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中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效果观察

2017-02-26 02:17王启东吴冠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罗非冠脉心肌梗死

王启东 吴冠霖

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次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较高,临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狭窄甚至堵塞动脉,使其获得血流再灌注,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然后在实际临床中,PCI术后容易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导致心肌灌注不足,反而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损伤心肌功能,影响远期预后[1]。替罗非班为新型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用于PCI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中预防冠脉痉挛等突然闭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临床有研究报道,术中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血流和心肌灌注,改善预后[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中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与茂名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0.4±8.6)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5±9.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有ST-T段改变,心功能分级在Ⅰ~Ⅲ级,均采用PCI治疗;排除有出血倾向者、合并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3];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法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当即服用阿司匹林300mg,之后按100mg/d的量服用,氯吡格雷300~600mg即刻,之后按75mg/d的量服用,连续服用至术后1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2 h/次,连续5天。阿托伐他汀40mg即刻,随后长期20mg/d。两组均采用PCI术,选取桡动脉动脉途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穿刺,插入动脉鞘管,置入导丝,导丝进入冠脉后行冠脉造影,观察组冠脉造影术后,血管开口插入指引导管后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ml(5mg)(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165)。对照组不使用替罗非班。根据造影显示的病变选用适宜内径的球囊预扩张血管,随后置入支架。以支架跨越狭窄,充分扩张动脉,残余狭窄低于20%,病变血管的远端血流达到TIMI 3级血流标准[4]。

1.3 观察指标

评价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1周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观察缺血型ST段改善程度,记录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穿刺点血肿、牙龈出血、尿隐血、便隐血等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3级者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术后CTFC及90 min内ST回落比较

观察组治疗90 min内ST回落率、CTF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CTFC及90 min内ST回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CTFC及90 min内ST回落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90min内ST回落率(%) CTFC观察组 25 81.7±10.2* 16.5±1.9*对照组 25 74.8±10.9 20.4±1.5 t值 - 4.297 4.773 P值 -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穿刺点血肿、牙龈出血、尿隐血、便隐血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对患者威胁巨大,其并发的心肌梗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并发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PCI是目前临床治疗冠脉狭窄或堵塞的最有效治疗方法,通过心导管技术置入支架,扩张血管管腔,从而增加心肌供血供氧,改善血流灌注[5]。然后介入手术本身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微血栓,甚至损伤心肌,使得PCI疗效受到影响,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病情加重[6]。大量研究表明,介入治疗的同时血管内各种活性因子可相互作用,术后可能出现部分血管血流缓慢,甚至血管未扩张,也可能加重病情,导致血流动力学恢复缓慢,甚至造成心肌梗死。因此,尽快恢复PCI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是PCI手术成功的关键[7]。而采用药物改善血液抗凝能力,容易术中产生的微血栓,是治疗的重中之重。替罗非班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能够阻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共同通路,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强大的作用,能够提高PCI手术患者血液的抗凝性,增加血流灌注,有利于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液灌注[8]。其使用方式分为术前术后两种,临床对何时使用效果更佳尚无定论。国外有研究显示,两组方式均可提升PCI手术疗效,但术前使用能够更有效的提升血液流动能力,增加血液灌注,从而在术后尽早恢复或提高冠脉血流水平,减少心肌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3级者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多(P<0.05);观察组治疗90 min内ST回落率、CTF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穿刺点血肿、牙龈出血、尿隐血、便隐血等发生率对比(P>0.05)。充分证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PCI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效果更佳,有利于增加术后冠脉血流灌注,改善预后。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1]江荣炎,蒋爱清,吴桥,等.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血管血流与临床预后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35(11):1490-1492.

[2]马震,宁彬,董西学,等.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STEMI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59-560.

[3]何伟平.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冠脉血流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5,26(32):4551-4553.

[4]徐会圃,李毅,刘长梅,等.急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补体4a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335-1337.

[5]贾兴泽,林荣,赵婷丽,等.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冠脉血流以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1402-1405.

[6]靳文军,王献忠,刘素梅,等.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海南医学,2014,25(20):2978-2980.

[7]肖艳,招煦杰.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76-1578.

[8]黄锡亮.不同时机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冠脉血流及近期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8):30-32.

猜你喜欢
罗非冠脉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