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坚守儿童立场

2017-03-12 11:19郑志刚
辽宁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随文文本阅读教学

◎郑志刚

关注

阅读教学要坚守儿童立场

◎郑志刚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题,所有教与学步骤的落实都必须要站在儿童视角上,以儿童的维度解读文本,考量课堂,将课堂教学始终定位在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回归儿童本位呢?要以独特的儿童之“眼”,探寻贴合儿童的教学内容;以独特的儿童之“言”,铺就契合儿童的对话路径;以独特的儿童之“真”,遴选契合儿童的练笔素材,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探寻内容;铺就路径;遴选素材;儿童立场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有教与学步骤的落实都必须要站立在儿童视角上,以儿童的维度解读文本,考量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强化、落实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理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回归儿童本位呢?

一、以独特的儿童之“眼”,探寻贴合儿童的教学内容

编者所选择的文本都是言意兼得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被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承载各自不同的教学价值。教师只有站立在儿童的维度上看待文本,解读文本,才能有效地顺应儿童的思维,将阅读教学行走在儿童思维的节奏与韵律中。

以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为例,很多教师都习惯性地从自己专业角度出发,将教学的重心设置在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和精妙的写作策略上;但从教师设置的预习单的反馈中来看,儿童却对文中姥姥剪出的各种形式的剪纸情有独钟。于是,教师依循着学生的视角再度走进课文,会发现姥姥的剪纸作品中,充满了老牛与兔子的元素。有了这种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把握好方向。如在教学“老牛守望兔子”这幅作品时,教师则着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长辈对自己的无私关爱,以己之心揣度作者之情,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姥姥在剪纸中融入的深厚情感,回归到文本世界中,从而真正领悟作者蕴藏在文本语言中浓郁的祖孙情谊。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一味地定位于自己所设定的框架之中,而是通过预习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价值点和认知需要,将教学的指向规到儿童的视角下,重新打开了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序幕,真正将教学放置在儿童本位视角下,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发展。

二、以独特的儿童之“言”,铺就契合儿童的对话路径

小学阅读教学一旦脱离了儿童本位,自然就会呈现出两种完全迥异的倾向:要么教师高高在上,一厢情愿地依照自己的感知与理解全盘讲授,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课堂教学成为机械灌输的生产加工厂;要么就是完全放弃了自己主导的角色效能,任由学生漫无边际地胡侃滥谈,课堂教学毫无底线。表面上是尊重了学生,实际上是典型的虚假本位主义。如果这两种倾向之间不能进行彼此融合与协调,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马克思·范梅南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儿童有着自己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表达艺术,教师要借助生动可感的方式把握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向,激发学生对话的动力和热情,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文本深处漫溯。

如《安塞腰鼓》一文的表达就采用了小学生较难理解的风格,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意识到作者这种文本表达风格对学生理解造成的困难,还一味地运用相同特点的教学语言以追求所谓的“风格契合”,就会人为地造成教学语言和文本语言的双重障碍,使得阅读教学逐步陷入泥潭。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那些生活中并不常用的语言和学生相对陌生的言语形式,引领学生在深入理解并感受其表达效果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儿童独有的语言,对这篇课文呈现的意蕴进行转化与表述。

这种表述不仅仅是学生感悟理解层面的成果展示,更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强化了感悟效果,可谓一举两得。这样的教学,教师完全就站立在儿童本位上,准确洞察了儿童认知能力与文本之间的差异,通过教师语言的嫁接为学生理解文本语言、转化文本语言搭建了桥梁,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以独特的儿童之“真”,遴选契合儿童的练笔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因此,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应该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不少教师试图通过随文练笔来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但必须要强调的是,这种随文练笔必须要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以及现实生活紧密关联。要从教材中汲取方法,更要从现实生活中遴选素材,为学生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搭建支点。

如在教学 《“东方之珠”》 一课时,教师依据文本语段的构段特点,引领学生围绕“紧扣中心句将段落写具体”的要求。课后思考题中,编者要求学生围绕“一到节假日,街上便热闹起来”为中心,进行模仿性随文练笔。事实上,学生虽然对于街市有一定的认知,但街市毕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于是,教师转换话题,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间活动”上来。很多学生表现活跃,纷纷列出了课间最喜欢的游戏,积极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声音等方面展开描写。教师选择的话题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地渗入到这些活动中去,使得随文练笔趋向真实、丰富与细致。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整合了儿童真实的生活资源,强化了学生生活与教材文本的内在融通,在两者的对接中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动力与热情。只有基于儿童本位,这样的随文练笔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更好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基。

总之,儿童本位是课堂教学必须恪守的原则,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之所想,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加油站。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李阳)

郑志刚,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宗村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随文文本阅读教学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