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考

2017-03-24 11:47陈欣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陈欣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方向和任务。素质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形成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落实素质教育时应考虑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既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又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兴趣、方法、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反馈调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20-02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却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擴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如在讲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对学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来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学生听之,有跃跃欲试之感,对大自然的奥秘感到惊异。

1.2 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讲述《绿色植物开花与结果》一节内容时,课外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大多数学生会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尽管形状、大小、颜色多种多样,可是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课外让学生完成教材中动动手的内容,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表现得兴趣盎然。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观察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2.积极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如,教师满堂的地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2.1 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7人不等,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2 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时,把一盆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这盆花生活下去,需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花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的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3.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巩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地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方向,使学生忙而有序、忙有所获。虽然教师退居二线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但是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如在讲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这一节时,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知道生物进化最有力的证据是化石,出示"马的进化历程"和始祖鸟的化石,最后出示"进化树拼图",逐层递进。学生很轻松的就会得出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的结论。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阐明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成功的反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有力手段,它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与信心。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以提示、点拨;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或转移学生讨论的主题。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及相关内容,积极探讨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多方位充实利于开发学生潜力的因素,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启蒙、培植,从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黄裕军.关于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教育,2012,11-117

[2] 黄永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反思[J].中学生物学,2011,06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