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7-03-08 10:28蒙智恩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弹簧圈基底球囊

蒙智恩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蒙智恩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临床上,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属于较为常见的复杂性颅内动脉肿瘤类疾病的一种,目前通过介入栓塞、外科手术等方式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困难程度均相对较大。近年关于该疾病治疗研究不断深入,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

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治疗;研究进展

近几年,关于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入,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国外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就开始通过基底动脉夹闭技术,对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展开治疗,但是,因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该技术最终在临床上还是终止了应用[1]。此后仍有人试图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实施动脉夹闭术治疗,然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学研究的深入,众多新型治疗手段问世,使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逐渐得到改善[2]。本文出于对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多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 火炬栓塞技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

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对该类肿瘤病灶进行处理难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该类肿瘤病灶的结构相对较为特殊,弹簧圈固定操作的难度较大,有可能造成双侧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闭塞等不良事件[3]。将动脉瘤改变相对封闭的动脉瘤腔,可实现栓塞治疗[4]。曾有学者在早期尝试开创性地应用支架植入基底动脉腔内,弹簧圈放置在支架远端,以支架为制成,对弹簧圈产生托举作用,最终获得支架动脉瘤的效果,这一技术被称作是火炬栓塞术[5-7]。曾有文献报道,从2013年开展火炬栓塞术至今,并未出现明显手术名发展,并且患者全部随访,结果显示仅有部分瘤颈残留[8-10]。

2 球囊辅助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

早在上世纪末欧美等发达国家学者,就开始主张采取球囊再塑性对宽颈动脉瘤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由于Y型支架本身在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球囊扩张操作过程中安全性不是十分理想[11-14]。随后辅助栓塞球囊技术应运而生,采取球囊辅助栓塞技术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成为一种可能,当瘤颈的直径水平相对较小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辅助弹簧圈展开栓塞技术进行治疗[15-18]。曾有文献报道,双球囊技术栓塞宽颈动脉瘤的应用,在手术操作开始之前不需要应用抗血小板类药物进行治疗,在急诊科实施手术治疗的时候,该项技术可以作为首选,但球囊撤后,如果发生弹簧圈移位,目前还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部分患者术后会因此导致载瘤动脉闭塞[19-20]。

3 双导管法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

目前临床上采用双导管法对该类肿瘤进行治疗的技术逐渐成熟[21]。该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2个导管植入到2根弹簧圈,进行相互的保护,使弹簧圈不会发生下移等情况,从而有效避免对双侧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造成闭塞。在栓塞治疗之后,由于置入足够数量的弹簧圈,使支撑力能够保证充足,使其被妥善的固定在动脉瘤腔的内部并保持不动状态[22]。临床研究与实践中证实,双导管技术主要具有不需要进行植入支架,围术期处理方法相对简单等几大优势[23]。

4 其他治疗方法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诸多新型治疗方法也随之问世,譬如Y型支架技术、改良Y型支架技术,在该疾病的治疗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除此外,单支架合并微导管方法对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治疗的效果也十分明显。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有效治疗手段问世,使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逐渐改善,治疗有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明显控制,值得关注。

[1] 廖旭兴,马廉亭,杨 铭,等.颅内后循环复杂动脉瘤的诊治[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0):449-452.

[2] 李 明,任祖东,戴荣权,等.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J].安徽医学,2010,31(12):1446-1447.

[3] Yashar P,Kan PT,Levy EI.Horizontal deployment of an intracranial stent via an antegrade approach for coil embolization of a basilar apex aneurysm:technical note.J Neurointerv Surg,2011,3(4):355-357.

[4] 席春江,李佑祥,吴中学.基底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J].山东医药,2010,50(4):51-52.

[5] Cho YD,Park SW,Lee JY,et al.Nonoverlapping Y-configuration stenting technique with dual closed-cell stents in wide-neck basilar tip aneurysms.Neurosurgery,2012,70(2 Suppl Operative):244-249.

[6] 散兴忠,秦 军,张晓东,等.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2):718-720.

[7] Sakamoto S,Kiura Y,Kawamoto Y,et al.Y-configured double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with double microcathetertechnique for complex basilar bifurcation aneurysm.Hiroshima JMed Sci,2012,61(3):69-73.

[8] 李宝民.进步中的介入神经血管内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251-1254.

[9] Otani Y,Sugiu K,Tokunaga K,et al.Endovascular coiling of thrombosed basilar tip aneurysm using double stents in a y-configuration.No Shinkei Geka,2012,40(11):1005-1012.

[10] 曹向宇,李宝民.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5):391-394.

[11] 李 生,李宝民,王 君,等.基底动脉顶端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345-1347.

[12] 阮玉山,卢桂花,罗 昱,等.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8):721-724.

[13] 宋 贺,王 东,张金峰,等.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J].河北医药,2013,35(15):2312-2313.

[14] 宋 贺,王 东,张金峰,等.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35(17):2663-2664.

[15] 杨少春,罗穆云,程 伟,等.球囊辅助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10):1490-1492.

[16] 赵继明,纪 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951-953.

[17] 李 敏,王 武,李明华,等.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宽颈动脉瘤的长期随访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5):356-361.

[18] 王东晓,韩 东,王卿峰,等.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13-15.

[19] 张海林,任 军,赵贤军,等.新型颅内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466-469.

[20] 李 敏,王 武,李明华,等.Neuroform3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宽颈动脉瘤的长期随访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356-361.

[21] 邢 鸣,杨鹏飞,黄清海,等.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92-97.

[22] 陈 状,李 林,王伟民,等.SolitaireAB 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447-450.

[23] 陈爱国,叶 明.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6):36-37.

本文编辑:吴 卫

R732.2+1

A

ISSN.2095-8242.2017.020.3946.02

猜你喜欢
弹簧圈基底球囊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