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的德育目标的伦理向度
——基于大学职位分类制度的视域

2017-03-10 13:44唐后乐唐光怀姚翔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目标

唐后乐,唐光怀,姚翔

(邵阳学院1.城建系;2.宣传统战部;3.教务处,湖南邵阳422000)

十八大以来党的德育目标的伦理向度
——基于大学职位分类制度的视域

唐后乐1,唐光怀2,姚翔3

(邵阳学院1.城建系;2.宣传统战部;3.教务处,湖南邵阳422000)

大学职位分类制度视域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应以专职德育队伍为骨干,实现专兼结合。培养明白人、代言人、清白人、带头人、贴心人、逐梦人、弄潮人、守门人、苦心人等“九种人”,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德育目标的伦理指向,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完美统一,注重德育伦理内在发展规律和时代表征,以现实为基点和原点,培塑主体性道德人格,为我们科学规划德育目标,实现“德育赤字”向“德育红利”转换,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德育目标;伦理向度;道德人格;大学职位分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我国高校的政治本色和方向定位的关注度又有了新的提升。大学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承担着为国家与社会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的重要职责。大学职位分类制度视域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应以专职德育队伍为骨干,实现专兼结合。“德”是人才的首要素质,“德育”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而德育成功的关键是看德育目标是否具有科学合理的伦理指向。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品质、品德、品格、品位与品性方面的总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侧重点与兴奋点,是德育活动的内在动因与奋斗方向,是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德育定向、定位、定标、定性、定调与定质。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萨默斯把“培养人”看成是大学无可比拟的“更重要的使命”。德育目标设定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不能犯“忽视教育”的“最大失误”,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十分注重德育目标的伦理架构。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1]习近平关于德育目标的论述凸显德育首位,饱含了伦理智慧。探究德育目标的应然状态,彰显德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功能,注重德育伦理内在发展的规律和时代表征,回应现实,回归生活,面向未来,演绎德育自身的发展轨迹。从人的本质、道德的本质以及人与道德的关系层面架构德育目标,营造德育生态,树立精神坐标,注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以“树与树的摇动”、“云与云的推动”、“心灵与心灵的唤醒”去点亮心灯、点燃梦想,使之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道德实践“知情意行”的和谐。“社会没有了高标准,就没有楷模,就没有了希望。”[2]然而德育目标有一个层次化、序列化的过程,要进行“道德的道德教育”,不搞道德苛求,也不搞道德放纵。培养明白人、代言人、清白人、带头人、贴心人、逐梦人、弄潮人、守门人、苦心人等“九种人”,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德育目标的伦理指向,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完美统一。

一、培养具有大局意识的明白人:政治立场指向

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与道德教育的原动力。习近平曾要求广大县委书记要做“政治的明白人”,“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3]。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培养政治品格、政治立场,把握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补理想信念之“钙”,是接班人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内在要求。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未来的主人,应该做全方位的明白人。要思想上统一,理论上自信,政治上清醒,行动上自觉。“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4]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信仰信念问题上,决不能精神塌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能含糊不清;在重大关键问题上,决不能松掉链子;在道路旗帜问题上,决不能模棱两可。要头脑冷静,素质全面,心明眼亮。要练就火眼金睛,洞悉真善美与假恶丑,要独具慧眼,能独立地分析判断与正确抉择。要明白大局大势大事大义大方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世情、国情与党情,认识自己的时代使命。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在“美美与共”的境界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前提下,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要有独立的见解、政治的定力。因此,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的今天,德育工作者要把培养明白人作为己任,作为首要目标,按照上述明白人的基本素养,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二、培养具有担当意识的代言人:社会责任指向

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是习近平强调较多的德育目标之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5]代言人的培养,是各国德育不可或缺的目标。因此,青年一代要为崇高的理想代言,为葱茏的希望代言,为美好的未来代言,为美丽的青春代言,为神圣的责任代言。用担当代言,用奋进代言,用开拓代言,用奉献代言。要砥砺品德,陶冶情操,刻苦学习,全面发展。要“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6]167一个精神涣散、无精打采的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魅力的民族,一个缺少担当精神的民族注定是缺少脊梁的民族。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不断营造责任担当的良好氛围,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认知规律,把责任教育融入理想教育、激励教育、信赖教育、感恩教育等整个德育之中,进一步打磨、擦亮、涵养、光大担当精神,培养忠诚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的无私胸襟,使责任感与理想信念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心理品质。

三、培养具有廉洁意识的清白人:清正高洁指向

培养“清正廉洁”、清正高洁的清白人,是社会主义廉洁建设的内在要求。廉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清正廉洁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其本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公私观、义利观,做到淡泊名利、高洁无私。做清白人要勤于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6]405,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用向善向上的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把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做清白人要加强自律,要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要时刻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清白人要牢记宗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德育教师要慎用教师教育权,在学生品德鉴定、成绩评定、奖励评判、机会提供、利益分配等各方面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德育要以培养“清正廉洁”的清白人为己任,追寻太阳的足迹,播撒廉洁的种子,创造灿烂的辉煌,成就壮美的事业。

四、培养具有荣辱意识的带头人:核心价值观指向

取向决定去向。“道德教育就是价值教育”,德育伦理本身就是对德育目的与德育价值的追求。培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人,是社会主义德育的核心目标,深刻地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道德取向、审美取向与政治取向。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对德育发展路向的一种指令,更是对德育本义和真义的回归,有利于夯实社会的价值底座,捍卫人们的精神信仰,打好人生底色。习近平要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德育应该利用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6]184。关注受教育者的“视界”和道德的“背景”融合,在“视界融合”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领悟,从而自觉践行。德育工作者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7]。

五、培养具有服务意识的贴心人:人本精神指向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它的基本内核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作为德育目标而言,就是培养“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的贴心人[3]。要深怀人民情怀,“心理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6]428做群众的贴心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县委书记们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为所有青年大学生指明了价值追求与行动指向。心系群众,就是要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抓住不放[6]426,做到情为民所系,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工作放在肩上,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当家人。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热爱群众,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树高千尺不忘根,要放得下架子,摆得正位置,要沉下去、接地气、察民情,与群众结对子、拉家常、交朋友,从而深化感情、焕发激情。要了解群众、理解群众、学习群众、尊重群众,爱做、愿做、善做、常做、真做、会做群众工作。幸福是“成全的逻辑”。服务群众,就是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立足本职,情真意切,以深情的参与、无私的付出、默默地耕耘,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竭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尊民、重民、亲民、爱民、为民、学民的人民贴心人。教育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加强修养,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在服务群众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升能力。

六、培养具有使命意识的逐梦人:奉献精神指向

思想决定理想,理想决定梦想。梦想是中国青年的主旋律,奉献是梦想成真的总路径。习近平强调,“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6]175习总书记讲话回答了中国梦与青年个人的梦的关系,解析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密码,为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成才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是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行动指针。未来的接班人要勇当逐梦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五点要求”。“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8]高等学校是培育逐梦人的主阵地,浇灌每个学生的梦想是我们德育的主打课与基本功,要“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6]53每一个德育工作者要以培养逐梦人的新视角、新标准、新要求,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变“美德袋”式的教育为生活美德教育,为青年追逐梦想打开天空、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引导青年大学生努力提升实现梦想的能力,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国家的梦想之中,融入到祖国和民族的发展之中。

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弄潮人:与时俱进指向

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引导办法。培养与时俱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与国家同向前行的弄潮人,是国家创新战略对人才目标的最新定向,也是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下德育的重要目标,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光芒。习近平说过,“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6]要敢于做创新的发起人、创始人与制片人,大胆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弄潮人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决定进取心、责任心、信心、恒心与耐心,事业心是激励人们持之以恒的内生动力。弄潮人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敢闯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弄潮人要有扎实的知识根底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要“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与视野”[6]403,创新属于有准备的头脑,属于爱学习会学习的人。要敢于质疑,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不惟书、不惟上、不惟网,勇于突破成规,敢于独辟蹊径,敢于挑战,敢于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有发散性思维,多维思维。弄潮人要有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决心与毅力。创新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要提升逆商,敢于面对失败与挫折。创新的德育才能培育创新的人才。德育不能满足于用昨天的德育理念教今天的学生做明天的主人,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北京大学“红旗在线”、清华大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德育答辩”、邵阳学院“明德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翼论坛”、海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利用“流行时尚文化”元素进行德育教育都值得借鉴。

八、培养具有法治意识的守门人:遵纪守法指向

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指令。“遵守法律、法规”是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法定义务。培养“遵纪守法、捍卫法治”的守门人,是德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9]。德育的重要使命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程序、法治等意识,培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模范公民。法制教育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发挥理论教学课程主渠道作用,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法制教育与学生日常德行评价相结合,把法制教育融入日常行为规范,德育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组织学生观看、收听法律专题电视片或录像带,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活动,开设法制宣传园地,请法律工作者等来校开设法制讲座,让大学生列席旁听审判过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暑期集中式社会实践活动、课余常态化志愿服务行动、周末重点实践基地体验等,搭建大学生法制教育新平台。

九、培养具有自强意识的苦心人:奋斗精神指向

奋斗成就伟业,奋斗与创造的青春最美丽!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苦心人,是我国德育最早最成功的目标之一。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俗话说“皇天不负苦心人”。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6]159德育要教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事业观、生活观,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辛勤创业,乐于奉献、勇于献身。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排除千难万险,历经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成就千秋万代的基业。要“锲而不舍、弛而不息”[10]34,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10]41。哪怕折断双翼,哪怕跪着,也要奋力前行!要把激情转为痴情,把感想升华为梦想,把感动化作行动,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生命的音符,描绘春天的故事,演绎精彩人生!

“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6]184习近平关于德育目标的论述,站在“德育赤字”形势倒逼的时代拐点高屋建瓴,是对“又红又专”、“四有”新人德育目标的传承与发扬,是对人才培养方向的伦理考量,为我们科学规划德育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德育工作者必须以情动人,以德服人,以理树人,以文化人,以史育人,春风风人,春雨雨人,对学生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关注、精神上关怀、学习上关照、生活上关爱,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8]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6]175,要在增强“本领意识”中实现德育的发展和创新。坚守德育阵地,从接受理论的视角,依据德育生成机制与规律,以现实为基点和原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增强“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构建和谐德育、情感德育、快乐德育,培塑主体性道德人格,释放“德育红利”。要用爱与智慧在这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11]5上精耕细作,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

[1]习近平.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日)[N].人民日报,2015-06-02(01).

[2]王立仁.论德育价值实现中的思维视角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04(3).

[3]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2015年6月30日)[N].人民日报,2015-07-01(01).

[4]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2015年7月24日)[N].人民日报,2015-07-25(01).

[5]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2013年12月5日)[N].人民日报,2013-12-06(0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2013年9月9日)[N].人民日报,2013-09-10(01).

[8]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09月09日)[N].人民日报,2014-09-10(01).

[9]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05(05).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1]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The Ethical Dimension for CPC's Objectives of Moral Education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fication of Positions in Universities

TANG Hou-le,TANG Guang-huai,YAO Xiang
(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Hunan 422000)

The author holds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fication of positions in universities,a team specialized in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appointed as the leading force,making joint efforts with the rest of the staff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education.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ethical dimension for CPC’s objectives of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to cultivate nine kinds of people:sensible,innocent,thoughtful,dedicated people;spokesmen,leaders,pioneers,dream-seekers and guards for moral education.It embodies the perfect unification of progressiveness and universality,focuses on the natural law of ethical development in moral education and time features,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cultivates subjectivity moral personality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planning of objectives of moral education,realization of the change from“moral deficit”to“moral bonus”and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constructo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Xi Jinping;objectives of moral education;ethical dimension;moral personality;classification of positions in universities

B82-051

A

1671-9743(2017)01-0028-04

2017-01-04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大学职位分类制度研究”(13YJA880070)。

唐后乐,1990年生,男,湖南邵阳人,助教,研究方向:政治与伦理学;唐光怀,1962年生,男,湖南邵阳人,教授,研究方向:政治与伦理学;姚翔,1980年生,男,湖南邵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与伦理学。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目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