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民健身科学素养的现状窥探及其完善路径探究

2017-04-13 08:2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蚌埠科学素养全民

刘 芳

(蚌埠医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我国全民健身科学素养的现状窥探及其完善路径探究

刘 芳

(蚌埠医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在都市化进程过程中,人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威胁,而全民健身运动是有效地增强人民体质、陶冶人民的情操的有效途径,深受人们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人群的欢迎,而体育健身必须遵循科学素养,因地、因时、因人而宜,才能获得最佳而持久的锻炼效果。针对我国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形式和健身活动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矛盾,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可为我国体育管理部门制定正确的引导、组织和管理规则提供第一手资料,进而为提高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全民健身;科学素养;现状;完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健身运动逐渐受到重视,甚至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民健身不只限于传统的如气功、武术和跳绳等健身运动,还在传统体育、民族体育和竞技体育内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易于被普通民众接受和学习的如跑步、游泳、健身操和球类等运动项目。它不但能够达到有效地增强人们的体质、陶冶人们的情操的目的,而且具有简单易行、适用性强、易于接受等特点,因此深受大众特别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人们的欢迎。而体育健身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注重对科学素养的遵从,因地、因时、因人而宜,才能获得最佳而持久的锻炼效果,促进身体健康,否则会遭受适得其反的后果。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蚌埠市参与全民健身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而分析我国全民健身的科学素养。

1.2 研究方法

根据社会学原理和方法,采用资料查询法、调查问卷法、现场访问和统计法,对我国全民健身科学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获得我国全民健身科学素养的信息,在图书馆和网络媒体共收集相关有效信息794条。

1.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社会学原理要求,结合本地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对蚌埠的淮河文化广场、体育场、淮河路步行街等地采用随机抽样。淮河文化广场、体育场、淮河路步行街发放的调查问卷数量分别为:150份、150份和300份。抽样调查的项目包括参加健身活动人群的基本结构特征、锻炼的頻数和强度特征、锻炼人群的职业特点、运动消费情况、运动方式、运动地点以及对全民健身的作用和风气等,通过问卷统计进行比较分析。调查过程中,男女比例、调查人群的年龄结构力求均衡。调查中共发放了500份问卷,现场回收了470份,回收率94%,回收问卷的有效率98%。

依据现场问卷调查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对部分人群进行现场了解、访问和座谈,获得更为详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平台,对通过查询和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蚌埠市全民健身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我国民全民健身运动科学素养的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

2.全民健身的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在被调查人群中,有90%的人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全民健身活动。

2.1 全民健身设施近况

蚌埠市大小健身房(健身中心、健身俱乐部)近进百个,档次和消费水平不一,其中设施完善、消费水平高的有即将开业的金吉鸟健身会所、加州阳光健身俱乐部、帝豪斯建设俱乐部;鑫吉姆、金色阳光等属于中档次健身中心;蚌埠没有类似英派斯、力美健这样的大型连锁健身中心,但是多数健身场所对于正常健身需求还是可以满足的。

除健身房外,蚌埠大多数街道(社区)开辟了健身广场,配备了开放的健身器材供居民使用,为有健身需求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健身场所。

2.2 全民健身的性别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群中,女性居多,占55%,而且被调查女性中,主要职业是教师和退休人员,每周参加锻炼在5次,锻炼形式以健身操为主,多数情况下锻炼1小时以下,每次体育消费多数在100元以下,锻炼场所主要在公共场地。

被调查的男性中,主要职业是退休人员,每周锻炼在5次的居多,喜欢的运动以球类和走步为主,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每次提消费在200-500元居多,锻炼场地多在健身场馆。

2.3 全民健身的频数和强度特征

参加每周3次以下的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53%,超过了总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每周锻炼5次占22%;7次和7次以上的分别占18%和7%。也就是说只有25%的人平均每天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科学锻炼的人数只有25%左右。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人群居多,占总调查人数的47%;其次是每次锻炼1小时的人群,占28%;每次锻炼90分钟和90分钟以上的人群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16%和9%。

2.4 全民健身人群的职业特点

退休人员所占参加体育健身运动人群的的比例最大,占退休人员总调查人数的51%;居第二位的是自由职业者,占该人群调查人数的22%;最少的是职工,占该人群调查人数的3%,可见,各种人群在参加全民健身的比例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与其自身需求和经济、时间、工作特点等条件有关,退休人员有明显的健康需求,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自由职业者也能够较自主地安排时间,而且这两种人群都有体力劳动强度较低的特点,因此参加锻炼的比例较高。

2.5 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消费情况

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消费以100-200元/次为主,占总调查人数的38%;其次是100元以下/次,占总调查人数的30%,消费在200元/次以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0%。消费与收入是呈显著相关关系的,人们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继而影响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形式。从参加锻炼的消费结构特征分析可见,为健康投资的观念开始初步形成,但消费水平仍处在较低的范围,一方面与居民收入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有关,因此要想增加我国民体育消费档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增强群众体育消费意识势在必行。

2.6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运动形式分析

调查分析表明,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群中走步、健身操、球类和其它健身形式的人所占比例相近,在20%左右;跑步的比例略低,占12%;民族体育项目(气功、武术等)最少,占调查总人数的8%。走步所占的比例高是因为走步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可随时随地调节运动强度和时间;健身操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健身运动,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球类健身的方式很多,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虽然对运动场地有一定要求,但此类运动由于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且运动形式多样,因此群众基础深厚。从被调查对象所关注的全民健身项目来看,健身项目的比例结构与运动形式的比例结构相近。

2.7 开展全民健身地点调查

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地点分布特征,按照被调查者中去健身运动场地所占被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为:公共场地、健身房、其它和家里。公共场地的主要运动形式为走步、健身操、球类运动等,这几类运动也是被调查者中公共体育健身运动的主要方式。

3.全民健身科学素养匮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提升生活质量是内在动力

目前在评价全民健身的科学素养时,身和心的健康已经成为重要评价指标,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够增加人的幸福感,这一结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并正在逐步成为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群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个体来讲,只有充分认识和接受体育锻炼对生活的积极意义,才能主动去实践,公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思维方式便会发生变化,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为健康投资正在深入人心,每次锻炼有消费投入的人占被调查人群的88%,可见广大老百姓追求的幸福感可以从健身运动中得到,因此人们在体育健身运动中表现出积极的自觉性。

3.2 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是积极的影响因素

在调查区域的90%的人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全民健身活动,参与度之高与我国政府对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视分不开,当前,大多数城市都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并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截止到2015年底,要做全市建成各类达标体育场地,从地市到社区都要有运动场地,并有配套健身器材,实现市到镇一级都有体育运动场地。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使有健身需求的人们有了更好的健身平台,从而更好地激发全民健身的积极性。

3.3 经济水平是限制大众健身投入的原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消费以100-200元/次为主,说明体育消费的投入并不大,体育消费是个人在满足基本生产消费之后,以追求发展和享受等方面需求的个人消费行为,也是个人在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必要家务劳动等之外的闲暇时间里的个人消费行为。当居民预期收入不稳定、健身行业过分求求体育商品化、居民消费观念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等因素,都在制约着大众健身消费的增长。

4.完善全民健身科学素养的路径

4.1 提升全民健身的频度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下的人群占总调查人数的53%;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人群居多,占总调查人数的47%。建议政府或民间团体组织广泛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如广场舞、健身球、健身操、徒步大赛、秧歌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健身活动,在举行活动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是有锻炼需求和意愿的群众都参与进来,同时也要积极宣传科学健身理念,引导群众的体育健身活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4.2 倡导科学的全面健身方法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看,锻炼效果与运动的频次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次锻炼的健身效果(如体内肌糖原的浓度)到第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步降低,因此比较科学的锻炼频次是在前一次锻炼效果消退之前进行第二次锻炼,如此下去,各次锻炼的效果逐次积累,使体内肌糖原浓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就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否则如果每次锻炼间隔时间过长,锻炼效果无法达到累加,就很难取得满意的健身效果,还容易产生某种运动后的疲劳、肌肉酸痛的症状。

对于刚刚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来说,每次的运动的时间在15-30分钟比较适合,随着参与锻炼时间的延长,体能和体质也会有所增强,运动时间可适当延长到30-50分钟。但由于个体差异,运动频度要根据年龄、体质、锻炼后的反应等指标综合考虑,如果年龄较大、体型偏胖、体质偏弱等的人群,由于过量运动可能导致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的负担较重,因此在加大锻炼频度是要慎重。因此单从运动时间和运动频次上判断我国全民健身的科学性还过于片面,要结合年龄、运动强度、运动目的、自身的身体状况综合判断。

4.3 提升体育消费空间

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消费以100-200元/次为主,占38%;41%的人在公共场地参加锻炼。建议积极引导群众体育消费观念,根据个人经济水平,将“福利”消费与“健康投资”的消费区分认识,并辅之以示范导向、政策导向和宣传导向。

[1]蔡翠萍.武侯区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调查及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8).

[2]蔡志霞.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社会意义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视界,2012.(10).

[3]陈金鳌.我国商业性全民健身俱乐部发展及对策研究[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3.(18).

[4]刁莉.全民健身产品消费的中美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14(12).

G899

A

2095-7327(2017)-12-0118-02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课题号为SK2016A059;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课题号为Sk2015A127。

刘芳(1983.3—),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蚌埠科学素养全民
全民·爱·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