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

2017-04-13 07:24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书场案头弹词

房 莹

(上海海关学院 科研处,上海 201204)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

房 莹

(上海海关学院 科研处,上海 201204)

陆澹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市民通俗文学家、弹词创作者。文章在对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价值。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兼具“书场”和“案头”双重特点,既充分考虑了书场弹词的艺术特点,又具备可供案头阅读的文学性。《啼笑因缘弹词》在弹词发展史上具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以及传播价值。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张恨水;弹词

陆澹安①编者注:陆澹安的“安”,史料有多种写法,陆澹安本人对此也曾作解释。为统一起见,除引文及书名外,本文均作“陆澹安”。(1894—1980),原名陆衍文,字剑寒,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市民通俗文学家、侦探小说家、书场弹词创作者、改编者。陆澹安的一生与通俗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小说创作和译介方面,其创作的侦探小说“李飞探案”系列深受市民读者欢迎;章回小说《落花流水》备受老友陆士谔推崇;译介的影戏小说兼具娱乐性和社会批判性。在通俗文学期刊及小报编辑、撰稿方面,陆澹安是《大世界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曾为《新声》《红杂志》《红玫瑰》撰稿,担任过《侦探世界》的编辑等;在弹词创作方面,陆澹安与不少弹词艺人交往密切,创作了《啼笑因缘弹词》《秋海棠弹词》《满江红弹词》《九件衣弹词》等十余件弹词作品。新中国成立后,陆澹安由文学创作转为著述,著有《水浒研究》《小说词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等。

20世纪30年代,陆澹安以张恨水的长篇章回小说《啼笑因缘》为蓝本,创作了《啼笑因缘弹词》,由弹词艺人在书场和无线电台演出,风靡一时;在此基础上,陆澹安对之作了“案头化”处理,使之成为可供案头阅读的弹词小说。由于当时流传的《啼笑因缘弹词》有多个版本,并以陆澹安、戚饭牛二人创作的版本影响最大,而姚民哀也曾参与过《啼笑因缘弹词》的创作,世人对其创作及版本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有必要对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的创作始末进行考证。同时,《啼笑因缘弹词》在弹词发展史上有其独特性,并对小说《啼笑因缘》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也有必要对这部弹词小说的价值进行分析。

一、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的创作

(一)创作动因:为书场演出而作

陆澹安自青少年时期就常赴豫园得意楼、大世界听书,长时间浸淫书场使得他对弹词的艺术特点非常熟悉。②陆康主编,陆澹安著:《澹盦日记(上)》,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第1—80页。20世纪30年代,陆澹安以张恨水的长篇章回小说《啼笑因缘》为蓝本创作的《啼笑因缘弹词》在市民中取得了巨大反响。关于陆澹安为弹词艺人朱耀祥、赵稼秋创作《啼笑因缘》弹词始末,现有两个版本的不同描述。

一个版本来自中国民俗学家江更生的叙述:陆澹安先为沈俭安、薛筱卿创作过若干《啼笑因缘》弹词唱篇,录制成唱片;后为朱耀祥、赵稼秋创作《啼笑因缘弹词》及《啼笑因缘弹词续集》的脚本,供二人书场弹唱:

上世纪30年代,陆澹安常去南京路浙江路的萝春阁茶楼书场听书,有一次与场东聊起,想把当时风行的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改编成弹词。书场主人随即恳请陆着手撰写,并力荐由“响档”朱耀祥、赵稼秋演唱。陆澹安正在酝酿之际,又应蓓开唱片公司任职的同窗之请,根据《啼笑因缘》中的情节,为另一“响档”沈俭安、薛筱卿写了《别凤》《旧地寻盟》《绝交裂劵》等唱段,录制成唱片。朱赵二人误以为陆将脚本给了“沈薛档”,便改请同道朱兰庵(即姚民哀)编写,谁料仅编了几回就半途而废。陆闻知后,向朱赵告明原委,消除误会,遂写成了《啼笑因缘弹词》和《啼笑因缘弹词续集》交付朱赵。[1]

第二个版本据弹词名家姚荫梅回忆,认为是戚饭牛先为沈俭安、薛筱卿创作过若干《啼笑因缘》弹词唱篇,录制成唱片;后是姚民哀、陆澹安为朱耀祥、赵稼秋创作《啼笑因缘弹词》脚本,供二人书场弹唱。

小说《啼笑因缘》这辰光在报纸上连载,一时哄动上海。文明戏、电影都把它编成戏,拍成电影。沈俭安、薛筱卿要在蓓开唱片公司灌唱片,就叫戚饭牛根据报纸上连载的《啼笑因缘》小说编写成唱篇,由沈、薛去蓓开灌唱片,并去电台播唱。当时上海的萝春阁书场刚开张,请了李伯康的《杨乃武》去“开青龙”,后来李伯康被东方饭店书场用高价挖了去。萝春阁没人去“开青龙”,经人介绍请耀祥先生弹唱。这时《啼笑因缘》的唱片在电台播放影响很大,书场要朱耀祥唱《啼笑因缘》。耀祥先生经戚饭牛介绍,准备请陆澹安帮助编写,陆澹安不肯写,朱兰庵(即姚民哀)愿意帮助先生编写。朱兰庵先生帮助耀祥先生编了两三回《啼笑因缘》就不编了,耀祥先生就自己编。耀祥先生唱过“苏滩”,方言很好,一说这部书影响很大。萝春阁这时第一次在上海用霓虹灯挂照牌,非常显眼。日夜场可坐七百多人。后来陆澹安与平襟亚来萝春阁听书,觉得唱篇写得不好。平襟亚叫陆澹安帮助耀祥先生编弹词,报酬是《啼笑因缘》出版时稿费全部给陆。[2]

以上两种版本,以第一种更接近于事件的本来面目,第二种谬误颇多。实际上,陆澹安曾专门写有《撰著〈啼笑因缘弹词〉的经过》一文,详述了内情:

1931年下半年,在萝春阁书场弹唱《杨乃武》的李伯康被东方书场挖走,书场主人李耀亮一筹莫展。陆澹安建议李耀亮将风行的《啼笑因缘》编成弹词,请人弹唱。第二天,李耀亮介绍赵稼秋来访,请陆澹安为赵稼秋编写《啼笑因缘弹词》,陆澹安口头答应之后,因忙碌一直未动笔。几个月后,陆澹安又因蓓开公司同事之请,为沈俭安、薛筱卿二人创作四段《啼笑因缘弹词》唱篇,拟供无线电台播音使用,结果因“一•二八”战事的爆发未播(四段唱篇,两段是沈凤喜哭别樊家树,后收入《啼笑因缘弹词》中《别凤》一折;另两段是樊家树安慰沈凤喜,后收入《啼笑因缘弹词》中《裂劵》一折),这四段唱篇于是被沈、薛在苏州作为书场弹词开篇使用。赵稼秋误以为陆澹安已将《啼笑因缘弹词》脚本给了沈、薛,便由朱耀祥请姚民哀为二人编写《啼笑因缘弹词》脚本,姚民哀因身体不佳,编写了几段《啼笑因缘弹词》脚本就搁笔了。

1932年,朱、赵二人在萝春阁书场弹唱《啼笑因缘》,由于姚民哀只编了几段,很快便难以支撑。正好陆澹安来萝春阁书场听书,经解释和赵稼秋消除误会,又在书场主人李耀亮和朱、赵二人的共同请求下,为朱、赵编写《啼笑因缘弹词》。

在陆澹安为朱、赵编写《啼笑因缘弹词》编到一半的时候,沈、薛想继续在无线电台播那四段《啼笑因缘弹词》唱篇,因版权问题和朱、赵交涉未果,产生争执。沈、薛便请戚饭牛另编了一部《啼笑因缘弹词》,在无线电和朱、赵二人打对台。[3]5-6

由此可知,第一,为沈、薛二人编写《啼笑因缘》弹词唱篇的是陆澹安,而非戚饭牛。然沈、薛二人并未将其在无线电台播出,而是作为开篇在书场使用。第二,姚民哀为朱、赵二人编写过若干回《啼笑因缘》弹词脚本,但是篇幅不长,并未完整地编写整个脚本。又据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续集》“姚民哀序”,该序称为朱、赵编写若干回的并非自己,而是姚民哀之弟朱姚民愚(朱菊庵)。①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续集》卷首“姚民哀序”一文云:“是年(辛未)秋仲,……当得病在沪时说书同业,咸来慰问。朱君耀祥,尤极力推解。舍弟民愚,深感念之。会耀祥有志于创作新书,民愚乃为编《啼笑因缘》弹词一回,赠其尝试,居然得邀多数欢迎。然是尚为吾弟处女作,章成急就,诸多草率。余又因病不能为之删润,但责其胆大而已。民愚编仅一二节,即知难搁笔,宁贻‘谋而不忠’之诮。幸赵稼秋与澹盦有前约。澹盦乃玉成其事,并将吾弟原唱,点铁成金,遂得风行一时。”见陆澹安撰著:《啼笑因缘弹词续集》,莲花出版社1936年版,第2—3页。第三,陆澹安为朱耀祥、赵稼秋编写《啼笑因缘》弹词脚本在前,戚饭牛为沈俭安、薛筱卿编写《啼笑因缘》弹词脚本在后。

在1933年的《金刚钻报》上,刊有多篇关于朱赵、沈薛两个版本《啼笑因缘弹词》的论争,涉及到《啼笑因缘》弹词与小说原著的关系、《啼笑因缘》弹词对书场弹词艺术形式的遵循等问题的讨论。论争的背景是朱、赵《啼笑因缘》弹词已经书场演出深入人心,而沈、薛《啼笑因缘》弹词即将演出之际。②1933年《金钢钻报》刊有多篇关于《啼笑因缘弹词》论争的文章:6月27日,紫鹃《一份公开的信—沈薛〈啼笑因缘〉之商榷》;7月9日,黄莺女士《〈啼笑因缘弹词〉之商榷》;7月17日,黄莺女士《〈啼笑因缘弹词〉之商榷(二)》;7月23日,黄莺女士《〈啼笑因缘弹词〉之商榷(三)》;7月31日,黄莺女士《上饭牛先生的一封信》;8月3日,饭牛《饭牛翁致黄莺书》;8月13日,陶宗祥《谈谈关于〈啼笑因缘〉之弹词》;8月21日,黄华《关于〈啼笑因缘弹词〉问题(上)》;8月29日,黄华《关于〈啼笑因缘弹词〉问题(中)》;9月4日,黄华《关于〈啼笑因缘弹词〉问题(下)》;9月12日,黄华《关于〈啼笑因缘弹词〉问题(四续)》等。

陆澹安每晚为朱、赵二人编写《啼笑因缘》弹词一节或数节,第二日早上排书,边排边议,晚上即在萝春阁书场演出,可谓“现写现说”[4]233-238。朱、赵二人除在书场说唱《啼笑因缘》外,亦在三瑞堂无线电播台演唱,首开无线电播新书的风气。③1933年11月2日,《金刚钻报》妙人儿的《大概不会错吧》一文云:“播音台第一家开唱新书是三瑞堂,第一部新书是陆澹盦君改编的《啼笑因缘》。”由于陆澹安文学功底深厚,又熟悉书场艺术的特点,创作的脚本佳,朱、赵二人在说唱过程中,又注入“乡谈”(方言)和“噱头”,并吸收“文明戏”、民间小曲和大鼓等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啼笑因缘》这一时兴的题材又契合了当时听众渴望弹词作品贴近时代的心理,故而陆澹安创作的《啼笑因缘》弹词一炮走红,朱、赵二人也一跃而为“响档”,并首开弹唱新书的风气。时人评价道:“自朱赵双档以《啼笑因缘》博盛名后,弹词家之脑筋较新者,咸欲改唱新书,一新耳目。”[5]

(二)书场弹词的“案头化”

为朱耀祥、赵稼秋创作的《啼笑因缘》弹词大获成功后,1935年7月,陆澹安应三一公司之请,出版了《啼笑因缘弹词》。

在三一公司正式出版《啼笑因缘弹词》之前,1935年6月《金刚钻报》曾摘录发表了《啼笑因缘弹词》的部分唱段文字,前附有“济群识”,录之如下:

老友澹安,前曾应弹唱家朱耀祥、赵稼秋之请,就张恨水所著《啼笑因缘》说部原意,著成弹词,朱赵即在无线电台中播唱,颇博听众赞美。兹有三一公司主办人,更要求澹安加著说白,使成为一部纯粹的弹词小说,印成单本发售。[6]

在陆澹安《撰著〈啼笑因缘弹词〉的经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部《啼笑因缘弹词》,在编给朱赵弹唱的时候,除了篇子之外,只有简单的几条节略罢了。编完之后,一切丢开,根本没有把他当做一种可以传世的作品。直到去年冬天,三一公司汪仲年君,忽然和我商量,想把这部书刊印行世。汪君的目的,并不是借此牟利,他是因为无线电听众,爱听《啼笑因缘》的人很多,而且大家都希望把脚本印出来,一边看,一边听,可以增加许多兴味。”[3]7

由此可知,陆澹安在为朱、赵编写《啼笑因缘》弹词脚本时,只创作了唱词部分。而说表部分,据笔者推想,陆澹安和朱、赵二人是通过口头沟通来交换看法①据《澹盦日记》,陆澹安为朱、赵二人编写《啼笑因缘弹词》期间,与二人交往甚密,有时甚至陪同他们一起去三瑞堂电台广播。见陆康主编、陆澹安著:《澹盦日记(上)》,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第223—238页。,更多地由朱、赵二人创作发挥。因唱词是请陆澹安代编,朱、赵二人更需仔细揣摩意义,体贴情感,方能和说表衔接自然。直至陆澹安因三一公司之请,为《啼笑因缘》弹词加著说白之后使其正式出版,才成为可供案头阅读的弹词小说。

二、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的价值

单纯从文学角度来分析陆澹安的《啼笑因缘弹词》,不足以涵盖其全部价值。只有从更综合的角度来看这部弹词作品,才能更接近其最原生状态和最本真的意义。

(一)首开新风的历史价值

据学界通行的说法,弹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说唱艺术的脚本,即书场弹词;一类是文人仿作的弹词,即弹词小说,主要供案头阅读。回溯明清直至近代,作为民间曲艺的书场弹词和作为小说文体一种的案头弹词,均按照各自的脉络发展着。一方面,作为案头读物的弹词小说,通常不在书场演出②即便是清代女作家创作的弹词,尽管也会在闺阁间用简单的乐器伴奏演唱,但主要还是作为案头小说供阅读使用的。参见鲍震培:《从弹词小说看清代女作家的写作心态》,《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第88—93页。;另一方面,书场弹词则往往通过弹词艺人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并不供案头阅读。陆澹安的《啼笑因缘弹词》在弹词发展史上首开新风,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首次以现代小说题材作为弹词改编的对象,满足了市民的审美娱乐需要。明清时期,弹词艺人多以传统通俗小说作为弹词改编的对象。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上海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游乐场、影戏、无线电等多种娱乐形式流行,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日趋多样,传统的弹词曲目不能满足市民的审美娱乐需要,他们迫切需要听到反映现代市民生活、具有新时代风貌的弹词作品。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一书以风靡一时的现代通俗小说《啼笑因缘》为底本,为书场弹词创作“新书”,一新当时弹词界耳目。另外,陆澹安的《啼笑因缘弹词》在叙事手法上吸纳了西方现代小说及“影戏”的叙事特点,打破了传统弹词小说在叙事手法上的陈陈相因,这也是其吸引现代市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首开书场弹词和案头弹词“合流”的风气,并推动了弹词创作理论的发展。陆澹安是第一位有意识为书场创作现代题材弹词的文人,自陆澹安之后,一大批市民通俗文学家加入到书场弹词及案头弹词的创作中,如戚饭牛、张梦飞等。他们或是先为书场创作,在书场获得成功之后,再加工为案头弹词出版;或是先在小报、杂志上刊载,再播之管弦。陆澹安关于《啼笑因缘弹词》的创作,在《金刚钻报》上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弹词创作理论的探讨和争论,推动了弹词创作理论的发展。③关于近代通俗文学家与弹词案头创作及书场演出之间的关系,可参见秦燕春《鸳蝴文人的民间情结—以案头弹词创作及评弹演出发展为中心》一文,《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98—103页。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鸳蝴文人”创作案头弹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有弹词艺人自行改编“鸳蝴派”旧作的情况。“沈俭安、薛小卿在富星唱《自由花》,其脚本为天虚我生旧著,论词章则名手所撰,当然不凡。但蝶仙为杭州人,对于弹词,究属门外汉,故其中关口过节,多不合式。谱之管弦,时有扞格。是以沈薛唱来,乃远不若《珍珠塔》之受人欢迎也。”见般若:《无线电之游艺(四)》,《金刚钻报》1933年9月25日。

(二)兼顾雅俗的文学价值

时人对陆澹安弹词创作的艺术水准给予高度评价:“并世人才,陆澹盦一人而已。澹盦妙处,容后文详之。弹词之难,难在雅俗须恰到之好处”[7];“窃以为现世作手,当推澹盦。盖此虽小道,顾非听书深有资格,于说白插科能举重若轻者不办。即词章具有根柢,亦未必能胜任。太雅伤于晦,太俗伤于浅,即唱词(个中俗语谓之片子)一端,欲求雅俗共赏,亦有才难之叹。”[8]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和他兼顾雅俗密切相关。一方面,其创作既注重案头阅读的“文学性”,并不一味俚俗,具有文采;另一方面,注重书场演出的“本色”,符合书场艺术的要求,具备通俗性,真正做到了雅俗之间的恰到好处。

第一,唱词往往从人物角色刻画的需要出发,既兼顾文学性,又注重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陆澹安对唱词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其文学水准。小说原著第三回“颠倒神思书中藏倩影 缠绵情话林外步朝曦”的后半部分,陆澹安将其改编为第七折《赠银》,并增添了凤喜不愿赴约、与叔叔及母亲争执的情节。有这样一段唱词:

【唱】母亲三叔太荒唐,他们是欲借银钱出主张。逼迫我对客装成寒乞相,想起来羞人答答实难当。那樊君是自从萍水相逢后,多蒙他蓄意垂怜来捧场。每日里一曲情歌洋一块,也算得情深义重倍周详。倘然我无端更作丁娘索,简直是予取予求太没良。也许要惹得樊君心厌恶,从此是天桥绝迹变心肠。想我是天生傲骨知羞耻,偏教我生长蓬门志不扬。何人可与诉肝肠。凤喜是香衾斜倚沉沉想,不觉得捣枕槌床泪满腔。[9]6-7

这段唱词是凤喜内视角式的自我打量,充分展现了凤喜内心的冲突:一方面,展示了凤喜本非爱慕虚荣的女子,“想我是天生傲骨知羞耻,偏教我生长蓬门志不扬”,家境贫寒且亲人毫无骨气,逼迫她“对客装成寒乞相”,让她既委屈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她同所有情窦初开的女子一样,对家树怀有美好的情感,对恋情忐忑不安,担心“无端更作丁娘索,也许要惹得樊君心厌恶”。整段唱词不仅细腻地展现了凤喜的内心世界,也为凤喜后面的变化作铺垫,充分体现了弹词“闲中着色”、娓娓道来的特点。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唱词的特点是“俗中见雅”,既能贴近小说原著的风貌,人物刻画颇得小说之“神髓”;另一方面又兼顾了弹词文体的特性,“以雅俗共赏之词,写情文并茂之作”[9]11。

第二,说表注重动作性,既注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啼笑因缘弹词》的“表”和“白”都有着丰富的动作性,在动作中逐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推动情节的发展。仍以《啼笑因缘弹词》第七折《赠银》为例,沈大娘未经凤喜同意,擅自为凤喜约见樊家树。凤喜得知后,和沈大娘及叔叔沈三玄产生争执,拒绝赴约。《啼笑因缘弹词》这段充满激烈矛盾的对话场景语言通俗,符合人物的性格特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凤喜摇头白)我不去,怪难为情的,我不能开口,你们要借钱,你们自己去说,我不管。(三玄怒白)……嫂子,你也太好说话了,这件事,他愿意办,也得办,不愿意办,也得办。何必和他商量?难道他不答应,就不办了吗?(凤喜冷笑白)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随你们打发。我不去,打死我也不去,脚是长在我的身上,看你们有什么法子。(表)这样一说,大家都闹僵了。……大娘再三和凤喜说,凤喜一定不肯。大娘心里一着急,便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起来。(大娘哭白)……可怜你十二岁死了老子,我把你抚养得这么长,这么大,如今你倒同我闹起别扭了。我真是苦命鬼,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叫你那个死鬼老子,快快的来把我带了去,就完了。(表)大娘拍手拍脚的一顿哭,倒把凤喜弄得没有主见,他是向来很孝顺他娘的,如今大娘一哭,便把他的心肠给哭软了。[9]8-9

《啼笑因缘弹词》通过“施之藻绘,扩其波澜”[10],不仅展示了人物内心复杂的一面,还通过人物行动的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推动普及的传播价值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的传播价值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书场、无线电台的演出,推动了《啼笑因缘》小说的传播和普及;另一方面,作为可供案头阅读的弹词小说,与小说原著产生了“互文”效果,推动了《啼笑因缘》的接受。

范烟桥在《啼笑因缘弹词》“序”中说:“张恨水先生《啼笑因缘》问世,而文坛突现异彩。撮为电影者有之,演为京剧者有之,甚至街头小唱、曲院清歌,亦多摭取其事,以为资料。江浙之间,弹词风行,士大夫之尊、闺闼之别,不以为嫌;况无线电播音,无远弗届,无微弗至者欤!顾《啼笑因缘弹词》之所以独见传诵者,不仅其本事之脍炙人口,且作者陆澹安先生因属斫轮老手,以雅俗共赏之词,写情文并茂之作,宜其相得益彰也”[9]11,《啼笑因缘弹词》凭借弹词“无远弗届,无微弗至”[9]2的特点,推动了《啼笑因缘》小说的传播和普及。

从《啼笑因缘弹词》与小说原本的关系看,陆澹安弹词本对小说作了一定程度的改编①自1931年11月3日起,陆澹安在《金钢钻报》上陆续发表了十二期《小说闲评〈啼笑因缘〉之商榷》和十期《〈啼笑因缘〉商榷补遗》,可与《啼笑因缘弹词》对照,了解其改编理念。,通过发挥弹词叙事视角灵活多变的特色,对小说的情节内容进行了丰满和完善,“将原书中所有精彩,一一采入;原书中所有疑点,一一剖析无遗。此书乃与原书并传,一则为说部之大观,一则为弹词之杰构”[9]5,与小说原著形成了互文效果,推动了《啼笑因缘》小说的接受。

三、结语

20世纪30年代,陆澹安为书场弹词艺人创作《啼笑因缘》弹词,在书场、无线电台大获成功之后,又进一步“案头化”,使其成为可供阅读的弹词小说。从弹词发展史来看,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具备了首开新风的历史价值、兼顾雅俗的文学价值以及推动普及的传播价值。作为市民通俗文学家的一员,陆澹安积极投入“书场”弹词创作的现象,本身就值得深入研究。

[1] 江更生,秦来来.旧上海的评弹作家[N].新民晚报,2007-07-22(B13).

[2] 闻炎.回顾三、四十年代苏州评弹历史—座谈会发言摘要[M]//评弹艺术:第6集.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6:248.

[3] 陆澹安.撰著《啼笑因缘弹词》的经过[M]//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下.上海:上海三一公司,1935.

[4] 陆澹安.澹盦日记:上[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5] 般若.无线电中之游艺(五)[N].金刚钻报,1933-10-04(1).

[6] 济群.啼笑因缘弹词[N].金刚钻报,1935-06-02(3).

[7] 书痴.书坛消夏录(四)[N].金刚钻报,1936-07-22(2).

[8] 鱼史.清季南北两大艺人[N].金刚钻报,1935-06-02(1).

[9]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 上[M].上海:上海三一公司,1935:2.

[10]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51.

(责任编辑:石 娟)

The Writing Process and Value of The Tanci Script of Cry with Laughing Cause by Lu Dan’an

FANG Ying
(Scienti fi c Research Department, Shanghai Customs College, Shanghai 201204, China)

Lu Dan’an is a popular literature and Tanci script writer in the 1920s and 1930s. Based on a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writing process of The Tanci Script of Cry with Laughing Cau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the work. The Tanci Script of Cry with Laughing Cause by Lu Dan’an embodies the dual features of “Tanci house” and “study desk”, which means that it takes into full consideration both the artistic needs of Tanci performance, and the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for script reading. The Tanci Script of Cry with Laughing Cause has its historic, literary and dissemination val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nci.

Lu Dan’an; The Tanci Script of Cry with Laughing Cause; Zhang Henshui; Tanci

I206.6

:A

:1008-7931(2017)03-0041-06

10.16217/j.cnki.szxbsk.2017.03.007

2016-12-31

房 莹(1984—),女,安徽宣城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各体文学理论。

房莹.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4(3):41-46.

猜你喜欢
书场案头弹词
闲话“案头书”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民国时期通俗小说的弹词改编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领导案头必备 领导决策必需 领导工作必读
当代评弹书场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苏州光裕书场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