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党内文化建设成效

2017-03-09 13:45张忠祥张瑞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党组织制度思想

张忠祥,张瑞

(1.桂林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 2.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论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党内文化建设成效

张忠祥1,张瑞2

(1.桂林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 2.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要紧紧围绕党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不断将党内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实现党内文化的科学化规范化,要依托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具体措施,以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和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党内文化建设活动,促进高校党的文化创新发展。

高校;党内文化;五位一体

党内文化,其科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目标和执政合法性而确定的一套价值体系;二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内成员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由此,党内文化建设可以界定为:将党内所提倡的价值体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行为中去,实现党内文化由第一方面内容向第二方面内容的转化的具体实践行为。高校积极开展党内文化建设,将党内所提倡的系列价值体系内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的价值理念,对于提高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对党的价值认同,助推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广大党内外群众对高校党组织及党员的认同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高校依托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具体措施,实现党内文化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与第二个方面内容有机衔接,是党内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形式。因此,高校党的“五大建设”的实际效果无疑成为体现其党内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一、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创新发展

纵观党的思想建设历程,十六大以来党的思想建设进入了创新发展的阶段。全国各高校在此阶段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坚持理论研讨与主题实践并重,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参与党的思想教育活动的热情,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系列教育方针政策。十六大以来,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等重要文件精神,积极参与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精神。同时,各高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加强了对新时期党的重要理论、思想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了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能力。

(二)高校富有成效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高校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首位,将思想建设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起来,先后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并以“新理论、新思想”为指导,促进高校做好各领域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各个环节和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推动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回顾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作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载体创新,都力求做到“三个贴切”,都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在提高活动质量的基础上,增强了活动的教育实效性。

二、高校党的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近年来,高校党组织始终坚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党建观点,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采取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机制、拓展基层组织活动平台、搭建基层组织活动载体、设计基层组织活动主题、丰富基层组织活动形式等具体措施,确保了基层组织的全覆盖与基层组织工作的有效性。

(一)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配。十六大以来,不仅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院系党组织建设和领导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探索出“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党政共同负责机制。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各院系建立了党委或总支和支部,并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具体要求,将学生党支部建设到年级、班级,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将党小组延伸至宿舍和各学生社团,整体优化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机构设置,促进高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强化了党组织与群众之间、各级党组织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协调发展。

(二)丰富组织生活,实抓党员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十六大以来各高校先后开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并积极落实上级党组织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精神,建立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工、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各项制度,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创新性的建设活动。如:长期开展先进党支部和优秀组织生活创建评选,基层党组织建设经典案例和创新项目展示评选,党支部分类定级和转化晋级,学习型和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五个好”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与党支部结对共建,党务公开与党内民主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固本强基的目的,为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夯实了基础[2]。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方面,近年来高校强抓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干部考核机制,通过搭建网络党建课程、网络党校等平台开展网络党建,积极建设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依托红色革命案例开展党员党史教育,加强学习型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构建了党员发展与党员后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组织纪律,夯实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的组织建设实践中,高校不断总结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经验,自觉灵活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民主集中制,使民主集中理念占领思想观念主阵地,在决策中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科学决策,确保高校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加强党内监督也是强化组织纪律,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保障。十几年来,高校强抓落实党内监督工作,纪检工作部门积极探索出“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检查考核”和“诫勉谈话”“纪律检查建议”等监督检查的机制和方法,不断提高纠风整纪、执纪办案的效率[3]。具体做法有: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要求校内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汇报思想和工作动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听取支部、党小组的意见,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定期召集党内外群众进行党员干部民主评议,加强群众参与监督。学校党组织还经常对下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有效落实党员干部的奖惩工作。设立专门监督部门,建立完善的纪检系统。积极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要求下级党组织和党员主要领导干部要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重要问题随时请示。发挥群众信访监督作用,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切实落实学校党的纪律监督工作,实现党内公平、公开、民主的组织环境。

三、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卓有成效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2004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为高校党风建设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十六大以来,高校的党风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开展“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等,不断探索适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高校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特别是高校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筑牢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基础,以师生拥不拥护、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党风建设成效的尺度。近年来,高校将党的作风建设与推进学校民主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代会制度,积极开展校务公开。同时,将党的作风建设与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相结合,以党风促“三风”,加强师德建设,反对学术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高校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上新阶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反腐倡廉实践经验和加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为什么要反腐倡廉,怎样反腐倡廉”两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2005年,党中央制定并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搞好反腐倡廉建设”,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范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要求“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十八大明确规定,“防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不仅要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而且要从深层次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党中央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思想、新思路为高校顺利开展反腐工作和廉政教育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一)加强思想教育。十六大以来,高校根据中央部署陆续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廉洁文化学习宣传、在创先争优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重大的教育活动,积累了在高校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的丰富经验。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4]。首先,高校把反腐倡廉教育贯彻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重点教育对象是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确保教育对象的全面化。其次,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想结合、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作风教育相结合,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形式,通过主题参观、实地访谈、观看反腐警示教育录像等途径,促进教育内容实效化、形式多样化、效果立体化。再次,通过座谈、视频和文字宣传、广播和网络媒体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榜样教育,树立典型,以榜样力量助推思想教育深入人心。最后,加强广大师生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的自我教育,通过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内化为自律意识,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制度建设。高校的反腐制度建设为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给予了大力支持,十六大以来,各高校着力完善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实行党务、政务和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干部选拔、人事管理机制;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结算”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财务审计监督;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三)实现有效监督。加强校内民主监督、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当前高校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途径。首先,高校逐渐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构建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民主监督机制,激发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实现以教职工的权利制约高校管理层的权力,切实保证民主监督实效。其次,以高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遵照“坚持党委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严格要求,违规必究”的原则,落实责任追究,确保权力公平运行。再次,各高校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与媒体沟通,主动搭建信息传播的有效渠道,塑造公众形象,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四)强化案件惩防力度。近年来,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高校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以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为契机,健全案源发现、案件查办和案件审理机制,积极配合党中央的反腐工作,有效惩治了一系列高校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深入推进了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

五、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科学规范化

十六大以来,高校进入党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期间,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组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制度文件。除此之外,高校关于基层组织与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建设、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城乡结对帮扶、党建联建共建、学院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党建研究、党内民主、党建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具体制度也纷纷出台,各高校还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党建科学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为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完善制度建设。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形势,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了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的总体要求,各高校也先后在学校一级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在院系一级建立党政共同负责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党委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委议事决策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干部选拔考核制度、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党风廉政责任制度等。在基层党支部也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党员发展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党支部保密制度和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等。为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实现办学育人和服务社会功能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示范,示范的效能取决于主要领导。十几年来,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高校领导有效的制度执行,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高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规划者和制定者,更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各高校领导牢固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制度执行必须带头的意识,自觉杜绝“刑不上大夫”的错误落后观念;在执行落实制度时,自觉做到执行制度的标准高于师生群众、落实制度的要求严于师生群众,真正做到利益面前不变通、干扰面前不迂回、困难面前不退缩,模范带动和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执行,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发挥着率先垂范的作用[5]。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 2016-12-09) [2017-04-10].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陈荣武.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党建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2012(21):66-70.

[3]王耀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切实加强高校党风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02(1):16-17.

[4]从今年下半年开始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3(5):4.

[5]颜纪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提高制度执行力[J].领导科学,2010(15):4-6.

[责任编辑 罗传清]

Achievement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ZHANG Zhongxiang1,ZHANG Rui2

(1.School of Hotel Management,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2. Marx School of Philosophy,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To enhance the running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adhere to Marxism and fully implement education policies of CPC.”Centering on the “Five in One” overall layou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tantly and stabl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Par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bring about a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Party culture. Relying on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the instruction of ideology, organization, attitude, corruption combating and integrity upholding, and system, they should carry out a series of effective activiti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abundant, distinctive and diverse practices, to facilitate Party cultural renov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culture; Five in One

D26

A

1672-9021(2017)03-0076-05

张忠祥(1989-),男,河南商丘人,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十六大以来高校党内文化建设成效研究”(2012ZZZ011);桂林理工大学2014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GUTDJB006);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党建研究课题“基于新媒体的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US16028Y)。

2017-05-02

猜你喜欢
党组织制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党组织公开
思想与“剑”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