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2017-02-23 13:49黄峰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黄峰黎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包含50例。兩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口服丁苯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和ADL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均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ATL升高,停药后自行缓解。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丁苯酞; 脑梗死;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1-0120-02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在临床上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脑梗死具有发病危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临床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积极地对脑梗死进行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就成为了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对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报道,且对于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给予了肯定[2]。笔者就应用依达拉奉,同时配合丁苯酞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实施了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以下对整个研究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及CT和MIR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患者。采取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包含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8~71岁,平均(55.8±7.4)岁;病程2~8年,平均(3.8±1.3)年。患者的梗死面积为4~14 cm2;50例患者中,伴有高血压疾病42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9~73岁,平均(56.3±8.1)岁;病程2~7年,平均(3.6±1.4)年。患者的梗死面积为3~15 cm2;50例患者中,伴有高血压疾病45例。两组患者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口服丁苯酚进行治疗,丁苯酚0.2 g/次,3次/d,饭前服用。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0.9%生理盐水100 ml进行治疗,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半个月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 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44/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NIHSS和ADL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和ADL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均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ATL升高,停药后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从而对脑部神经系统产生损害,由此表现出神经功能缺失 [3]。而导致患者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人的脑部组织对于缺血和缺氧是十分敏感的,有研究表明,当脑部供应血流中断5 min左右,就会导致脑部产生大量的神经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及NO,这些物质的大量产生与聚集会在短时间内对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脑细胞出现凋亡、坏死[4]。鉴于此,临床主张对于脑梗死的治疗越早越好,只有在早期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才能够将脑损伤降到最低,对于促使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主要采取静脉溶栓疗法[5]。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危险因素选择合理的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但是在临床上还有一部分患者是不适宜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加之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错过了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临床上仍然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依达拉奉是一种临床公认的良好的脑保护剂,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对于大脑内部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具有非常强的清除作用,同时对于脂质的过氧化反应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6]。同时依达拉奉在脑梗死的治疗中还具有抑制迟发性神经死亡、抑制梗塞周围局部血流量减少的作用,以此来达到减轻脑组织损伤、脑水肿和脑梗塞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不仅如此,临床研究还发现,依达拉奉具有促进受损神经修复的作用。鉴于此,依达拉奉在脑梗死的治疗中是非常有效的,且国外及我国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报道也指出,依达拉奉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对于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安全性给予了肯定,这对于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是非常好的参考依据[7]。笔者在深入分析大量临床研究报道的基础上,以依达拉奉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同时配合使用脑梗死常用治疗药物丁苯酚,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实施了治疗,结果表明,这一治疗方案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

丁苯酚是脑梗死治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该药物能够对脑部缺血、缺氧后导致脑部损伤发生的多个病理环节起到阻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改善脑部微循环的作用。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丁苯酚也具有非常良好的抑制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对于抑制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情况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8]。

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酚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与单纯应用丁苯酚相比,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也更加显著,这一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治疗中是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的。同时,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酚治疗的患者,与单纯应用丁苯酚治疗的患者相比,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安全性。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登科,张晓敏,钟莲梅,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3):6-8.

[2]陈小飞,王建红,王天栋,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0):1209.

[3]张晓红,杜双霞,卢波,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270.

[4]侯慧云.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141-142.

[5]刘一尔,林燕妮.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7):145-146.

[6]王普清,羅均文,张贵斌.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14(6):368-372.

[7] Matthias S,Roderich B,Katrin H,et al.Effects of a clinical pathway on quality of care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a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2010,395 (1):645-648.

[8]仲婷,冒文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新疆医学,2012,42(8):66-69.

(收稿日期:2016-09-12)

猜你喜欢
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