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血管CTA影像质量及效率的影响

2017-03-07 03:46杨小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造影剂脑血管血管

杨小燕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护理干预对脑血管CTA影像质量及效率的影响

杨小燕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目的 探讨对需行脑血管CTA影像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脑血管CTA影像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指导,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成像清晰率、检查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需行脑血管CTA影像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成像清晰,且患者的舒适度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护理干预;脑血管造影;影像质量;效率

CTA即注入静脉对比剂后,经CT扫描病变部位血管,经后期处理后,显示病变部位具体情况的检查方法,该方法是用来筛查头部血管病变的重要方法。但患者因为意识不清或不熟悉检查等原因配合度低,导致所得图像质量较差。如在检查时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保证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效率的意义重大[1]。为了研究对需行脑血管CTA影像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脑血管CTA影像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脑血管CTA影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42岁,年龄最大72岁,平均(56.13±3.1)岁;对照组30例,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最小40岁,最大80岁,平均(58.02±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完全可以进行有效对比。

1.2 入选标准

(1)高度怀疑为脑血管疾病需行脑血管CTA影像检查进行确诊的患者;(2)除本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对脑血管CTA影像检查有一定的了解,自愿选择该项检查,且对检查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3)患者或患者家属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患者或患者家属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2]。

1.3 扫描方法

扫描所用仪器为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仪,Me-drad Stellant CT注射系统,20-22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检查开始后严格固定患者头部,经前臂注入80~100 mL非离子型低渗对比剂碘普罗胺,调节流速4.5~5.0 ml/s,注射15 s后开始扫描。分别扫描模板和动脉期常规CTA原始图像,二者相减即为纯粹的血管数据。图像的清晰程度由主治医生判断。

1.4 护理方法

保证检查方法和所用仪器相同,对照患者仅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4.1 心理护理

影像学检查科室热情接待患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疾病及检查的相关知识,行该检查的必要性,使用碘对比剂前为患者讲解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在其签署碘对比剂使用同意书后再行用药,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为患者讲解检查过程中与医生的配合方法,保证患者较高的配合度,为患者讲解经积极配合检查,寻找病变部位后疾病治愈效果良好的病例,提升患者对检查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3]。

1.4.2 血管的选择

选择上肢粗长直及弹性良好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等,血管处无瘢痕、硬肿,首选右上肢,24 h内穿刺过的血管注意避开,以防止注射造影剂时压力较高,药液于原针眼处渗漏,行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留置针,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5 mL,注射时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或患者是否有疼痛感,如确认穿刺失败应立即拔出针头,更换穿刺部位[4]。

1.4.3 检查前的护理

未免药物反应引起呕吐,嘱患者检查前进食半流质饮食,除去患者所佩戴的金属配饰,避免检查图像出现伪影,质量不佳;备好高压注射器,冬季时调剂碘剂温度稍高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备齐各类抢救用物,制定详细的抢救预案。

1.4.4 检查时的护理

嘱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头枕入头托,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正确并紧密连接高压注射器与留置针。保证管理通畅,充满液体,嘱患者检查时保持不动,禁止点头摇头,禁止做吞咽动作;事先告知患者注入碘对比剂时可能出现穿刺处血管的轻微疼痛发凉,轻微恶心呕吐等症状,为正常现象,无需过分禁止注射期间如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烦躁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对患者进行抢救。注射结束后半小时内嘱患者在检查室内观察,确认未出现任何不适,方可离开检查室;嘱其回去后多饮水,加速药物代谢,早日排出体外[5]。

1.5 观察项目和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代表满意,80~90分代表部分满意,8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成像清晰度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有27例成像清晰,3例成像模糊,清晰率为90.0%,对照组有18例成像清晰,12例成像模糊,清晰率为6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在检查所需时间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观察组检查所用时间为(7.13±0.5)min,对照组为(11.02±0.5)min,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观察组有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有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血管CTA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因其微创、准确、快速,患者接受度较高。在对患者实施该项检查时,应严格进行筛选,既往有碘过敏史,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禁止行该检查。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检查的配合度低,部分患者难以严格固定头部,导致检查困难,该类患者尽量不要选择此项检查。为保证造影剂顺利注射,应注意血管的选择,我国注射碘造影所选择的试剂为高浓度造影剂,药液注射时渗透压高,黏稠,吸收慢,入血管选择不当,极易发生药液渗漏。造成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肿胀甚至坏死,故血管的选择原则为粗长直且富有弹性,造影剂注射前先快速推注无菌生理盐水20~30 mL,确保血管能承受高压。

造影剂进入血管后强力冲击血管,管壁压力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易出现血管爆裂,如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对该症状无主观反应,易出现生命危险,故应在注射前确保血管有较强的压力承受能力。如患者出现了药液外渗,可对其实施硫酸镁湿敷,必要时行利多卡因加布地奈德局部封闭治疗。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完善各项抢救措施,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需行脑血管CTA影像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成像清晰,且患者的舒适度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1] 曾 燕,高 飞,卓丽华,等.护理干预对脑血管CTA影像质量及效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3):1749-1751.

[2] 李玉美,李雪芹,李俊红,等.头部CTA检查时几个护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3):337-338.

[3] 王 成,吴朝琴,王 林,等.2例造影剂外渗应用赛肤润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5):120-120,121.

[4] 孟海燕,耿汝雪.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4):421-421,420.

[5] 李 婵,邓斯影,许晓晴,等.心肌梗死伴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1):238-240.

本文编辑:吴 卫

R47

B

ISSN.2095-8242.2017.07.1278.02

猜你喜欢
造影剂脑血管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里的河流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