橡皮筋相连,尾部放置起跳板(练习时移至跳箱侧面)。

九、安全措施

课前了解学生原始健康状况,安排好见习生;提前检查跳箱、起跳板的稳固性;充分做好专项准备活动,使学生关节得到充分活动;调整学生练习间距,避免练习中碰撞;检查练习场地是否平整。

公开课之感悟:

2016长三角地区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会在江苏省镇江市伯先中学和镇江新区实验小学进行,我代表江苏省开设了《斜向助跑直角腾越》的公开课,从接到任务开始选题、教学设计,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很多感悟,现与大家共享。

一、敢于亮剑,激励前行

当省体育教研员孟文砚教授决定由我代表江苏开设初中体育研讨课时,我很是纠结,因为莅临研讨会的都是江浙沪基础学校体育界的大咖,还有高校教授,在这些行家里手面前开设公开课,将承受较大压力,但经过思考,我还是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我觉得作为特级教师应该有担当的意识,要能起到示范、辐射、引领作用,要敢于解剖自己,我想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激励身边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保持一颗永远向上的心。

二、传递信号,挖掘体操类教材育人健体价值

“上什么内容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在这个体育教学界的饕餮盛宴中,要有种积极向上的导向。当我在体育器材室转悠的时候,我的眼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跳箱上,就是它了。体操类教材的育人和健体价值是人人皆知的,但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困扰,现在很多体操器材都被束之高阁,器械体操课基本不上。我个人认为不能因噎废食,只要教学手段有效,保护帮助措施到位,体育伤害事故是基本不会发生的。我要向观摩教师释放一种信号,不要丢弃体操类教材,大胆地去上,让体操类教材在体育教学中大放光彩。

三、力求简约高效,关注全体有待提高

本节课我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上一节常态的精品课,充分挖掘常规器材的多功能性,设计出多种教法,使体育课简约而高效,对观摩教师有借鉴作用,回去可以尝试。在准备活动中将主要技术中的摆腿、撑箱、仰卧支撑、举腿等动作巧妙融入韵律操中,一举多得。通过学生已有的跨越式跳高知识体验,导入主教材学习,借助一个标志杆和橡皮筋,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由单脚落地到双脚落地,由单手支撑到双手支撑,橡皮筋由低到高,由窄到宽,逐渐提高练习难度,让大多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基本掌握了完整动作,部分学生能在脱保的情况下完成漂亮的动作。通过不同高度的跳箱、标志盘的摆放,进行了分层教学,效果较好。但在教学中发现少数学生由于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反思我的教学手段,针对特殊学生的教学措施还不够,个性化措施未能及时跟进,教师的视野没有能够关注到全体学生,这些尚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提高。

特级教师简介:王竹平,江苏省镇江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体育教研员,被聘为“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学科专家库成员”。获全国第五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一、二等奖,开设现场示范课,江苏省优秀体育课二等奖。开设省市区讲座达30余次,先后主持研究多个省市级课题并结题,先后在多家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参与多本教材和指导用书编写工作。获“江苏省学校体育先进工作者”“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