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7-03-07 03:46曹一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核磁胆结石胆管

曹一杨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腹部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曹一杨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目的 讨论腹部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发生肝外胆结石的病人100例,均实行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对三种检测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 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的检出率之间的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的检出率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CT;MR;核磁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结石

肝外胆结石是一种在胆管中出现结石的疾病,一般为感染胆道寄生虫和复发性胆管炎[1]。由于胆管炎性狭窄和胆道畸形从而导致在肝内胆管出现胆汁留置现象,胆汁中的成分经过沉积形成结石[2]。临床上出现由于胆管内结石的上下移动而导致的胆绞痛,高烧,寒战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在医治时早期结石较小,容易医治,越到晚期越难医治。但在检测中,结石越小越容易出现误诊,因此好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常规的检测使用CT检测,MR检测,但检出率不够理想,现在出现的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的检出率较理想。为了验证两种检测的情况,本文选取我院发生肝外胆结石的病人100例,均实行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发生肝外胆结石的病人100例,均选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实行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其中,女性病人56人,男性病人44人,年龄在26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3±3.5)。病人有胆绞痛,高烧,寒战等临床表现。选取的病人均经过内外消化道内镜的检测确诊为肝外胆结石。排除标准:(1)病人有其他重大疾病,如严重肾衰竭等。(2)病人患有严重的肿瘤的情况。(3)病人不同意进行实验。

1.2 方法

所有的病人均需要实行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

1.2.1 CT检测

病人在实行CT检测前需要禁食6个小时,并饮用一些清水,保证胃肠部中处于充盈状态,有利于为病人 CT扫描的进行。给病人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海醇(非离子型),注射80~100毫升的剂量,以3.0毫升每秒的速度实行注射,根据病人的实际的情况扫描病人的病变位置,在注射后对病人实行平扫的扫描,在病人的注射后的25~65 s的时间段使用增强扫描,扫描病人的动脉期的情况,在病人的注射后65秒后使用增强扫描,扫描病人的静脉期的情况。扫描时使用150千伏的电压,150毫安的电流,1.5的螺距。

1.2.2 MR检测

在检验时患者呈常规体位的姿势,扫描时进行定位扫描,根据病人的实际的情况扫描病人的病变位置,将肝脏胆囊的位点T1W1确定,垂直扫描肝脏胆囊。在扫描时使用东软公司的磁共振扫描仪,扫描过程中,采用30度的翻转角,38*38厘米的视野,128*256的矩阵采集,6毫米的层厚,其中24 ms的TR,5 ms的TE。

1.2.3 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

在检验开始前病人需要禁食6个小时,使用核磁共振扫描仪实行检测。扫描病人的肝胆部分,扫描过程中,采用30度的翻转角,38*38厘米的视野,128*256的矩阵采集,6毫米的层厚,其中24 ms的TR,5 ms的TE。

1.3 观察标准

根据消化内镜实行的病理检验的结果,分析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结果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的方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设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消化内镜实行的病理检验的结果为全部选中的病人均患有肝外胆结石,病人实行CT检测后,结果,有55例病人被检出患有肝外胆结石,45例病人没有检验出,CT检测的检出率为55%(55/100)。病人实行MR检测后,结果,有54例病人被检出患有肝外胆结石,46例病人没有检验出,MR检测的检出率为54%(54/100)。病人实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后,结果,有91例病人被检出患有肝外胆结石,9例病人没有检验出,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的检出率为91%(91/100)。实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的检出率(91%)高于CT检测的检出率(55%)和MR检测的检出率(5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外胆结石在30~5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今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在20~30岁之间的人群中发病率有所提高[3]。患有肝外胆结石的病人一般有周期性发作的寒战,有时会出现由于胆管内结石的上下移动而导致的典型的胆绞痛[4]。严重者会出现神志不清或者休克的症状,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在常规检验中一般使用CT,MR检测,需要使用造影剂碘海醇(非离子型),通过造影的结果反映结石的位置,大小等,但是肝外胆结石在胆管中存在,形状不规则,而且较小,在检测中不易被发现[5]。现在出现的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是一只种新型的成像技术,不需要通过造影显示结果。操作更简便,规避了CT,MR检测中出现的弊端,可以有效提高对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王仁财等[6]研究的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本文中选取我院发生肝外胆结石的病人100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实行CT,MR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结果,消化内镜实行的病理检验的结果为全部选中的病人均患有肝外胆结石,病人实行CT检测后,结果,有55例病人被检出患有肝外胆结石,病人实行MR检测后,结果,有54例病人被检出患有肝外胆结石,病人实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后,结果,有92例病人被检出患有肝外胆结石,实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的检出率(91%)高于CT检测的检出率(55%)和MR检测的检出率(5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检测中使用核磁胰胆管成像[7]检测的检出率比常规使用CT检测和MR检测的检出率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1] 穆桂芳,穆雪峰,牛应林,等.超声、CT及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5):174-175.

[2] 郑国联,徐军良,胡秀华,等.胆管的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4):334-338.

[3] 孔延亮,强永乾,董宝明,等.磁共振2D和3D MRCP技术对胆道疾病的诊断效能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8):1225-1227,1234.

[4] 丛振杰,盛 辉,肖大伟,等.肝后胆囊的 CT、MRI 表现及临床意义[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5):480-482.

[5] 王 平,孙北望,黄滨源,等.肝胆管结石患者肝胆管结石继发病理改变的术前诊断方法比较[J].广东医学,2016,37(21):3201-3205.

[6] 王仁财.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甘肃科技,2015,31(22):102-103,151.

[7] Kim,J.E.,Lee,J.M.,Baek,J.H. et al.Initial assessment of dualenergy CT in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or bile duct stones: Can virtual nonenhanced images replace true nonenhanced images?[J].AJR: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 Including Diagnostic Radiology, Radiation Oncology, Nuclear Medicine, Ultrasonography and Related Basic Sciences,2012,198(4):817-824.

本文编辑:吴 卫

R657.4

B

ISSN.2095-8242.2017.07.1304.02

猜你喜欢
核磁胆结石胆管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管理实践与展望
X光、CT和核磁如何选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