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药结合康复训练最新治疗进展分析

2017-03-07 03:46陆岸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曲池上肢康复训练

陆岸英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医医院脑病科,广西 南宁 530400)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药结合康复训练最新治疗进展分析

陆岸英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医医院脑病科,广西 南宁 530400)

后肩-手综合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本文主要分析中医药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最新治疗进展,主要包括针刺、温针、电针、推拿、中药外治及中药内服分别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方法及效果,为其治疗提供一点借鉴。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医药;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发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称之为肩-手综合征,其作为脑卒中并发症之一,主要以手部疼痛及肿胀为临床表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在脑卒中急性发作时灰度血管运动中枢产生影响,提升患肢交感神经兴奋性,也会导致血管痉挛性反应,以此局部组织营养障碍产生,以此手腕部及肩胛会有疼痛及水肿出现,疼痛会对末梢感觉神经进行刺激,传输到脊髓中,导致脊髓中间神经元兴奋异常,血管运动异常出现,导致恶性循环发生。本文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采用中医药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康复训练与针刺结合治疗

陈允等[2]研究中对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61例进行分组研究,对比针刺组和针康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平补平泻法对外关穴、合谷穴、手三里、曲池、肩内陵、肩贞、肩髎等穴进行针刺,局部TDP照射肩关节,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此治疗方法为针康组的治疗方法,而针刺组不结合康复训练,经比较,相较于针刺组,针康组的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VAS评分明显较优,因此,证明了康复训练与针刺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倪欢欢等[3]研究中分析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采用功能训练与浮刺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采用美洛昔康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积分及肩部VAS评分明显较优,比较差异P<0.05,可见功能训练与浮刺结合治疗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李媛媛等[4]研究中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腕踝针与缠指法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探析,腕踝针治疗为对照组的治疗方法,而采用腕踝针与缠指法结合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均明显较优,比较差异P<0.05,可见,腕踝针与缠指法结合治疗效果明显。苏久龙等[5],在研究中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64例进行分组研究,对功能训练与平衡针刺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析,研究中共分为3组,即常规康复训练、平衡针刺及联合治疗三组,联合治疗的C组上肢功能、手功能、疼痛状况均好于其他2组,可见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可对上肢功能恢复发挥促进作用。

2 康复训练与温针灸联合治疗

韩冰等[5]研究中分析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128例患者中采用康复训练与温针灸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随机分为康复组和针康组,温针灸选取的穴位主要为患侧中渚、养老、外关、手三里、曲池、天宗、肩贞、肩髎等穴,经过1个月的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康复组患者66.7%总有效率,针康组87.7%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0.05。沙碧源等[7]研究中对肩-手综合征采用针灸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温针灸进行治疗,温针灸选择的穴位主要有合谷穴、手三里、曲池、肩前、等穴,与康复疗法相结合,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71%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3 康复训练与电针结合治疗

郑威平[8]研究中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电针治疗的取穴主要包括合谷、中渎、外关、曲池、手三里、肩前、肩髎、阿是穴等,同时给予药物治疗、气压循环治疗、电脑中频治疗、超短波、冷疗、关节腔注射、患肢正确摆放等,经过4周的治疗,34例卫生显效,显效率为70.8%,14例为有效,有效率为29.2%。杨来福等研究中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与电针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探析,电针的选取穴位主要有合谷、内关、手三里、曲池、极泉穴、肩前、肩髎等穴,取患者仰卧位,伸直患侧上肢,掌心向内,采用电针治疗,治疗后85%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了患侧上肢肌力。

4 康复训练与推拿结合治疗

吕凤立研究中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64例采用推拿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则采用康复训练与推拿联合治疗方法,推拿的穴位主要有后溪、合谷、手三里、曲池、肩前、肩贞、肩井等穴硬拇指点揉,对斜方肌、大圆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及三角肌进行拿揉,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上肢疼痛明显缓解,同时上肢功能得以有效缓解。司井夫等[9]研究中对肩-手综合征Ⅰ期100例患者采用推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及患肢肩关节疼痛程度进行了比较。对肩部、肘部、手部采用揉、推、按方法进行8 min放松,取患者合谷、阳谷、阳池、阳溪、手三里、曲池、肩贞、肩内陵、肩井等穴进行点按,每个穴位约1 min点按,对指间、掌指、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进行活动,充分伸展关节周围肌腱及关节囊等综合治疗,而康复训练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较优,比较差异P<0.05,可见推拿治疗与肢体正确摆放结合治疗可对痉挛肢体进行放松,对患肢功能及疼痛感进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5 康复训练与中药外治法结合治疗

高广林等研究中对60例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熏洗与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对照组为康复训练,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熏洗,组方为:没药15 g、乳香15 g、威灵仙15 g、地龙15 g、全蝎15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川芎15 g、当归20 g、黄芪30 g,用水煎制,对患肢进行熏洗,1个疗程为10天,2个疗程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缓解了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治疗效果明显。罗彩花等研究中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90例患者进行分3组研究,对中药熨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为综合组,康复训练组及药熨组,取患者阿是穴、合谷、外关、内关、曲池、肩髎、肩贞等穴进行选取,在药袋中装入中药用微波进行加热药熨,结果显示:综合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痉挛情况均明显较优,比较差异P<0.05,说明中药熨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效果确切。

6 康复训练与中药内服结合治疗

左永发等[10]研究中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60例采用康复疗法与补气化痰汤通络法结合治疗进行了分析,给予补气化痰通络方给予治疗组患者,组方为伸筋草15 g、生地黄15 g、地龙3条、白芍10 g、当归10 g、桃仁10 g、僵蚕10 g、黄芪20 g,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增加何首乌20 g于血虚者;增加丹参15 g、川芎6 g于血瘀者;增加肉桂5 g、制附子6 g于肾阳不足患者中,用凉水进行30 min浸泡,之后进行2次水煎制,与康复疗法相结合,而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康复疗法,经过3周的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MBI评分及上肢FMA评分明显较优,可见采用康复疗法与补气化痰通络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总之,中医药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但是那种治疗方法最佳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1] 李西忠,刘延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肩-手综合征的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47-5248.

[2] 刘 悦,苏利梅,解书山,等.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 267-268.

[3] 任 扬,赵义纯.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42-43.

本文编辑:吴 卫

R743.9

B

ISSN.2095-8242.2017.07.1376.02

猜你喜欢
曲池上肢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小穴位 大健康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