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典型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7-03-02 18:55郑雪锋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典型问题随文练笔解决对策

郑雪锋

【摘要】纵观当下课堂的随文练笔,由于存在文本解读不到位,目标和学情观照意识缺乏等原因,其效率的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注重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化解学习难点、切合教学重点、结合篇章结构为切入点进行整体设计,由此,才能真正落实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关键词】随文练笔 典型问题 解决对策

阅读与写作的整合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随文练笔也以“短、平、快”的特点迅速占领了语文课堂,使得每课必练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随文练笔教学能够让学生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库,抒写自己真实的性情。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多方位进行引导,注重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调动学生“写”的欲望,从而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来。

一、随文练笔存在的问题

(一)随心所欲,霧里看花

教学中,部分教师缺少目标意识,或者说是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单纯地为练笔而练笔。很多写话的内容都仅是在情感上进行渲染,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没多大作用。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后,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写话:“如果你是小钱,遇到了台湾青年会怎么说?”试想,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除了会说些感谢之类的话,还有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这种缺乏语文味的写话设计在我们课堂作业本中不胜枚举。

(二)无端揣测,镜中黄花

为了所谓的“感受”,或者为了主题的升华,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些“莫须有”的事件进行续写,价值观严重偏离。经典童话《丑小鸭》(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笔:“想想还会有谁欺负他?又是怎样欺负他的?请写具体。”丑小鸭已经很可怜了,教师何必雪上加霜,何必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罪恶的种子呢?

(三)沦为摆设,敷衍应付

公开课中,随文练笔“虎头蛇尾”,只是教师的“后备品”。甚至在课文即将结束,学生完成练笔时,有教师说,咱们课后再交流。可是,课后会有多少教师实现自己的“诺言”呢?又会有多少教师仔细批改呢?随文练笔的有效性有待考究。

二、随文练笔问题归因

(一)文本浅读,方向不明

相比初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长期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不必讲得太细太深”,很多教师将其等同于教师本身对文本的把握也无须太细太深。这导致教师在备课环节,过度依赖现有的配套教学参考书上的材料,忽略了自身对文本深入解读的要求。

事实上,文本细读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教学中对学生文本解读的要求落实到什么程度,“文本细读”都是教师在备课、教研环节的一个基本动作,一定要扎实到位。细读文本,除细读课文外,还要对课文的导读、练习、链接甚至是插图都要认真解读,读懂编者的意图,明确教学目标,走进文本的世界。教师也只有对文本深入解读,才能找准随堂练笔的训练点,设计出更加合理的随堂练笔。

(二)引导“失职”,导向不清

人的成长离不开成功的经验,也避免不了失败的教训,知晓道理,明辨是非,既可以有正面榜样的示范,也可以有反面事例的警示;入选教材的文章,既有对真善美的描绘与赞颂,也有对假丑恶的揭露和批判。对于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教师在价值引导方面,应该更多地呈现一些正面的例子,小心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所以在结合课文设计练笔时,教师应抓住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用理性的思维去倾听文本背后发出的声响,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设计正确情感导向的随文练笔,从而使课堂精彩纷呈。

(三)只重形式,评价缺失

随文练笔作为实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目的,一是反映、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二是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随文练笔的反馈,调动学生随堂练笔的兴趣和积极性。

作为练笔训练频率较高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的练笔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反馈。

为了照顾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得到较为公平的关注,在练笔频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轮流评价的方式,辅之个别的重点关注,尽量做到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关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随堂练笔按类型进行归类整理,以此作为本届学生练笔水平跟踪的材料。优秀的练笔甚至可以作为重要的范文持续使用,以此积累宝贵的范文素材。

三、随文练笔的优化方法

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随文练笔是因何“迷惑”了教师的双眼?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设计练笔时,解读文本不到位,目标意识缺乏,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那么,该如何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找准练笔的切入点,真正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因文而异的特性,结合文本特点,进行恰到好处的练笔。

(一)化解学习难点,设计有效练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故事。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共同的情感——爱。怎么让十来岁的学生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呢?这显然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果处理稍有不当,就会上成令人尴尬的思品课。笔者利用文本的特点,进行了以下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揣摩描写父母的句子,然后抛出问题“读到这里,我有一个疑问,父亲和母亲读到的是同一首诗吗?对照母亲的态度,父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迥异的断言?”待学生稍作思考后,笔者顺势出示以下练笔:

母亲:当我的孩子,把他写的第一首诗交给我时,我想( )。于是,我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父亲:当我的孩子,把他写的第一首诗交给我时,虽然只有短短十行,但是我读了很久,因为我想( )。于是,我严厉地说道:“这首诗糟糕透了。”并把它扔回了原处。

在学生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后,笔者追问:“学到这里,你能感受到父亲特殊的爱吗?”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有的说:“爸爸的话很直接,让巴迪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写的诗还有很多不足。如果爸爸也像妈妈一样夸耀巴迪,巴迪可能会真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也就不会再进步了。”有的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我觉得爸爸的警告和妈妈的鼓励只有合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才作用最大。”

从文本出发,从人物的内心出发去设计小练笔,这种方式的效果是教师的说教难以达到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心更贴近生活,使课文的难点迎刃而解。

(二)切合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练笔

《临死前的严监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守财奴的形象。在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感知形象时,一位教师安排了揣摩严监生心理的训练。

首先,教师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交流看到的画面。教师适时提问:“你能想到哪些成语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病入膏肓、危在旦夕……这时,教师结合出示的句子,让学生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里想些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面对着眼前这一群答非所问的人,严监生着急呀!他心里会想( )。他担心呀!他心里会想( )。他生气呀!他心里会想( )。”

接着,教师说道:“如果赵氏在这三举、三答、三摇之后,没猜出两根手指代表的这个谜底来,你猜猜严监生会怎样?请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严监生可能会有的动作、表情。”

最后,教师安排小练笔:“请大家试一试,能不能運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描写人物的不同方法来写一写曾经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可以是你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尔见过一面的人。只写一个片段或者两三句话都行,只要能表现出他某一个方面的特点就可以了。”

上述这个教学片段呈现的是“一文多练”的方法,让学生既感受到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也体会到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在习作中学会运用,可谓一举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跟本单元的导读要求相切合,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为完成这一单元的写作任务进行了铺垫,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合篇章结构,设计有效练笔

高学段学生还可以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篇章结构的仿写,写出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习作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同时为小学到中学的衔接做好准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篇幅适中,内容容易理解,文中的三个事例段落结构相同。先陈述观点,再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写法很有代表性,可供学生作为写作的范例。通过学习课文、拓展阅读,在学生了解了文章构篇的特点之后,让学生以“骄傲使人落后”“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等为论点,学习文本中的论述方法进行论述。在小练笔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总结的课文写作方法,运用“提出观点一论证观点一总结观点”的模式初步学习写作议论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个小练笔,学生既学会了基本的论述观点的方法,又进一步体会了论述文的框架结构,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发文本中的潜在资源,适度地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采用模仿句式、模仿修辞手法、补白拓展等随文练笔的方式,使课堂变得有效而丰富。

“繁华落尽见真淳”,教师只有抛弃浮华与虚无,从文本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落实随文练笔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典型问题随文练笔解决对策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归纳“典型问题”着力教学改进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