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2-26 02:1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6期
关键词:淋巴上肢总分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且目前发病率正不断上升。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明显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多数患者在术后常引起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导致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因此对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笔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6年5月在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外科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中,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1.67±8.94)岁,身体质量指数15.12~36.45 kg/m2,平均(23.82±3.54)kg/m2,左乳癌14例,右乳癌16例,术后接受化疗19例,放疗11例,淋巴结清扫个数12~53个,平均(21.98±7.83)个;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50.93±9.24)岁,身体质量指数17.38~35.82 kg/m2,平均(24.61±3.29)kg/m2,左乳癌15例,右乳癌15例,术后接受化疗20例,放疗10例,淋巴结清扫个数13~49个,平均(22.09±7.36)个,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年龄在20~70岁;(2)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乳腺癌;(3)患者手术方式均为改良根治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除术;(4)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1)患者术前已发生淋巴水肿;(2)合并其他肿瘤患者,或已发生其他脏器转移;(3)患肢存在血栓、瘤栓,或出血倾向疾病;(4)患肢已行静脉置管,或静脉结扎;(5)严重心肺功能疾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治疗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1)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并介绍术后常用的康复方法;(2)康复训练指导:在患者术后第1周内主要以患肢肩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包括患侧手、腕、前臂及肘关节的主动活动,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予以肩带肌等长收缩练习,建议患者每日行2~3次训练,每次30分钟;术后第2周予以患侧肩关节关节活动度牵拉训练、肩带肌等张收缩、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等张收缩,并适当增加患者运动量和动作持续时间,建议患者每日行3~4次,每次30分钟;(3)空气波压力治疗:患者于术后1周时,采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行患侧上肢压力治疗,压力范围在20~130 mmHg,间歇性反复加压,每日治疗2次,每次20分钟;(4)自我管理宣教:入组患者每周1次公开宣教课,指导患者识别早期临床水肿症状,双上肢周径测量方法、日常皮肤护理、自我按摩方法等。对照组患者采取空气波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内容同治疗组。

1.5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患肢临床水肿发生例数:淋巴水肿评价标准以比较双侧手臂肩峰端下15 cm和尺骨鹰嘴下15 cm的周径,周径相差大于2 cm,即可诊断[2],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观察。

(2)淋巴水肿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水肿程度比较参照如下标准,即重度水肿:患者患侧上肢水肿最严重处周径比健侧增加5 cm以上,水肿可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患者肘关节和肩关节活动受到影响;中度水肿:患者患侧上肢水肿明显处周径比健侧增加3~5 cm,水肿波及整个上肢,患者上肢运动不受影响;轻度水肿:患者患侧上肢水肿明显处周径比健侧增加少于3 cm,多位于上肢近端,分别于术后1月和术后6个月进行评价。

(3)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采用FACT-B中文版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本量表包括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关注等5个领域,共36个条目[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6个月时FACT-B总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

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比较详见表1。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时,与对照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上肢淋巴水肿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程度比较详见表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时淋巴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FACT-B总分比较

两组患者FACT-B总分比较详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FACT-B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FACT-B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治疗组患者FACT-B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生存率正不断提升,但由于部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产生的并发症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患侧肢体淋巴水肿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研究发现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手术治疗损伤及肿瘤的淋巴转移后导致上臂淋巴回流路径受阻,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阻滞在组织间隙,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差降低,从而出现水肿[4-5]。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0%~56%,并且也是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6],因此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预防淋巴水肿的关键。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以综合护理干预为主要治疗手段,其中系统的上肢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关节活动,促进皮肤弹性和肌肉恢复,并且肩关节关节活动度牵拉训练和上肢肌肉等张收缩能够增加肌肉收缩力,能够挤压淋巴和静脉管,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组织液聚集[7]。空气波治疗仪是一种序贯性、可调节性的压力梯度泵,主要通过间隙性压力空气波的反复收缩和膨胀,从肢体的远端到近端行挤压性深层组织按摩,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目前空气波治疗仪是国外最为常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国内一项系统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波治疗仪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但在治疗效果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8]。因此在临床护理干预中,笔者增加自我管理宣教内容,通过术后宣教,提高患者对于淋巴水肿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患者自我辨析淋巴水肿的能力,增强了患者规避风险的意识[9]。

目前,临床研究报道中,对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研究较多,较少的研究关注预防淋巴水肿,从本研究结果发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但本研究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主要包括研究样本量较少,结局测量可能存在主观选择性偏倚等因素,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采取更加科学化的研究设计,进一步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程度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FACT-B总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FACT-B总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术后6个月 t值 P治疗组 30 102.26±12.89 112.96±8.21 -3.83 0.0003对照组 30 103.47±10.04 108.22±9.29 -1.90 0.06 t值 -0.35 2.09 - -P值 0.72 0.04 - -

[1]刘风华,胡艳,沈培佩,等.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6,25(6):593-597.

[2]强万敏,王盈,唐磊,等.微波复合理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534-538.

[3]万崇华,张冬梅,汤学良,等.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298-300.

[4]王惠雪,李惠萍,杨娅娟,等.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现况及内容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6):639-644.

[5]陈波,贾实,张文海,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7):637-641.

[6]王玲,李惠萍,王德斌,等.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03-806.

[7]丁玎,张勃,谢瑛.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21(1):88-90.

[8]王惠雪,李惠萍,杨娅娟,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及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效果Meta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1):773-778.

[9]段道朋,冯丹,王丽娜.探讨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32-233.

猜你喜欢
淋巴上肢总分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