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男女生学习差异及解决对策

2017-03-14 07:56梁晓秋
运动 2017年13期
关键词:男女生男女差异

梁晓秋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中学,上海 201709)

初中体育教学中男女生学习差异及解决对策

梁晓秋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中学,上海 201709)

初中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因材施教,其中最突出的教学问题是学生性别上的差异。初中时期的男女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偏好等各个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给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本文主要阐述初中教学中男女生学习差异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解决男女学生学习差异问题的方法。

初中体育教学;男女生学习差异;解决对策

体育教学的开设是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增强学生身体体能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的成效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初中开展体育教学,大多是偏向实践教学,学校和教师都注重追求教学取得的成果。然而,对男女学生学习差异的影响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男生与女生的体育学习程度不断地扩大。因此,教学体制要不断地改革创新;社会和家长要重视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要深入分析初中男女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学习差异,从而完善体育教学方式。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且对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提高身心素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 男女性别差异是初中体育教学无法回避的教育前提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现阶段国内的初中生大多数处于12~16岁的年龄段,身体各种机能处于发育健全阶段。但是由于身体的性激素分泌特征的不同,从而造成男生与女生之间在身体机能和心理特征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就身体发育特征而言,在初中时期,女学生的身体发育速度要比男学生快。这是个体发展中最主要的一个阶段,大部分女生在身高上展现出优势,甚至很多女生的体能要优于男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前期,女生的第二特征显现的比较快,造成很多女生不接受自身身体上出现的变化,这些心理上的特征影响到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就心理特征而言,大部分的初中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比较好胜等特点。其中很多的男学生还具有攻击性与爆发性,他们偏好带有冒险性、刺激性、竞争性的活动;相对来说女生是比较文静的,她们偏向复杂性、协同性的活动。初中时期的男生与女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进行体育教学课程必须考量的因素之一,同时还是开展实效教学的前提。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男女学生学习差异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2.1 初中男女学生外部形态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处于发育成长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男女生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上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并且男女生在生理上的特征差异也是越发的明显。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发现男生在体态上比较偏向强壮美。而针对外部线条来说,女生要比男生有优势,女生大多追求健康美。除了在身体外部形态认知的不同之外,初中男女生在心理上的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男女生在学习动机上的不同,譬如男生希望自己具有强壮高大的身体,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大多数的女生比较矜持,看中身材的曲线,希望通过体育运动让自己的体态更加匀称、线条更加分明。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要因材施教,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课程,从而有效地引导男女生的体育学习。

2.2 初中男女学生行为意识存在差异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男女学生的行为意识,特别是在行为内在美的认知和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在初中体育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男生的团体协作意识没有女生强,同时男生的协调能力也比较差,从而造成男女生混合体育教学处于无序、松散的状态。相比较男生来说,女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她们能够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展现较强的团结性。初中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男生可以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在学习中发现体育活动的乐趣,并且很愉快地完成体育学习。但对女学生来说,女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无聊,无法真正地体会到运动学习的快乐,甚至还会出现学生逃避体育运动的现象。

2.3 初中体育教学理念落后

初中体育教师以及相关的体育教育的管理人员,都比较注重体育教学取得的最终成果,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在教学体系与方式上的完善与优化,还是单一地、盲目地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从而忽视了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与个体差异的发展。

2.4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繁杂

通过传统的教学大纲制订的教学内容发现,体育教学内容是比较繁多的,对于处在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负担过重。除此之外,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必须注重男女学生身体上的差异,创造性运用教学内容,实行因材施教,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兴趣,从而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5 初中体育教学中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引导

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是比较注重实践性,而对理论性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现阶段的理论教学还是偏重整体性教学,从而忽视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阻碍了男女生之间的均衡发展,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成效。同时,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时间相对其他课程教学来说是非常少的,男女生学习的体育知识是相同的,然而,男女生无法获得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知识,进而造成男女生从体育课中取得学习成果是非常低的。同时男女学生不具有科学的体育知识储备,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学习投篮与过人等基本动作上,而对篮球的历史背景与精神是一无所知的。此外,教师在男女合上体课堂对篮球比赛规则进行讲解时,由于男篮与女篮在比赛规则和运动技巧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学生不能掌握适合自己的相关知识。甚至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在篮球运动中出现的误伤与应急解决办法,当男女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误伤与擦伤,他们不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去有效地应对。除此之外,学生对体育运动后的营养和卫生知识的了解也是非常欠缺的,还不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初中体育教学中男女学生学习差异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男女学生差别教育理念

到目前为止,各国教育学者对教学模式提出了差别教育这个概念,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汤姆林森提出:“差别教育是将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作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教学计划需要从学生的基础、兴趣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我国国内的教育学者华国栋,也认为“差别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还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得到充分的教学效果。”所谓差别教育,就是针对男女学生自身特征差异,进而制订不同的课程教学方法,以适应男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从而使集体教学的最优化得以实现。将差别教育思想理论引入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传统体育集体教学方式的缺陷,发展和完善体育集体教学方式,进而创建高效化、合理化及人性化的体育教学。

3.2 植入人性化概念,实施初中体育训练强度的差别

根据初中男女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的差异,在体育教学课程制定上,要合理的制定出不同锻炼强度的活动内容。男学生普遍是偏好运动的,一般能很快地在融入体育学习过程中,并产生学习兴趣和乐趣,还能够长期的坚持体育锻炼。针对男学生这一特征,制定出适合男生的运动强度的体育活动,譬如长跑、篮球等运动项目,进而锻炼了男生的体能。大部分的女生不适合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同时她们也不喜欢,甚至排斥或害怕过强的体育锻炼。但是女生的体育教学必须实现一定的运动效果,运动强度是必须有的,因此,女生的体育锻炼应根据女学生具有比较好的柔韧性和坚持性来设计课程训练内容,在减少运动强度的同时,还能提升其柔韧性,譬如:健美操、羽毛球、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

3.3 创新教学理念,实施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差别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差别教育理念的前提是要做到在男生与女生实行差别化的的体育教学方式。(1)初中男女学生之间的心理特征存在差异,针对体育教学的改革,要开设不同的知识理论教学课程,基于初中男女生的心理特征的差异性,应进行差别化的体育知识理论教学,从而促进初中男女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初中男女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其心理上对于美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制订体育课程教学时,体育教师及相关的体育管理人员要注重考虑男女生在美的认知上的差异,实施差别性的体育教学内容。针对他们不同的学习目的向其提供比较适合的体育锻炼方式,不仅完成了体能锻炼,还能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求。

3.4 升华教学内涵,实施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差别

根据初中男女学生运动偏好的不同,男生偏好具有强度大、刺激性强的运动项目,如跳高、足球等体育项目。就这些体育项目的成效来说,一般很容易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将其显现出来,可通过简单的考核方法考察。由此在每学期期末时教师要对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进行整合的考核与评价,并且要将体育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的总成绩之中。就女学生而言,女生进行的运动项目比较复杂,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体育活动,因此要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女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考核与评价;可以将女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之间自行设计节目内容,再对其实施整体综合性考评,然后用分数的形式评出学生的成绩,并将其纳入学生的总成绩中。

3.5 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差别教育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男女学生小组结合的方式,促进男女学生性别意识的发展。主动地发展自身的性别意识能够认识到自身与异性的差别,知道自己该如何与异性进行交流与沟通,尊重异性等。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男女小组合作方式,使男女能够在合作中相互了解、帮助,增强性别意识的同时,实现良好的自我认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男学生展示他们的力量优势,让女学生展示她们的柔韧性与合作性,通过男女学生合作进行体育学习,充分地感受性别之间的差异,更好地理解对方及发现对方的优点,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学成效。

4 结 语

初中男女学生都是处在青春发育时期,男女学生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的特征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必须重视男女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对男女学生进行差别教育。要针对男女学生的学习差异问题开设多样化体育知识教学课程,进而有效地激发初中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发展的目的。

[ 1 ] 李龙江.初中体育要注重“差异化”教学[ J ].中国教育学刊,2016(2):106.

[ 2 ] 蔡赓,张驰,李格.初中体育男女分班、混班教学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101-104,110.

[ 3 ] 范海林.试论差异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J ].东方企业文化,2014(9):361.

G807.2

A

1674-151X(2017)12-11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60

投稿日期:2017-05-12

梁晓秋(1983—),中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男女生男女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男女有别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学校费心防早恋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