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固经汤治疗肾虚瘀热型更年期功血40例临床研究

2017-03-28 07:26江南李春梅张艺朱敏贤吴良芝
中医药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司酮功血肾虚

江南,李春梅,张艺,朱敏贤,吴良芝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17)

加味固经汤治疗肾虚瘀热型更年期功血40例临床研究

江南,李春梅,张艺,朱敏贤,吴良芝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17)

目的:观察加味固经汤治疗肾虚瘀热型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瘀热型更年期功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米非司酮组,各40例,疗程为2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止血疗效、兼有症状积分以及血清FSH、LH、E2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止血疗效、血清FSH、LH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兼有症状积分方面,中药组改善较米非司酮组更为明显(P<0.05);血清E2水平方面,中药组、米非司酮组用药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加味固经汤通过调节性激素水平治疗肾虚瘀热型更年期功血,其止血疗效与米非司酮相当,但在改善兼有症状方面较米非司酮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加味固经汤;米非司酮;更年期功血;肾虚瘀热型

更年期功血,是指更年期妇女因卵巢机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引起月经的不规则变化,是妇科常见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肾及冲任二脉,主要病机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属“崩漏”范畴[1-2]。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瘀热为标。治则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出血期以滋阴清热,化瘀止血为大法,标本兼治。笔者应用自拟经验方加味固经汤(黄柏、生地黄、玄参、制首乌、黄芩、白芍、龟板、阿胶、黄芪、香附、茜草、丹参、郁金、蒲黄、五灵脂、小蓟、益母草、续断)治疗肾虚瘀热型更年期功血患者40例,并与米非司酮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与止血疗效[3-4],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经诊断性刮宫、病理、B超、治疗室检验诊断为更年期功血,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组40例,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48.2岁;米非司酮组40例,年龄46~54岁,平均年龄47.9岁;病程为1~2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肾虚瘀热型更年期功血诊断参考《实用中医妇科学》[5],标准如下(必备项+4项兼具项即可诊断)。必备项:1)发病年龄为40~55岁;突然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鲜红或暗红,质稠厚,或夹血块。兼具项: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膝酸软;少腹或小腹胀痛;面赤口渴;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数或弦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直接予以加味固经汤口服治疗。方药组成:黄柏10 g,生地黄、玄参各15 g,制首乌20 g,黄芩15 g,白芍20 g,龟板、阿胶各12 g,黄芪15 g,香附、茜草、丹参、蒲黄、五灵脂各10 g,小蓟、益母草各15 g,续断12 g。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早晚分次温服,服药期间忌辛辣生冷食物。

1.3.2 对照组

服药前全面刮宫,尽量清除子宫内膜,并于刮宫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633)10 mg口服,每日1次,疗程2个月。

1.4 疗效观察

1.4.1 止血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6]制定。临床控制:治疗后阴道出血3~5天内停止,经量较前减少1/2。显效:治疗后阴道出血6~10天内停止,经量较前减少1/3。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10天以上停止,月经周期、经期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未停止,月经周期、经期均无改善或血止后7天内再次出血者。

1.4.2 兼有症状评分标准

兼有症状评定标准参考文献[4],具体见表1。

表1 兼有症状评分标准

1.4.3 性激素水平变化

治疗前后,测定黄体生成素(LH)、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止血疗效情况比较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经 Radi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和米非司酮组在止血疗效上疗效相当,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止血疗效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兼有症状积分比较

中药组和米非司酮组在改善兼有症状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性。中药组能够明显缓解各项兼症,而米非司酮对兼症基本无改善作用,甚至还有加重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的趋势。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兼有症状积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兼有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米非司酮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头晕耳鸣 五心烦热 失眠盗汗 腰膝酸软 面赤口渴 舌紫暗或有斑苔黄或黄 脉细数或弦数 总积分中药组 40 治疗前 2.35±0.37 2.15±0.33 2.04±0.31 2.35±0.37 1.79±0.30 1.75±0.32 1.95±0.37 12.39±2.37治疗后 1.34±0.18△▲1.44±0.17△▲1.24±0.15△▲1.34±0.18△▲1.04±0.18△▲1.14±0.19△▲1.34±0.17△▲6.34±1.18△▲米非司酮组 40 治疗前 2.54±0.38 2.24±0.37 2.14±0.30 2.44±0.38 1.74±0.38 1.80±0.34 2.04±0.38 12.94±2.45治疗后 2.65±0.21 2.67±0.30 2.65±0.35 2.35±0.29 2.15±0.49 1.75±0.31 2.25±0.31 13.25±2.21

2.3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中药组和米非司酮组在治疗后LH、FSH均下降,结果无差异性;中药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较米非司酮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异。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米非司酮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LH(IU/L) FSH(μg/L) E2(pmol/L)中药组 40治疗前23.5±3.3 28.3±3.6 318.4±31.3治疗后 11.3±1.8△14.5±2.4△534.8±51.1△▲米非司酮组 40治疗前 22.4±40.3 26.4±3.3 297.5±33.4治疗后 9.2±1.2△13.5±2.2△166.4±19.6△

3 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组经不同药物治疗后在临床止血疗效、以及患者血清LH、FSH的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改善兼有症状方面,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米非司酮组,具有显著差异。并且中药组患者血清E2较米非司酮组有明显差异。

笔者自拟加味固经汤治疗肾虚瘀热型更年期功血取得良好疗效,方中生地黄、玄参、制首乌、白芍、龟板、阿胶、黄芪等滋肾益阴填其精、固其本,使冲任得调以治本;根据“热者清之”加用黄芩、生地黄、茜草、丹参、郁金、小蓟等清血分热药物以防止热邪迫血妄行及热邪再度伤阴;同时根据“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的理论,应用茜草、丹参、郁金、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续断等活血化瘀以祛瘀生新,引血归经,瘀血去则不止血而血自宁,并可防止清热凉血药所致止血留瘀。全方切中肾虚为本,瘀热为标之病机故能收获良效。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功血是由于更年期雌激素减少、FSH和LH升高等内分泌异常所致[5]。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巢的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作用,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卵巢中残存的卵泡虽然也有发育,但并不排卵,子宫内膜腺体在长期雌激素的作用下呈持续性的增生反应,可以发生轻度增生过长、腺囊型增生过长或腺瘤型增生过长现象。当雌激素水平出现较大波动时,子宫内膜就不完整的脱落,发生不规则子宫出血。米非司酮主要通过调降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使内膜退化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调节既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释放垂体抑制血清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增加闭锁卵泡数;又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分泌而影响FSH、LH分泌,导致卵巢残存卵泡的衰萎,促使部分患者加速进人绝经期[7]。本实验中加味固经汤在止血疗效和改善患者血清激素FSH、LH方面差异性不大,但加味固经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兼有症状,而米非司酮治疗前后改善患者兼有症状效果不明显,且患者在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方面有加重趋势,这可能是米非司酮所致的不良反应[8]。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E2差异性非常明显,笔者认为加味固经汤治疗更年期功血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其E2水平,使其趋于正常而达到恢复正常月经;而米非司酮则主要是发挥抗孕酮和抗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使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早期或萎缩,诱发闭经而达到治疗更年期功血。

本临床观察表明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在临床止血疗效、以及患者血清LH、FSH的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改善兼有症状方面,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米非司酮组,具有显著差异。并且中药组患者血清E2较米非司酮组有明显差异。结果说明应用加味固经汤治疗肾虚瘀热型更年期功血不仅止血疗效显著,而且改善兼有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马媛媛,曹立幸.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J].中医药学报,2015,43(1):37-40.

[2]季滢,孙海洪,胡小玲.坤泰胶囊联合雌激素补充疗法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医药学报,2016,44(6):66-70.

[3]陈小云.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109-110.

[4]王颖.米非司酮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性功血的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39-141.

[5]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177.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

[7]剑张旭.浅谈米非司酮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时期功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39-140.

[8]安晓云,史壮丽.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9(34):70-71.

R285.6

B

1002-2406(2017)02-0102-03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No.20141009)

江南(1978-),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

2016-05-12

修回日期:2016-06-10

猜你喜欢
司酮功血肾虚
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过程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赶走”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口服妈富隆调经止血疗效分析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口服不同单次剂量米非司酮预防早孕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