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下的“文学语篇”教学初探

2017-03-31 07:22张莉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语篇教学文化

张莉

【摘要】就英语教学的现状而言,学习者使用外语时,其语言错误往往能够得以提醒和更正,而文化行为方面的失误则一般不会得到指正,学习者也就因此错失了增加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语言和文化学习最好同时进行,而不是等到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水平再进行文化教学,也不应该成为语言教学的附属。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教师在选取目标语篇的同时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与语篇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从而达到对目标语言的学习要求。

【关键词】文化 文化语境 语篇教学

一、外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交往和合作的日益密切,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的使用对于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已不再只是书面上的交流,是更需要面对面交流。因此,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及跨文化意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外语教师以及研究者们如今已经达成共识,认为文化应该成为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着相当的重要性。将文化教学融入外语教学后,学生不再只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有能力在目标文化语境中进行恰当的交际、互动。但文化教学决不能随意进行,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学并不等于对目标群体进行信息的简单传递。

二、文化与文化语境的概念

文化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由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构成,其中含有各种交织的元素。用英文表达culture,意大利语cultura,意为“培养,陶冶”。在人类社会中,文化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着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信念及行为模式等。文化具有传承性,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想进行文化教学,必须化抽象为具体,化动态为静态,化多样为统一。这虽然违背于文化的内在性质,但对教学而言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身为外语教师,必须都曾经学习外语及其文化,但也许有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文化在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外语教师不仅有责任教授目标语言及文化,还有义务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影响。能够阅读,会讲外语并不能够保证理解的顺畅,因为语言的使用与目标社会的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连。如果了解对方使用的文化规则,便可顺利实现互动;否则,交际本意很可能遭到曲解,甚至对目标语言、人群及文化产生负面体验。

三、理论框架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及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教育改革的一种主流理论。虽然建构主义在内部有着各种分支,但均认为知识的获取可以依靠个人的建构。该理论认为学习主要是个人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兴趣、投入程度,和既有知识等会直接影响学习结果的优劣。

2.跨文化理论。跨文化理论将文化视为交际行为的一种语境。跨文化主义研究者认为仅仅接触目标文化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顺利理解目标文化,事实上,甚至有可能导致抵触、抗拒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出国观光的游客对陌生的风俗、行为感到不解和厌恶的情况并不少见。换言之,必须经历一个学习过程,才能理解和接受目标文化群体的概念和行为,才能成为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者。

四、使用文学作品进行语境化教学的意义

第一,使用文学语篇可以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动机。文学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有意地使用各种手段来刺激潜在读者的阅读动机,如制造激烈的冲突矛盾等。如选择贴近学习者生活的文学作品,作品内容符合其认知水平,会更有助于吸引学习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文学作品可归类为真实语料,语篇中的真实语言可帮助学生提高目标语言意识,培养语言能力。真实语言同时呈现语言及其环境,即,学生接触的不是机械的人造语言,而是语境化的语言使用。

第三,文学语篇富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学生在阅读语篇时,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时代背景,继而得以洞察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色。同时,文学语篇的使用有助于学生体会笔语语篇的句法结构,以及理清笔语和口语之间的差异。学生对语句的句法和功能,段落及章节结构等方面的学习对于其写作技巧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帮助。

五、使用文学语篇进行教学的注意事项

虽然使用语篇教学具有诸多好处,但一定确保选材恰当,否则可能导致弊大于利的不良后果。语篇的选择没能与学生的语言及认知水平相匹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一知半解,这样一来,使用语篇教学的优势便会大打折扣。关于语篇教学的注意事项归纳如下:

第一,教师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有的放矢。绝不可以随便选择语篇,然后毫无重点地让学生自己阅读或逐字逐句地讲解。应对语篇的语言难度,包括其中的詞汇、句法等,使之与学生的外语水平大致相符。比如,学生如果是水平较低的初学者,可选择语言较为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

第二,应对语篇内容和主题进行评估。语篇的主题应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最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共鸣或反思这样学生才会主动与语篇互动,积极地发掘语篇深层的意义。相反,如果主题超出其认知范围,则很可能降低其学习动机,使其产生焦虑、厌烦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三,应保证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语篇。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提出一种以语言学习为导向、以文学语篇为手段,将语言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将大有裨益。以语言、文化、文体等角度多方位学习目标语篇将无疑可促使语言水平、文化知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语篇教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