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散光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影响

2017-03-08 07:13许慕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暗光明光散光

许慕东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角膜散光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影响

许慕东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 分析角膜散光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1例(60只眼)ARC患者根据术后6月角膜散光度数分为轻度散光(0.5D)、中度散光(0.5-1.0D)和重度散光(1.0D)。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在术前和术后6月分别测量最佳矫正视力,并应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检测仪器测量患者术后6月明光(250 lux)、暗光(1 lux)、明光+眩光(75 lux)、暗光+眩光四种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用log值表示,分别观察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对3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对比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散光组的平均视力与对比敏感度均显著高于重度散光组(P<0.01)。结论 术后散光对ARC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影响较大,散光度数越大,患者术后视功能和生活质量也随之越差。

角膜散光;ARC;视功能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的致盲性眼病,目前白内障唯一公认的行之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散光是影响眼球成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眼的散光主要来源于角膜、晶状体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其中角膜前表面约占眼睛总屈光力的3/4。研究显示15%~29%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大于1.5D,我国近期数据显示47.27%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1.0D,我们前期研究结果也发现0.25D~1.25D者占71.2%,大于1.25D者占18.97%,本项目组已开展白内障患者术前行多种检查确定角膜散光,已经收集部分患者角膜资料、术中记录、术后随访资料,后续需扩充样本量验证预实验结果。临床上超过0.5D的散光可导致视力下降和对比敏感度下降,超过0.75D的散光则可引起明显的视物模糊、重影、眩光等症状,有的甚至引起眼痛、头痛、头晕等不适。散光度数每增加1.0D,可引起大约0.3%的图像扭曲,严重影响视觉质量及生活质量[1-2]。由于角膜前表面是眼总屈光力主要组成,白内障摘除后角膜散光所占成分尤为重要,并会明显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与排除标准: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入选标准: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2017年3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ARC患者51例(60眼),年龄44~87(65.95±9.33)岁。男性24例(29眼),女性28例(31眼)。排除标准:翼状胬肉、弱视、青光眼、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等其他眼部疾病和外伤史,也无糖尿病、风湿病等全身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史,术后复查过程中没有发生晶状体后囊混浊。

1.2 手术方法

所有入选的ARC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均由本科室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显微镜下操作完成。术式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所有患者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手术过程均很顺利,没有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1.3 随访及观察指标

1)观察术前和术后6月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在5 m距离处,检测裸眼视力,并进行验光,得到最佳矫正视力;2) 观察术后6月对比敏感度:采用CSV-1000 E对比敏感度检测表(美国FDA选用其进行准分子设备的评估)测量明光(250 lux)、暗光(1 lux)、明光+眩光(75 lux)、暗光+眩光四种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用log值表示,观察手术后矫正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的改变,分析不同散光度数下术后视功能的相关性,精确到百分位,测试范围为0.70~2.29。对比敏感度数值通过对比敏感度转换表转换所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ARC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不同程度散光的ARC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散光度数越大,最佳矫正的视力越差,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不同程度散光的ARC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的比较:散光度数越大,对比敏感度降低(P<0.05)。其中轻度散光患者在明光(250 lux)、暗光(1 lux)、明光+眩光(75 lux)、暗光+眩光四种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均好于重度散光组。4)最佳矫正视力与对比敏感度的比较:最佳矫正视力与对比敏感度不成正相关。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散光是影响ARC患者术后视功能的重要指标。角膜散光对ARC患者术后视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影响较大,术后角膜散光的程度越大,患者视功能也越差,同时生活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这一发现进一步为“针对特定患者,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散光矫正手段,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提高脱镜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一理念增加理论基础,由于我们所做病例尚少, 散光和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由南通大学科研基金资助。

[1] Nichamin LD. Astigmatism control. OPhthalmol Clin North Am,2006,19(4):485-493.

[2] 周 佳.探讨屈光不正对于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1):121-122.

本文编辑:吴玲丽

R776.1

B

ISSN.2095-8242.2017.034.6597.01

基金号:YKC16109

猜你喜欢
暗光明光散光
夏夜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总是去执行秘密任务的男人
暗光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朱明光 :选择“逆行”的村支书
谢师宴
防不胜防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