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2017-03-11 13:43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和为贵道德经思想

廖 鹏

(上饶师范幼儿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上饶 334000)

“和谐”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固有一个标签,更一个传统文化,贡献给世界的一个普遍价值观,与西方文化倡导的“自由、民主、法制”是一致的,两都 的价值观是可以相提并论。在中国古代的早有记载,在经典书籍《礼记》中,对此非常生动地进行了描绘,“大同社会”的美妙与和谐在书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原始的记载,也是对“和谐”理念最早最为详细的文字表述,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同一个时期的。“大同社会”是我国最为期盼的境界,代表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理想,中国人民对和谐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也一直是以此为目标的,不断延续不断开拓和进取直至今日。

1 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一是尊崇“和为贵”的思想。《论语?学而》也有一定的记载,孔子晚年的学生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和”就具有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意思。“和为贵”的基本意思就是以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做到和平、和气、和谐为贵、为先、为重。 中国人长期是尊崇儒家思想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深,对于“和为贵”的思想一直以来也是非常重视的。无论是私人生活、公共舆论还是国际交往当中,都经常可以看到和谐、和睦、和气、祥和、谦和等话语。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或者是工作中还经常听到,像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政通人和、睦邻友好等词句。在今天我们所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这一传统思想就更加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更应该鼓励大家宽宏大度、体谅包容。更应当以和谐共存、协调并进、宽厚待人、以理服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风格待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成就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当然,讲“和为贵”并不是盲目的,更不能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如此的“乡愿”思想,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不能做一个好好先生。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之下,一切都要在民主法制的原则性基础之上,倡导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风气。

二是“致中和”的思想,这个思想也是有些中庸的思想。《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人的情绪在还没有表达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而表达出来的合乎人之常情的又不超出法度的,叫做“和”。“中”可说是天下的基本天下的根本,而“和”呢则是天下人需要共同去遵守的一个原则。只有在“中和”的时候,天地万物才能互不干扰,共同按着自己的轨道去发展。而中庸思想的本意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消除一些固执的自见和偏执,去掉故步自封的习气,走一条合适的正确的道路。它是端庄而又内敛的、守善持中同时又庞大,心胸宽广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具有坚定的真理性,同时又极具现实主义的思想。实施“致中和”的中庸之道对于人类的和谐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避免过激和片面性的现象,有助于各种社会关系的良好发展,改善和问题可以得到正确的处理,对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可以有利于社会有序发展。“致中和”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同时对于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也有了正确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早已成为中国人所认同的,并主张实行的人生原则。儒家文化通过人文关怀来和心理疏导来进行辅助,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发展,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要正确能勇敢的去面对,不断保持自身和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致中和”的中庸思想,对于争取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要做到正确良好的发展,这对于促进人类全面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道德经》与和谐社会

首先,《道德经》提倡通过清心寡欲、淡泊宁静、简朴无私、返朴归真、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作为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来实现个人身心的和谐。人的身心和谐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基础。道家文化在调节人与自我的关系就非常喜欢强调清心寡欲、淡泊宁静的心态,并提倡做到心灵和谐,并以此作为个人修养的价值目标。在当下,我们的社会越是在不断的发展,而社会的矛盾也就越发复杂尖锐和突出,人的欲望也越来越大,越是恶性膨胀,人的价值取向就容易走失,容易倾向于急功近利、弱肉强食,在争夺的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失去理性。在《道德经》提到,人只有“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的时候才会较为平复,能够做到以淡泊之心来看待事物,对待世间的利益之争也能够放下心来,以宁静之心来面对,对于现实的生活也能做到足够豁达,如此才是“上德”的境界。《道德经》主张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提倡世无争的人生观,书上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同时又认为“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些思想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调节当今社会中人的神经,调节精神紧张、减轻人的心理压力,对人的心理健康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人以启示和警醒的作用,让人从燥热的世俗氛围中脱离出来,可以暂时冷静下来,消除掉一些浮躁之气,抑制住日益膨胀的贪欲,重新回归理性,让变得更为身心和谐。

3 佛教圆融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21世纪的人类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像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复杂冲突,引发道德、精神、价值、生态、社会等一系列危机和冲突。科学技术的在不断飞速的发展,社会经济也在快速的增长,但人类生存的目的却变得迷茫,生存意义也在严重迷失,这已经被认为是全球化时代的发展的特性,更是一大特征。虽然经济在逐渐加快,在不断的发展,但贫穷之苦还是存在,并仍然困扰着许多人。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更因为此所带来的敌意越来越多,像偷盗、抢劫、杀人、色情、吸毒、犯罪、贪污腐化等罪恶越来越多的在发生。穷国与富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情也相差很远,贫富差距都在不断的拉大。价值失范、道德沦丧、人情冷漠是现在一部份当代人特有的标签,犯罪率尤其在青少年中逐渐增加加,青少年的犯罪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心理和精神疾病日益严重也变得越来越多,因压力、紧张和挫折导致的抑郁症逐渐增加加,如今正在成为人类的第二大杀手。所以我们更要以平等心、慈爱心来生活,对待身边的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以和衷共济为理念,来谋求全人类共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富强、安乐、幸福。

[1]李长健;李伟;和谐语境下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2]周安平;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原则与目标模式[J]; 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猜你喜欢
和为贵道德经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和为贵
好好先生
礼之用,和为贵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