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在淋球菌鉴定中的价值

2017-03-13 20:47
大医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淋球菌淋病氏菌

张 梅

(江苏省仪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仪征 211400)

淋病奈瑟氏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体,从患者标本中检测出淋病奈瑟氏菌是淋病确诊的主要依据,所以培养法被认为是确诊淋病的“金标准”。因女性宫颈、阴道与外界相通,杂菌比较多,其染色特性及形态特征与淋球菌很难区分,涂片镜检法很难鉴别杂菌和淋球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筛查女性患者不能仅用涂片法。本文通过比较传统手工法培养法以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法在淋球菌检测的应用。以了解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在鉴定淋球菌方法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标本来源

仪征市2013年1月—2015年12月份仪征市性病门诊疑似淋病的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样本共计58例,同时用传统手工培养法和仪器法进行细菌学检测。

(2)培养基与仪器设备

淋球菌分离培养板由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革兰氏染色液、触酶和葡萄糖由北京路桥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 NH卡及药敏鉴定卡由法国物梅里埃公司(bioMerieux)提供;上述培养基、试剂、材料均在有效期内。

1.2 检验方法

(1)常规手工法

女性阴道分泌物标本采样后,迅速接种于预温至37℃的淋球菌分离培养板上,将拭子紧贴在培养基表面滚动涂布约四分之一培养皿,然后分区用接种环划线,在培养皿上得到单个细菌菌落。将接种后的标本,立即放置在35~36℃[1]、5%~10% CO2气袋中加湿培养24~48 h后。形成圆形、光滑、凸起、湿润、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边缘不整齐,进一步分离,取纯培养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呈肾形或卵圆形,成对排列。做触酶氧化酶试验阳性、葡萄糖分解实验经18~24 h ,35~36℃确定为淋球菌。

(2)仪器法

挑取可疑纯培养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然后按仪器规定的操作说明书进行菌液配制,将填充好的鉴定卡(NH卡)以及药敏鉴定卡一并上机,6~8 h后结果为99%可能性淋病奈瑟氏菌,极好的鉴定结果。

药敏结果显著头孢类对头孢曲松、头孢西丁较敏感性,分别为97.68%,97.46%,对青霉素、四环素的敏感性较差,分别为15.27%,5.98%。

2 结果

通过菌落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革兰氏染色结果、氧化酶、触媒、糖发酵实验反应等手工试验从58例疑似病例中检出35例检出淋球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在58份可疑样本中同样检出35例淋球菌,其中在结果准确性上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是手工法平均用时72 h,而仪器法平均用时54 h比手工检测法少用18 h,并且能够同时得出药敏结果,可以及时诊断,尽快治疗。

3 讨论与结论

培养法因为受到各个因素的制约,虽然准确性较高,但是检出率并不是很高,本次实验只有60.34%。有23例疑似病人未检出淋球菌,经分析可能导致其未检出的原因为:(1)对样本采集人员的要求:淋球菌常寄生于柱状上皮中,所以取样时应取尿道口,挑取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细胞,避免采集阴道表面的鳞状上皮细胞。未成年小孩取尿道口或阴道口标本。患处分泌物太多时,先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除去大部分杂菌,也能提高检出率。尿道口取样,尽量用灌酸钙拭子,不用棉拭子。一般医疗单位由医生在门诊或住院部取样送检,取样未按要求,化验师只复查培养,这也是难以培养出淋球菌的可能原因。淋病奈瑟菌对营养要求高,抵抗力差,采集后保存时限短,容易死亡并自溶。因此标本的采集送检是关键的环节。所以临床医生在采集标本送检的过程中应该规范操作,送检合格的标本,提高淋病奈瑟氏菌的检出率。(2)对患者的要求:采样时尽量采集未用抗生素的标本。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在发病后常常先使用抗生素,症状没有缓解时才到医院治疗,此时取患者的分泌物标本时是很难培养出淋球菌的。(3)对实验室人员的要求:淋球菌的培养比较苛刻,初次培养需要有5%~10% CO2的气体环境并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程序,常常有一个环节没有规范操作就会导致淋球菌的检出率下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用仪器法,能更好的控制操作的全过程,可以减少由于检验人员的个人经验主义而导致的漏检。此外,传统手工法对于检验人员的素质也是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仪器法,只要熟知仪器操作程序,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这样能方便快捷的提高培养法的检出率。

所以仪器在微生物鉴定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配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能在淋球菌鉴定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结合其他实验,例如:PCR实验、酶联免疫实验等对淋球菌实现更快速、准确的鉴定,并及时提供药敏结论,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2]。

[1] 邓冲.分离培养法与涂片镜检法在诊断女性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4):1853-1854.

[2] 黄辉如.惠州地区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及多重耐药分析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5):2273-2275.

猜你喜欢
淋球菌淋病氏菌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庆大霉素是否可代替头孢曲松治疗淋病
2005-2017年烟台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猪耶尔森氏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措施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验证与探讨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革兰染色法对淋球菌检测的临床应用
淋病奈瑟菌的侵入感染与免疫逃逸研究进展
自拟清淋汤对慢性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浅谈阴道加德纳氏菌感染途径及实验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