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017-03-23 22:52翦光辉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小学音乐

翦光辉

摘 要:音乐教育目的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当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其主要内容,感悟音乐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关键词:小学音乐;感知能力;创设情境

一、让孩子用表情感受音乐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构成教学活动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又一个源点。与老师一样,学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他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的同学乃至老师施予情感上的影响。一个人在情绪发生时,会伴以身体外部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表情。情感正是藉以表情而获得其独特信号功能的。表情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不易被人们深刻认识,似乎是有之者固好,无之者亦可。其实情况绝非如此。

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叙事歌曲,通过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喂妈妈进食的情节,在孩子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反哺图。这首歌一共有三段歌词,每一段描述出来的情绪各不相同,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新歌演唱过后,在学生演唱时,我提出了速度上的要求:第一段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演唱,表现出小乌鸦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用很慢的速度演唱,表现老乌鸦年老体弱的场面;第三段用中速演唱,表现出对小乌鸦的赞扬。在演唱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学生的表情会随着歌词的情绪与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于是我就势对学生进行了更深层的引导,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如何辛苦,如何养育我们,通过回忆,孩子们体察到了妈妈为他们的付出,自然地迸发出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的心愿。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听新歌,并用自己的表情来表现出小乌鸦爱妈妈的情绪变化。当孩子们听到第一段时个个表情焦急;听到第二段时又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甚至有的孩子眼睛都红了;当听到第三段时一个个都咧开了小嘴表现得很高兴。这些简单、生动、真实的表情正是《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在孩子们心灵中最朴实的形象,孩子们的表情对这一形象做了最真切的表达。

二、让孩子用动作表现音乐

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人们有感于物、有动于心,便会情不自禁地歌舞起来,用叫喊、动作、敲击等种种行为来宣泄情感,求取刺激,达到身心的平衡,这是人类的自发需要。音乐教育必须唤起这种人人生来就具有的音乐本能。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参加音乐活动,也能成为积极的、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

奥乐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孩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音乐放在首位,首要的位置应该留给学生,孩子比音乐更重要。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去实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安排。老师给他们一个任务,每个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教学的活动是孩子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的音乐书中有一首欣赏曲《动物园》。在这首乐曲中一共描写了十种动物,音乐虽然可以利用旋律与声音表现动物,形象却不易清晰明确。于是我备课时想这一课一定要做很深入的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听出音乐所表现的动物的形态特征。可是当学生第一遍听到音乐时都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动了起来。学生的表现让我有些吃惊,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地理解音乐的美妙之处,也为了让我更能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到底在什么程度,我放弃了原来的备课预设,生成了新的教学目标,那便是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所想到的是什么。只见学生时而做出大灰狼的凶残形象,时而做出小猫机灵调皮的模样,时而是母鸡咯咯报喜,时而是公鸡引吭高歌,时而是袋鼠欢蹦乱跳的玩耍,金鱼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时而是嗷嗷嘶鸣的驴子、盘旋飞舞的蝴蝶、忙忙碌碌的野蜂、沉重迟缓的老牛……所有的动物都在学生的动作中栩栩如生,教室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有趣的野生动物园。在这一课中孩子们活灵活现的动作表演是他们对这段音乐最深刻的理解。

三、用“图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音乐

如果一位音乐教师还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电教手段,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就能更好地利用情境来服务于教学。课上运用几笔简单的图画和电脑画面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在鉴赏《苗岭的早晨》这首乐曲时,老师可以借助电脑动画展现一幅美丽的苗岭晨景图: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一条小溪在山谷中静静流淌。近处,小树林里小鸟叽叽喳喳地唱起了歌,几位苗族小姑娘正去山上干活。学生边听、边唱、边想,充分调动感官,触景生情,体会乐曲的意境。这样通过“图画”辅助聆听,使学生能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音乐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孩子的心灵世界有多么丰富,语言就有多么丰富,动作就有多么丰富,表情就有多么丰富。丰富的语言总是对生活做出最真实的表述;丰富的表情表达出与生活的强烈共鸣;丰富的动作是孩子对生活最深刻理解的“阐述”;丰富的想象是孩子最自由自在的创造。我们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發展,让音乐的灵性在学生心间绽放。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小学音乐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