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2017-03-09 01:12赵文考杜苗苗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体罚突发事件师生关系

赵文考,黄 薇,杜苗苗

(1.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2.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中职院校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赵文考1,黄 薇2,杜苗苗1

(1.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2.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针对中职院校课堂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发生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因,提出一系列预防和紧急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效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中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课堂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出乎意料地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课堂教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教师教学计划外的事件。如:不速之客(人或物)进入课堂;学生提出敏感性的话题;上课发生纠纷;学生迟到、做小动作、说闲话,师生之间发生矛盾以及语言上或者肢体上的冲突等[1]。

职业教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结合,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2]。课堂作为学生理论学习的主阵地,难免在课堂上有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如何处理好突发事件,是对教师应变能力的考验。

1 中职院校课堂突发事件的特征

中职院校课堂突发事件有别于其他学校教学突发事件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情况的复杂性。一方面他们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他们不遵守学校纪律,对学校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当前网络发达,如果一些课堂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就会伤害涉事学生和教师。另外,中职院校学生年龄特殊,都是青春期的孩子,难免在行为上容易冲动,思考问题难免会片面和走极端,处理矛盾方式简单粗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不能伤害到学生,也不能让学校和教师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2 中职院校课堂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2.1 教师的原因

“一个巴掌拍不响”,课堂突发事件的产生一定有教师的责任。一是经验不足,工作中缺乏耐心,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不够熟悉,对学生不够了解;二是语言或行为欠妥当,对课堂驾驭能力不足,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课堂各种情况,将个人情绪带入工作,导致情况失控;三是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缺失,没有爱心,急功近利,对学生不耐烦,有体罚以及变相体罚和辱骂学生的情况。

2.2 学生的原因

从教育现状来看,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低等特点[3]。第一,学生对课堂有逆反心理;第二,学生对教师有逆反心理;第三:学生主观厌学。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里娇生惯养,有的学生甚至本人不愿意上学,纯粹就是家长让来学校,再加上国家教育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即使挂科也不会影响毕业,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有恃无恐,在课堂上肆意妄为。中职院校学生情况复杂,课业负担较轻,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较大。

2.3 社会原因

一旦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社会舆论就会一边倒地指责教师,导致学生和家长对教师不信任。另外,不良社会风气对中职院校学生影响很大,很多学生不知荣辱,以丑为美,再加上青春期叛逆,价值观扭曲。

3 中职院校课堂突发事件管理机制的健全

3.1 预防机制的建立

第一,要规范教师用语。在课堂上,以教学为主,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要心中有数。要耐心教学,对学生要有爱心,对犯错学生要理解和宽容。作为教师,要注意礼貌用语,绝不能有辱骂、讽刺挖苦等情况出现。

第二,要规范教师行为。作为教师,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有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学生也是人,犯错误很正常,绝不能以暴制暴。

第三,要监督课堂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室里都有监控器,要及时检修,对于课堂突发事件影响恶劣的要及时取证。近年来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负面新闻很多,作为教师要严以律己,对有些代表性的事件要引以为戒,做到规范化教学。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转变观念,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4]。

第四,校规校纪制定和对教师的培训。首先,校规校纪要符合教育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其次,对课堂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常见问题,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对犯错的学生如何处理,都要有详尽的条款和说明。再次,对于屡教不改和恶意干扰课堂秩序的学生,可交由学校相关部门集中管理教育,避免教师和学生发生直接冲突。

3.2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有效处理

所谓课堂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就是要在短时间内,既不影响课程进度,扰乱课堂,又不影响学习效果,成功地处理突发事件。

第一,不能激化矛盾。中职院校学生大多处在青春叛逆期,难免容易冲动,想法简单偏激,作为教师应适度引导。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或者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嗤之以鼻。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塑造学生,而是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选择。

第二,不能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对工作心灰意冷。在课堂上,以书本内容讲授为主,少说闲话废话,尽量避免没有必要的口舌之争。在价值观等方面有矛盾的地方,要给予学生发言的权利和空间,可以组织班级课堂讨论和辩论。

第三,具有良好的师德。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在学校里要谨言慎行,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对学生的管理,要符合教育法律法规、校规校纪,杜绝辱骂学生、体罚学生、变向体罚的情况。

第四,多措并举,以生为本。学校的核心工作是学生的教育教学,课堂矛盾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处理问题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以下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

案例一:上课时有一名学生一直低着头,笔者由于赶上课进度,本来想发火,但是还是压住怒火,把学生叫起来,看到学生脸色不对,询问后得知学生发烧。

结论: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于睡觉的学生、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需要耐心地提醒,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心服口服,也会使教师在教学中得到学生的肯定与尊重。

案例二:一名男生趴着睡觉,笔者让他出去活动,走一走。结果学生朝笔者竖中指,笔者大怒,然后把学生推出了教室。后来笔者写了汇报材料,说明了具体情况,做了检讨。

结论:作为教师,一定要冷静,不能体罚和辱骂学生。对于出现的突发情况,一定要冷静处理,不能情绪激动,以免出现影响恶劣的校园突发事件。

案例三:笔者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个班上的男生在上课的时候拿出卫生纸擤鼻涕。笔者当场指出擤鼻涕可以去厕所,不要影响他人上课。学生回答:“老师我以前一直是这么做的,大家都习惯了。”笔者于是当场问其他学生:“你们习惯了?擤鼻涕的声音如果出现在厕所,我不会觉得不合适,可是如果是在教室里,还是在安静的课堂上,第一,影响课堂气氛;第二,让人恶心;第三,不尊重教师和其他同学;第四,不卫生,传播细菌。”笔者列出这4个原因,这名学生当场就认了错,表示以后绝不会再这样了。

结论:每个人都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有的学生是真的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问题。作为教师,本身对有些行为怪异的学生有偏见,在和学生接触交流的时候,难免会从语气、表情、肢体语言流露出来,导致师生之间冲突,其实这些是可以避免的。

4 结语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也可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心理[5]。由此可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中职院校课堂上,每一名教师都会遇到一些突发性事件。作为教师,要想保证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效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1]刘耀兴,吴晓云.浅谈大学毕业班班主任工作[J].赤子,2014(3):265-266.

[2]蔡晓东,王瑞昙.药理学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顶层设计和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2):37-38.

[3]黄远平.结合学生特点的中职病原生物学教学创新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2):63-64.

[4]宋来良.浅议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7):355.

[5]程伟,耿晓伟.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6):32-33.

G40-03

A

1671-1246(2017)20-0039-02

猜你喜欢
体罚突发事件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