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探究

2017-03-23 11:09米先波
新一代 2016年18期
关键词:模式探究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

米先波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我们教学设计的探究,是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第二次开发,在教学设计的内容上凸显知情合一的统一,教学设计的环节上体现实现学科内容向课堂教学过渡,是指导农村教师上好课的根本保证,更是提高农村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途径。对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基本思路和教学模式两方面入手,探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要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模式探究

农村小学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家庭教育跟不上,留守儿童比例大,学校教育承载着太多的责任。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更要凸显它们的生活性和社会实践功能。

一、本学科过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情境导入。怎样设计教学的情境?首先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情境教学要获得成功,功夫在课前!教材的要求是什么?其次要把握设计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展示或呈现?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问题?要感悟出什么道理?

(二)探究活动。要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来确定活动的内容。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要让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呈现出来,同时还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参与。譬如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片段的话题、范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辨和提炼其中的主题,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拓展环节。学生践行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设计中有效拓展环节,这个环节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延伸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要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情境中的人物。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深入村里,采访村民,收集材料,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整理,在收集、整理、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悟的过程。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深入村里,采访村民,收集材料,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整理,在收集、整理、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悟的过程。

(四)激情评价。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深化升华之效。首先要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其次是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第三是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本学科教学设计的模式探究

(一)情景化教学模式。我们的情景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过程必须进行情境化设计,情境化设计主要考虑如何使教学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探索问题,认识事物。教学情境要蕴理含情,教学过程要生活化,形象逼真。

首先我们把虚拟情境与真实情境有机结合,尽量多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恰当的道德行为要求;我们依据教学认识活动的导入、发展、深入、拓展等不同环节的要求,设计不同功能的情境,并保持情境的关联性、连续性、递进性,同时情境必须同问题或活动相关联,具有互动性。

其次我们的教学过程要体现问题化设计,一是要组成问题系列,围绕教材的关键点设问,针对社会生活的热点设问,同时考虑问题难易要适度,设问方式要新颖生动,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譬如学习体会、生活举例、选择与判断等,要让学生即时回答,同时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谈论后在回答。

合作探究一定是有难度的题,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譬如观点分析,可以让学生发言、探究观点为什么正确或错误,或你同意哪个观点,为什么;用事说理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例或列举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材料说明的题目,材料一定要有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等,先让学生阅读材料,然后分析思考材料说明的观点。搜集查阅资料的,要根据需要,在课前或课后进行。判断正误的题目,要让学生自己来辨别不同观点的正确与错误;行为要求方面的,一定要求学生去“做”,知行能统一。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呼唤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打通教材呈现的科学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两个世界”相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让教学内容在学生生命体中活起来,从而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生命中的一部分,并在这种转化中使学生个体的智慧与德性得以提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改变原有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被动性,建立一种生活化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包括三层意义,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其次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最后是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而且多方面素质得到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鸿雁.信息化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提升策略应用说明[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6).

[2]卢秀珍.直面生成 巧引增效——案例探究小学品德教学动态生成资源把握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5(12).

猜你喜欢
模式探究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三维摄影摄像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