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2017-03-24 11:54陈齐开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激发动机兴趣

陈齐开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便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激发;培养;兴趣;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30-02

每堂课都是从组织学生学习开始,这种组织的实质是从心理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过"那里没有兴趣那里就没有记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也是最持久的方法是教师的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的感染力以及人格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博采众长,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头脑,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陈出新。时时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因而还要善于点拨,善于提问,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教学的新授课导入十分关键,我总结以下几点,希望能与大家探讨,使之完善。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渗透思想教育,本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培养目标与21世纪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联系起来,与党的科教兴国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事实上,中小学生担负着振兴未来的历史使命,而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首先要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使命,应使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这一点,进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迸发出热爱科学技术、认真学习科学技术、努力提高本身科学素质的热情,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坚强的学习毅力。只有彻底从认识上解决了为什么要学,才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去学的问题。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要允许学生在认识上的反复,学习目的的思想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讲清道理,又不能单纯说教。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就显得异常重要。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地方实践物理教学是以公式、定律的记忆和背诵为主,并进行大量的解题训练。学生入高中后,我们特别强调上好第一课,使学生耳目一新,终生难忘,找到学习物理课的全新的感觉。如在上"绪论"课时,将自制的机器人,各种自控、遥控设备,本校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作品搬上课堂演示,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五光十色、神奇变幻的科学迷宫之中。觉得物理课有学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直接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观念

学生的认识内驱力来自于观念的冲突。由于物理概念、规律、法则、定理等本身不具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属性,学生往往对奇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再现等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对物理概念、规律、法则、定理的教学,应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观念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热情。例如,在讲授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时,我首先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100瓦的灯泡亮还是40瓦的灯泡亮?"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00瓦的灯泡亮。"然后我把"220V、100W"和"220V、40W",的两灯泡并联接入220V的电源中,结果果然与学生的答案一致。这时学生的片面性似乎"胜利"了。接着,我把"220V、100W"和"220V、40W"的两灯泡串联接入220V的电源中,100瓦的电泡反而比40瓦的灯泡暗得多。这出乎意料的事实使学生们为之一怔。这时,学生求知的欲望就会受到刺激,"思维的机器"就会发动起来。

3.物理學史激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同时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能独立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在教学中经常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自觉主动的学习环境,将物理学上一些重大知识的发现历程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一个自然奥秘破释了,又一个新的难题提了出来,在这种好奇心永无休止的满足中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样,我们就能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并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物理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物理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辉煌灿烂的物理学史记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话,上课时,用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妙趣典雅的语言,对历史故事绘声绘色的描述,寓教于乐,可创出最佳教学情境。如讲自由落体时,讲斜塔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是对学生很好的德育教育。讲万有引力时可以从1957年10月4日的前苏联的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到我国的神舟载人飞船成功,再到嫦娥奔月。如学习"超重与失重"、"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内容时,渗透我国在航天技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安全准确着陆,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在学生的求知好奇中引入新课。

总之,教师答疑的艺术关系到答疑的效果,恰当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使学生"恍然大悟"。由于学生积极又发明性的介入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亲身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头脑中片面的认识就会逐渐开展成全面的认识;错误的认识就会转化成正确的认识;外表的认识就会深化为内在的认识。提出和处理这些问题还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活泼课堂氛围,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本人发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经纬 等 编《高中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朱宗顺,现代学校教育导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 方芳,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今日教育,2004,

[4] 马春东,如何营造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境 [J],装饰,2002

猜你喜欢
激发动机兴趣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