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怎一个“爱”字了得

2017-03-24 01:13陈晓
教育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师德人格教育

文 | 陈晓

师德,怎一个“爱”字了得

文 | 陈晓

身为一名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明白一个道理:唯有高尚的师德才能成就学生信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高尚的师德最直接、最本真的体现就是“爱”。

爱教育,就是要忠于本职,精于本业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作为教师,对待自己从事的职业只有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要有无上光荣的自豪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是岗位职责的要求,更是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只有从内心深处怀有对教育事业的荣誉感和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才能心甘情愿地从事教育工作,形成执着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真正做到把岗位当阵地守,把职业当事业干。

要有精益求精的责任感 作为教师,不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需要有过硬的素质、渊博的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成为一眼泉。尤其是当今世界,随着新观念、新知识和新理论的不断出现,教师几乎每天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而现代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压奋进,精于所学,才能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用心沟通,用情交流

如果说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核心,那么,爱则是师德之源。

爱学生,要有诚心,体现在平等尊重爱学生,必须要尊重学生,只有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爱,才会变得宽容,才能真正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尊重学生,必须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不是“颐指气使”的“我说你听”,而是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寻求平等的对话,因为只有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真正有效的沟通,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爱学生,要有耐心,体现在有教无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学生爱动、爱闹,又很好强,对这类学生,应较多采取竞争性教育方法;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对这类学生,应较多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要耐住性子,不能用打骂的方法来“镇”,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来驾驭课堂,用人格的魅力感化学生。

爱学生,要细心,体现在无微不至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短短的评语……有时都会成为学生“奋勇争先”或“消极懈怠”的导火线。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要学会从细节处,发现、捕捉、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步点”,及时给予鼓励,为他们送去温暖、友情、信心。同时,还要善于从学生行为举止捕捉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苗头,防微杜渐,及时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爱自己,就是要做到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更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励和处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个人品格、言行举止,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对他们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染学生,用文明健康的言行教育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给学生做好榜样。

要坚守原则不越底线 身为教师,必须要有底线、守原则、知荣辱,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当前,一些诸如体罚、收受红包、有偿家教、学术造假等师德“失范”问题屡见报端,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势必直接影到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因此,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正己正人,才能用自己的人格去造就学生美好的人格。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塔山小学)

猜你喜欢
师德人格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