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引导

2017-03-25 14:37郭琳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引导策略价值取向

郭琳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引导策略。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策略

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择业主体在就业过程中对择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是职业选择的指南和方向,是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最为核心的部分。关注、思考、调查、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问题,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科学的择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就业以及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形态、生活交往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新兴职业、行业门类层出不穷,人们的就业观念、职业价值倾向日渐开放和多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会受到这些变化发展的影响,其就业价值取向也呈现出与以往时代所不同的各种问题,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探讨,无疑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质量就业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情况,本人对所在高校中南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2份,涉及回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藏族、朝鲜族、哈尼族、达斡尔族、布依族等25个少数民族。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如下特点:

1、就业目标相对比较务实,追求稳定

48%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首选的就业单位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及科研院所,34%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首选的就业单位是政府机关、公务员,选择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只有4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价值取向呈现追求稳定性的特点。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政策的出台,参加西部计划、基层服务项目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整体比例仍然不高,这也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基层工作意识比较淡薄。

2、就业期望值较高

对于薪酬期望值,5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5000元以上,31%的同学选择4000-5000元,10%的同学选择3000-4000元,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值要比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人们对经济利益越发看重,调查发现,经济因素虽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的标准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43%的学生在择业时首要考虑个人发展。

3、创业意识不强

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是20%-30%,而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率只有1%-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创业打算,而且尝试过或者正在进行的仅占6%,63%的同学有创业打算,但是没有做过尝试,31%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来没有过创业的打算。

4、职业规划意识不强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63%以上的学生有一些简单的规划,但是只有10%的学生很认真的进行了规划,还有27%的同学不知怎么规划、从来没做过规划或者是觉得无所谓。

5、对就业形势认识理性

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持续多年,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比较理性、客观,69%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60%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感觉自己的就业前景一般,只有15%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

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些错误的、非理性的就业观念。目前,社会上的急功近利行为和浮躁偏激的情绪,导致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和择业中的非理性倾向。另外,国家制度和社会保障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8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正是因为这些工作社会保障比较健全。

2、家庭环境

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父母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意见、父母对就业地域的选择、父母对就业单位的评价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1]传统的稳定、保守、官本位等家庭教育观念,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产生消极影响。家庭期望值过高也会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时出现就业价值观偏差。因此,家庭要引导教育孩子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3、自身因素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问题,或者盲目跟风随大流,这些会对他们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部分学生对高校开设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课程不够重视,对于一些实践课程应付了事。另外,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民族传统习惯、民族文化、禁忌和成长背景的影响,只能回民族地区就业。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引导策略

1、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多元文化、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感染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创建正确的舆论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就业价值沖突时,能够做出理性判断和合理取舍。

少數民族学生不愿意回到民族地区工作的,要鼓励他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响应国家号召,回到民族地区建设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应当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拓宽选择职业的范围,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尽量避免盲目跟风。

2、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

从入校开始就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同时去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寻找差距和不足,发挥积极主动性,积极去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要上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贯穿大学整个过程,既注重意识的培养,又注重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求职面试技巧的培训,真正发挥出课程的作用。

进一步拓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组织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个性化和专业化,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档案,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就业的实效性。

3、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边远地区或者民族地区,所受的教育基础比较弱,英语计算机水平都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要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帮扶,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同时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造各种机会,搭建锻炼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竞争能力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压力和挫折,自身要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校也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调节。

4、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都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付诸实施,学校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大创业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可以采取创业课程,创业宣讲等形式,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根据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进行创业,高校要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竞赛、申报创业项目,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要落实好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高校要建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担任导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模拟创业、创新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2]“落实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3]

【参考文献】

[1] 牟艳娟,杨程程.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06).

[2] 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3] 袁贵仁.在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郭 琳(1978-)女,河南南阳人,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引导策略价值取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