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017-03-31 10:02吕娴婧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探讨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吕娴婧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不便于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对话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在各大中小学校推广,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起来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对话的形式,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自然也就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对高中生而言,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对话性;教学模式;策略;探讨

语文课程教学中,如果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作为一名高中生,在紧张的学习任务下,对知识的吸收往往是最有效的。主要表现为: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话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则使得这一场景变为了现实。从目前“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看,语文教学质量的确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那么如何让“对话型”的语文教学策略得到更好的实施,这是本文需要探析的问题。

一、实施“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的意义

1、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对话型”教学策略,能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因为通过“对话型”教学,师生之间在学习上将会有更多探讨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使得教師了解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看法,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把心中的疑惑及时告诉老师,并获得帮助。

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大,通过“对话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和老师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样不仅对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有帮助,当学生更加信任老师,老师更加理解学生之后,双方的关系也变得亦师亦友,从而更加的和谐融洽。

2、促使师生之间地位更加的平等

虽然“对话型”只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模式,但是也是改善师生之间地位的一种有效途径。当教师愿意和学生加强对话,也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主体,而愿意用心去倾听学生的思想,这也是开展“对话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更是双方地位平等的一个表现。

在课堂之上,教师不再一味地自顾自的讲课,而是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听课后的反应,以此判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会在课堂上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以及对重要且有难度的内容反复讲解,这样才能使“对话型”的语文教学策略真正落到实处。

而在课堂之下,对成绩稍微落后、听课稍微吃力的学生多加关心,这样也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并且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说出来,只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平等了,教学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由此可见,“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实施不仅是在课堂上,课堂下同样如此,只有教师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主体的思想,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的平等。

3、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学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群体,随着他们所学知识内容的逐渐增加,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然而很多火花的迸发都是来源于与他人的对话中。因此“对话型”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的。

语文是一门文字学科,虽然不需要太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没有想象力也是无法学好这门学科的。教师通过“对话型”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则能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在阅读题型中,要想完成好就需要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当学生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通过问话和引导,则能很好的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去想象,并获的更真实的感受。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对话教学过程是能有效激发学生无穷的思维想象力的。

二、如何有效实施“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

1、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对话氛围

“对话型”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则是民主、平等。因此一个枯燥、烦闷的课堂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而且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更是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为了将“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实现,就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对话氛围。

首先是在座位的安排上,如果班级学生人数不是很多,最好把学生的座位安排的紧密一点,这样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也更便于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小组式的讨论,同时也能潜意识的让学生感觉到凝聚在一起的氛围。

其次是规范学生的说话行为,有些学生在老师讲课的关键时刻故意打断老师谈话,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其实是非常不利于教学的。所以规定当老师提问或者允许的情况下,学生才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当和同学的观点不符的时候,要互相尊重,且不可以因为观点不同而发生争吵,只有定下规矩才能更好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对话氛围。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

很多学生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之所以在“对话型”教学策略中不善于表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无法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因此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课程中,要注意话题的选择,比如:话题的生活化。

学习古诗《赠汪伦》,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名篇诗句,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以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比如:你觉得深刻的友情应该是怎样的?你和你的朋友之间最难忘的事情是哪一件?

由于这些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并借助日常的生活积累去思考,同时这样的话题还起到矫正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作用。

3、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形式

“对话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要想让“对话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起到有效的作用,丰富多样的对话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与学生对话,则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在适当的环境中,双方可以自由发表在语文学习和教学中的建议。比如:语文课文或者阅读中时常会遇到关于梦想这一类的话题,教师则可以组织一节课,和学生一起分享:我的梦想是什么?进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更有利于语文“对话型”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除了加强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学生分组,每次讨论相关话题的时候,都分组进行,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到民主的愉悦体验,还能将这份体验和他人进行分享。

三、结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相对感性的学科知识,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对话型”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必要性。通过对话,既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能为教师今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但是关于“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总而言之,只有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才有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建军. 语文对话教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05.

[2] 孙春成. 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05.

猜你喜欢
探讨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