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初探

2017-03-09 01:12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药学情境

陈 琪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江苏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初探

陈 琪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试点,在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PBL教学法研究,为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量身定做PBL教学方案。实践表明,PBL教学法有助于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药学专业;分析化学;PBL教学法

2014年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加速构建独特而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社会的产业升级决定了必须要有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实践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可有效增加及提升输出人才类型和水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的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开始试点并不断发展,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每年招收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约400人,其中药学专业学生约70人。一方面,这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3年的学习积累,理论基础差;另一方面,五年制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不一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给“专转本”的教学带来很大挑战。而且,“专转本”学生入学后,按照本科三、四年级安排课程,这给理论基础差、专业技能强的“专转本”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且还弱化了他们的职业化优势。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药学人才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1],目前已被国内外诸多医学院校采用。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辅导教师的引导下,基于实际问题或案例进行提出问题、讨论和学习。如何给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药学专业学生量身定做分析化学PBL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 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

1.1 精心设计情境问题

在PBL教学中,教师设计并提出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可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问题是前提与核心。在该情境问题下,教学过程按照教师预先设置的情景发展。关于情境问题的设计,有两个方面必须兼顾,一是要以教学大纲要求为根本,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与知识结构。情境问题的内容不仅要包含分析化学相应知识点,还要适应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水平,最好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拔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探讨的空间。学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不仅要翻看教材,还必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

例如,在“红外吸收光谱法”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央视新闻视频《质量报告》,这段视频的主要内容是:2006年4月下旬,某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衰竭而死亡。最终经过调查发现问题出在该药物所用溶剂上,该药厂误把二甘醇当做丙二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二甘醇和丙二醇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2)《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用何种方式对二者进行区别鉴定?由此引入学习主题,请学生用红外吸收光谱法鉴别二甘醇和丙二醇。教师接着提出以下情境问题:(1)什么是红外吸收光谱法?(2)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原理是什么?(3)二甘醇和丙二醇的结构区别是什么?为何可以用红外吸收光谱法鉴别二者?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使学生逐渐接受并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将分析化学与药学紧密联系,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碘量法教学中,从碘缺乏病入手,展示“大脖子病”图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回答是因为缺碘。接着提问:“那我们平时市场里买到的加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出碘的存在呢?”该情境问题贴合生活实际,学生会感觉比较亲切,会非常愿意参与探讨。

1.2 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和探索,通过翻阅教材和文献资料,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更高,趣味性更强。在学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如介绍常用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方法、文献阅读方式。此外,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做到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每一个情境问题提出后,教师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6人,组内学生自行分工,相互讨论,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分别陈述对问题的解答,组内其他成员做详细记录。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帮助。

1.3 课堂讨论和归纳总结

学生经过充分自学和组内讨论后,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教师首先提出讨论主题,由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黑板等进行讲解,可将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再由其他组帮助解答。最后,教师就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并再次详细讲解教学重点及难点,对于学生未能解答的问题,教师给予针对性解答。最后,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并给予鼓励和建议,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课后的复习作业。经过课堂讨论和归纳总结,学生展示自我与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在一次次的上台演讲后,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 分析化学实验课中应用PBL教学法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用化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分析化学实验课非常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PBL教学模式十分符合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规律[2]。

在做实验的前一周,告知学生下次实验内容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让学生预习,熟知实验原理及实验手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额外提出3~4个专业问题,让学生回去查找资料和文献。在实验课上,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寻找和验证答案。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讲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技术、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及实验结果,然后分组讨论,进一步解答实验之前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主动讨论,把控讨论的方向、广度、深度等,对于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及时解惑。最后,教师对实验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讲解和总结,并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此环节结束之后,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并根据课堂讨论内容和课前参考文献写出小论文。

分析化学实验课除了进行几个经典的分析化学实验之外,还要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和实验室实际,在调研企业对药学人才专业需求的基础上,开设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如女贞子药物中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维生素B12注射液的鉴别和含量测定。让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合作完成实验。

3 讨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型转变的时期,在今后一个很长的阶段,都将需要大量懂技术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3],所以“专转本”是非常好的一条职业上升通道,也是时代的需要。但是,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和本科生相比,高职生逻辑思维不成熟、学习动机单纯草率、学习方法机械死板,他们急需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资料收集能力、项目规划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将来的职业发展。

分析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分析化学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可以在整个本科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PBL教学中,教师创造情境,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以独立或者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这对于“专转本”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4 结语

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是高等教育中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他们希望通过本科教育来打通他们的职业上升通道,但是如何顺利从高职教育下的学习思维过渡到本科教育下的学习思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为例,为该群体学生量身定做PBL教学方案,对其进行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综合培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1]Neufeld V R,Barrows H S.The“McMaster Philosophy”: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J].J Med Educ,1974(49):1040-1041.

[2]李桂荣,王永生.卫生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45-46.

[3]侯一峰,周艳春.PBL 与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112.

G424.1

B

1671-1246(2017)20-0065-02

南京医科大学“十二五”第三批(2015年)教育研究课题(JYQ2015140)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药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