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欠缺因素及解决策略

2017-03-09 01:12闵芬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同伴素质中职

闵芬梅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欠缺因素及解决策略

闵芬梅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分析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相关因素,并对每个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每个相关因素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因果关系,找出问题,并对应相关问题探讨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解决策略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即将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迫切。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综合素质较为欠缺,普遍表现为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和信心,专业技能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等。

1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因素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欠缺与年龄、家庭、环境、同伴、学校息息相关。

1.1 年龄因素

中职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应届毕业生,年龄12~16岁,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情绪表现强烈而不稳定,社会适应能力较低,表现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自满和自卑;性意识觉醒[1]。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做事容易情绪化,不喜欢接受教条式的管束,对事物的辨识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较差。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散漫,自觉性、自制力差,道德观念淡薄,是非观念模糊。

1.2 家庭因素

家庭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性格发展及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

1.2.1 父母情感 父母的性格、言谈举止、待人处事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职学生。父母感情破裂,容易把坏情绪牵引到孩子身上。最初孩子不知所措,做事担惊受怕,误认为是自己调皮或不懂事惹得父母争吵,容易导致孩子敏感、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若父母长期争吵,容易导致孩子厌烦、逃离家庭。面对父母之间的争吵,无能为力的孩子甚至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如逃学、斗殴、抽烟、喝酒等。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父母任何一方关爱的缺乏对孩子性格的塑造都是不利的。如若中职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容易错误地感觉自己被家庭忽视,误认为父母并不关心自己,导致中职学生对学业持无所谓的态度,学习积极性不强,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1.2.2 父母自身学识 父母自身的涵养、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职学生的言行。若中职学生父母对生活充满抱怨,公共场所不守秩序高声喧哗,就会给中职学生行为塑造形成消极影响。父母学历低、知识面窄,在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难以给予正确引导。

1.2.3 父母教育理念 每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引导者,父母对孩子不同的教育观念也将影响孩子的性格。中国家庭教育推崇“严”,棍棒出孝子。若孩子过于调皮不按照父母的思想行事,父母会给予严厉批评,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教育导致孩子对父母缺乏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憎恨和不理解。父母往往一开始对孩子期望过高,无形中给孩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会让孩子的性格压抑,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会过度自责。

1.2.4 隔辈教育 现在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事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于是由家里老人接管孩子的生活学习,也就是隔辈教育。隔辈教育中,老人往往对孩子过度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若拒绝,孩子采取胡闹甚至躺地上哭闹的方式,大部分老人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维护孩子,满足其无理的要求。在溺爱环境中成长的中职学生表现为做事专横冲动、缺乏自控等。另外,事事替孩子“包办”也是隔辈教育的一大弊端,老人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喜欢凡事都替孩子做,在“包办”环境下长大的中职学生缺乏独立能力,对长辈极度依赖,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1.3 同伴因素

同伴常指与中职学生生活、学习、玩耍接触较多的同龄人,这些同伴与中职学生往往年龄相似、心理发展水平相当。同伴间的思想、情绪、行为更容易引起共鸣。中职学生在学习期间若周围同伴或寝室室友有较强叛逆心理和较差行为习惯,如不爱学习、迟到早退、早恋、上课睡觉、不尊重教师、抽烟喝酒,与这些行为习惯差的同伴长期相处容易带来消极的影响。个别学生之前没有这些坏习惯,但周围同伴都这样,因而逐步被影响。

很多中职学生在面对各种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向父母和教师倾诉,甚至害怕让父母和教师知道,惧怕父母的责骂和教师的批评,但他们愿意向与同伴倾诉并寻求帮助。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爱好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同伴给的建议更容易被接纳。但往往双方年龄较小,心智均不成熟,同伴给的建议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甚至有可能导致问题更严重。

1.4 学校因素

1.4.1 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的校训、校规、校纪对学生时刻起着约束和教育作用。传统教育中,成绩和升学率成为判断学校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导致学校以成绩划分班级等级,评判学生好坏,这就使得差生班级学生有着低人一等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中职学校为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入校层次不高,导致学校对学生教育重视不够,甚至有部分学校不能全面看待中职学生的发展。

1.4.2 教师因素 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引导者,教师若能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引导其积极发展,学生将获益终身。若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过于武断,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或对教师有抵触情绪。随着中职学校的增加,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扩增,导致中职教师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在教学中说脏话、行为习惯差、上课迟到早退,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中职教师缺乏规范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1.5 社会因素

我国社会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我们所说的社会教育一般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的[2]。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社会对学生的影响途径包括网络、电视及社会组织。网络传播大量的信息,很多信息未经过审核,信息真假难辨。中职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被网络上错误的信息影响。

2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解决策略

2.1 适当引导,循序渐进

鼓励中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班级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并获得自我认同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中职学生应多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2.2 家庭教育

2.2.1 父母情感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父母遇到分歧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可以通过家庭会议,每名家庭成员表达各自的想法,再民主投票表决,让孩子也参与,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意见。

2.2.2 父母自身学识 父母应以身作则,多看书,增加自己的学识。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社会制度,使用文明语言,只有父母自己优秀了,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引导。父母有空闲应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遇事积极乐观,会对中职学生性格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2.3 父母教育理念 在孩子成长中给予充分的选择权,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较好。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家长不能按传统的“好孩子”标准去评价自己的子女。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性格本质,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多花时间陪伴子女,多与孩子沟通。

2.2.4 隔辈教育 对隔代教育家庭,父母应放手不放权。可以让长辈照顾子女的生活起居,但父母应多与长辈交流教育理念,让长辈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尽力消除隔辈教育的不良影响[3]。

2.3 社会的引导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现实生活或各种视听技术手段传播丰富的教育信息,这些信息一般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下成长,有利于中职学生社会公德和良好行为的建立。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中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社会责任。

2.4 同伴相互促进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同伴往往是同班同学,其中较为亲密的常常为同桌和同寝室的室友。由于年龄相似,他们的思想更容易被彼此接受,班主任借助同伴间的信任和认可关系,巧妙地引导同伴间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相互促进。如采用“一帮一”的方式,由成绩和习惯相对较好的一名同学帮助和督促另一名相对较差的同学。健康积极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两个关系要好的同伴可以一起制订学习目标,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看书,去做志愿者,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2.5 学校教育

2.5.1 学校的措施 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引进的需求。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让学校及时洞察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并率先修改制订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优秀学生,使学生在就业中更有竞争力。学校应在保障专业知识课程的前提下,开设人文课程,以选修或讲座的形式将法制教育、德育、职业素养纳入学生的培养内容中。在注重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应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应对学习和进修的教师给予经济和政策的支持,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2.5.2 教师的提升 中职学生对专业知识普遍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枯燥乏味,上课没有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中职学生的积极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视频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教学互动,能有效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鼓励中职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中职学生班主任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各种班级活动,给每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综上所述,强化对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协调好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才能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1]兰萌,王晓菊.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牛凯.社会教育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2):67-71.

[3]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4):137-139.

G455

A

1671-1246(2017)20-0033-02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级研究课题“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2014007)

猜你喜欢
同伴素质中职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寻找失散的同伴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