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2-23 06:31武亦文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武亦文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朗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特别的重视,只有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培养策略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程的标准也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学生在全面的提升和发展,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特别的注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让学生获取身心的健康。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就像一张白纸,教师要在上面合理的规划,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充满色彩。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是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自控能力,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趣和心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除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只有当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因此拥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就是前提和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朗读学习的时间不足。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很多教师都对朗读教学没有做出明确的时间规定和要求,也没有将朗读教学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既没有在课堂上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也没有规定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文进行朗读,因此朗读学习的时间严重的不足。有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将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留一些让学生进行朗读学习,但是学生根本就重视不到朗读学习的重要性,也无法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朗读学习中。

(二)朗读学习内容和主体过于单一。朗读学习与语文课堂中的其他教学内容一样,都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自身就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学生只会感到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对朗读学习失去学习兴趣。有很多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课堂教学方式生硬枯燥,学生也很难对朗读学习感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是一种能力上的判定,忽略了学生的自身特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朗读学习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朗读学习的重要性,首先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态度和观念,多加学习,找到开展朗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然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教学方式的引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朗读学习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积极的投入学习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入,让学生在朗读学习中学会领悟知识,进行情感的体验,然后陶冶自身的情操,最后训练学生对于语文语感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者讲解一些有趣节日的习俗和来源等,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印象。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资源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也是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就需要熟练的操作多媒體教学资源,将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朗读教学有效地融合。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将一些抽象生动的知识转化为形象有趣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入,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朗读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通过各种比赛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将自身的朗读能力和个人素质都能够得到提升。小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具备一些竞争合作的意识,教师就可以在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在加以指导,让学生了解到文章中的情感思想,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能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演感染学生。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朗读比赛,来激发学生好奇和竞争的意识。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堂或者课间时间,让学生自主举办一场朗读比赛,然后教师当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朗读比赛的开展方式可以是模仿性朗读,角色扮演式朗读,竞争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也能够在朗读比赛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

(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朗读兴趣。如果想要培养、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或者音乐来烘托课文的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不同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学习赞颂竹子的高尚品质的课文时,教师可播放与竹子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竹子的特性,理解其所代表的高尚品质,与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能够使学生在朗读中增强对课文知识的情感体验,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的知识学习中,加深自身对知识内容的印象。逐渐学生的朗读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个人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月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速读(下旬),2018(4):126.

[2] 百忠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小学科学,2018(6):117.

[3] 许自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2):14.

[4] 张磊. 兴趣在语文朗读认识中的价值与作用[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