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研究

2017-03-14 07:56陈定北
运动 2017年13期
关键词:间歇技战术耐力

陈定北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广东 东莞 523400)

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研究

陈定北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广东 东莞 5234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现状进行研究,以期找出现阶段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根据小学篮球课堂特点合理安排学生训练时间和内容的方法。

小学篮球;教学;体能训练

项群训练理论认为,篮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该项群运动员在比赛的进攻和防守中身体对抗强,运动员如果没有很好的体能作保证很难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Sememick(1986)曾提出篮球运动员应具备的体能是爆发力、速度、肌肉耐力、肌力、敏捷性。同时也有研究者提出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还包括协调性、节奏韵律以及心肺耐力等。从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篮球运动员要想有好的技能发挥,除了熟练和优异的基本动作外,更加需要有出色的体能作为基础。在Stone和Kroll(1978)的研究中特别指出,篮球运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体能与战术运用所占的比率各为 50%,从中可以看出体能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同场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具备了良好的体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该项目的技战术水平。

本文通过研究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现状与方法,以引起体育教师对小学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视,丰富学校小学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为小学篮球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小学篮球教学中的体能训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以东莞图书馆图书和期刊,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远程电子资源为获取文献资料的主要来源。以“体能训练”为关键词,搜索了50多篇相关文献,重点阅读了体能训练应用到学科教学的文献,加深对体能训练的了解。查阅了运动训练学、集体项目的体能训练、核心区训练、动态拉伸训练、集体球类项目科学化体能训练研究等相关书籍,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为本文的研究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观察法 在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间,先后10次观摩了小学篮球教学课,对小学篮球课中体能训练所包含的训练内容、时间安排、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1.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访谈有关专家为本教学实践的设计提供建议,并获取关于体能训练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时间和比重安排

2.1.1 体能训练时间安排 笔者通过对授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学生的体能训练大多被体育教师安排在技、战术训练结束之后的课课练中。这样的安排存在较大的弊端:在技战术训练结束后,学生由于体能下降,精神很难再次高度集中,容易出现懈怠、偷懒等现象,体能训练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学生身心难以快速恢复,影响到下一节文化课的学习,加大了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的矛盾冲突。

2.1.2 体能、技战术训练在课堂不同部分的比重安排 通过现场观察的统计发现,学生在课堂不同部分的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所占比重不同:在准备部分,以体能训练为主;在基本部分,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的比重出现明显改变,技战术训练所占的比重显著提高,体育教师普遍认为基本部分的体能训练不利于运动员技战术的学习;放松部分的目的是消除疲劳,调整、放松运动员的身心状态,体能训练基本结束。

2.2 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内容安排

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能训练重点应是速度、耐力、灵敏、力量及柔韧等5方面的体能素质,根据篮球运动的项目特性,速度素质十分重要,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耐力和灵敏。

2.3 小学篮球教学体能训练方法

2.3.1 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训练主要进行动态拉伸与静态拉伸的练习,动态拉伸要在准备部分进行,代替传统的徒手操练习,快速达到热身的效果,预防损伤的发生。静态拉伸应在结束部分进行。篮球运动中经常进行起跳、加速跑、变向跑,动态准备活动能够快速、全面充分活动身体,在准备活动中主要进行动态拉伸练习:提踵走、脚跟走、脚外侧走、持棒蹲举、手足爬行、蜘蛛爬、提膝踏跳跑组合、屈踝踏步、双脚跳冲刺、屈蹲退步走、10m移动组合(向前直线跑10m——转身向后向右滑步10m——向左侧向滑步10m——屈蹲退步跑走10m——右侧交叉步10m——左侧交叉步10m)、交叉摆臂。在课的结束部分,要以静态拉伸练习为主,以消除疲劳,调整放松学生的身心状态,静态拉伸练习方法有:对颈部、手腕、踝关节的静态拉伸练习;对手臂、肩、腿的静态拉伸练习;对躯干肌肉的静态拉伸练习。

2.3.2 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是篮球运动的灵魂,速度素质训练应安排在课的基本部分中,严密与技战术训练结合起来,加强训练近似篮球比赛的运动能力。由于场地限制和技战术特征,在训练中应优先发展学生的启动速度和加速能力,而不是最大速度。小学篮球教学中速度练习的方法主要有:(1)各种步法训练: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左右交叉步、跨跳步跳、原地快速小跑、左右滑步跑、上步加跨步跳及综合的练习;(2)限时跑:1.5~30m的短距离计时冲刺跑;(3)利用标志物的跑:X形、Z字形、折返跑;(4)信号刺激跑:在原地或移动时,当听或看到教师发出的信号后,突然起动做各种距离的快速跑练习;根据教师发出的信号,做有球或无球的快速起动、冲刺;看到信号后,抢远处地上的球;(5)结合球的各种跑:场地内跑动中自抛自接球;2人1组互相抛球;队员从球场的端线开始,运球3~4次后上篮练习;2人1组,全场快速进行3~4次传接球上篮练习;各种快攻练习。

2.3.3 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训练应在安排每组技术练习间隙中,小学篮球教学中灵敏训练方法主要有:(1)各种软梯脚步训练;(2)有球移动训练:在锥桶前做运球变向、急停急起、背后运球急转弯等练习;(3)禁区内训练:对角线侧向并步移动、X形运球练习;(4)榴莲球练习:利用榴莲球插杆做不同路线的绕杆运球;(5)不同形式的变向跑。

2.3.4 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神经——肌肉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力量练习应安排在课课练中,在篮球教学中进行力量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徒手练习:仰卧两头起、交叉腿侧身斜起坐、俯卧撑、立卧撑、仰卧两头起练习。用实心球进行各种抛接球练习。使用轻哑铃进行身体不同姿势的模仿飞鸟训练、模仿划船练习、手持哑铃推肩练习。使用篮球进行仰卧夹球提膝、头后持球仰卧起坐等练习。弹力带(弹力绳、弹力圈)练习:手肘伸展、肩关节水平内收、膝关节伸展等。

2.3.5 耐力素质训练 篮球运动属于有氧和无氧混合供能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有氧耐力是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持续运动的体能基础,也是现阶段小学生普遍欠缺的身体素质。耐力素质的练习高度与技战术训练结合起来,耐力素质训练方法主要有:(1)持续训练法。这种训练采用匀速跑、变速跑和超越跑,长时间快攻、防守步法练习,折线跑、8字围绕、连续碰板练习等。(2)Tabata训练法:它是由日本科学家 Izumi Tabata博士创造的一种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Tabata训练法将高强度训练与短时间的恢复相结合,不但大大缩短了训练时间,而且还提高了训练效果。Tabata训练法要求练习者选取单一动作4min内进行8组练习,每组20s,每组间有10s的时间休息。例如,台阶跳:20s+间歇10s×2台阶跳20s+间歇10s×2——仰卧起坐:20s+间歇20s×2+2min动态放松仰卧起坐20s+间歇20s×2——台阶跳:20s+间歇10s×2台阶跳20s+间歇10s×2——仰卧起坐:20s +间歇20s×2仰卧起坐20s +间歇20s×2。(3)变换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是指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如变换比赛要求、变换比赛时间、变换传接球练习方式等。(4)Crossfit训练法: Crossfit综合了田径、体操与举重的多动作进行无间歇练习,它把几个动作作为一组,不间歇或者稍微间歇的以最快的速度在规定时间下完成尽量多的组,或者在规定组数下尽量少时间完成。例如,冲刺跑——滑步——换腿跳——快速挺举——软梯——收腹跳——运球投篮等连续动作组合一起,一次性完成,中间不休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对现代篮球运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认识还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传授,而忽略了体能的训练。

3.1.2 体能是学生掌握篮球技战术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重视篮球运动体能的训练,全面发挥该运动项目育人功能。

3.2 建 议

3.2.1 通过开展不同途径的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对篮球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认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能,才能更好地掌握篮球的技战术。

3.2.2 准确掌握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根据篮球运动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素质进行科学训练。

3.2.3 在篮球教学中把体能训练与技术有机结合,设计全面、系统的体能训练,在每次课的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进行体能训练,使体能素质与篮球运动技术相互促进。

[ 1 ]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 J ].体育科学,1990(6).

[ 2 ] 杨世勇.体能训练学[ 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 3 ] 张继池,陈德心.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69-71.

[ 4 ] 潘力平.篮球专项灵敏素质的特征及其研究现状[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

[ 5 ]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32-33.

[ 6 ] 蒋刚强.论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J ].体育科技,2001(3):38-40.

[ 7 ] 全美篮球教练员体能协会.NBA体能训练[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9.

[ 8 ] 乔秀梅.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 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G841

A

1674-151X(2017)13-12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62

投稿日期:2017-05-18

陈定北(1973—),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间歇技战术耐力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里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kg以上级冠军郑姝音技战术特征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