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沿海海洋经济转型研究

2017-04-13 15:17丽刘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带江苏一带

陈 丽刘 波

(1.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江苏盐城224051;2.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51)

“一带一路”战略从2013年提出以来,对国内产业结构、地区空间结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应随之进行调整。江苏沿海地区一方面位于多条经济带的交汇处,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周边地区的多重挑战。海洋经济是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具有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但也面临着政策上的巨大挑战,必须审时度势,制定高效、合理的参与方向和方式。

1 “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的转变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导向,它的提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四年来,国内外学界对其内涵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1 空间指向的排他性和包容性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一带一路”战略是有具体的空间指向和空间范围。随着我国油气、矿石等资源的国外依存度不断升高,目前以海路为主的输入通道,渠道单一;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增加陆路输入通道,有利于国内资源安全保障。如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以及中巴、孟中印缅两个地区性经济走廊,将会有比较多的基础设施共建项目。

但从“一带一路”的参与性来看,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网络[1]。它不是一个排他性的平台,没有具体的空间范围,愿意参与的国家均可参加。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而没有给出具体范围和国家清单,并且这一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对于国内而言,《愿景与行动》提到了一些特定省份和城市[2]。这种提法主要出发点是将“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内已有的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在原有的东部先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战略下,推动东、中、西协同发展,激发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的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而不是赋予部分省市排他性的战略优势。

1.2 对外合作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经历了从进口替代战略,到出口导向战略,再到利用外资战略,再到新世纪以来的走出去战略[3]。“一带一路”战略则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提出的更加积极主动、综合性的开放战略,在具体行动上,既重视出口也重视进口,既鼓励走出去也欢迎引进来,既面向全球合作,也携手地区合作。“一带一路”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其实质上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各类对外合作战略的整合。

1.3 战略主导的政策导向与项目导向

“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不是建立“紧密一体化”的政治组织,而是一种务实灵活的合作理念。它与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的区别。,“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不对等政治政策;而“一带一路”强调平等互利,尊重参与国的自主选择权,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大规模的外援计划,它是以市场经济规律推动的、互惠共赢的经济发展计划。在“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中,政府会为他们提供政策、法律、信用方面的保障,但国家不会成为主角;而是交给市场去调节,让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导,是项目导向而不是政策导向。

1.4 参与主体的一国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通过优质过剩产能的输出,可以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沿线国家和地区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汽车、钢铁、电力、纺织、家电等产业,提高其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但“一带一路”并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国战略,它是在世界格局调整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并没有脱离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机制,即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但它也不是简单地延续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而是全球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更具包容性和务实性。

2 江苏沿海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条件分析

2.1 政策地位分析

按照传统区位和资源理论解释,江苏沿海处于经济区划和市场配置的边缘区,容易被政策忽视。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大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中却没有明确其地位。主要原因是,江苏海岸线虽长,但除连云港外,基本都属淤泥质滩涂海岸,不适宜港口发展;即使是连云港港,与沿海各大港相比,在综合指标上也不占优势。江苏的优势在于其综合性的区位和经济条件,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省海陆空等基础设施完备,且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开展的较早且比较成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存量资产。

2.2 空间区位分析

“交汇点”是江苏沿海地区最重要的区位特征。江苏沿海地区处于东陇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三大经济带交汇处;又处在淮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两大经济区的重叠区;也刚好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江苏经济开放程度高,与沿线国家历史渊源深厚、经贸合作往来频繁。其中,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东方起点”,也是中亚国家最便捷的出海基地之一;南通处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区位优势非常突出;盐城则具有丰富的滨海滩涂资源,和东北亚尤其韩国的经贸合作十分密切。

2.3 产业基础分析

随着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引擎。目前已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学化工、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跨国投资快速增长;海洋经济迅猛发展,2015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6406元,其中沿海三市海洋经济总量占到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达到3240亿元。其中,南通市海洋生产总值1684亿元,占到沿海海洋生产总值的52%,盐城市914亿元,连云港市642亿元,增长速度超过11%。但与长三角核心区其他城市,以及沿海地区其他城市相比,江苏沿海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高地”中的“洼地”,也处于中国沿海城市发展的“断裂带”[4]。

2.4 后备土地资源的绝对优势

目前,江苏拥有50多万公顷的沿海滩涂,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左右,占江苏省土地后备资源总量的87.76%,且每年仍以2万多亩的速度淤涨,是江苏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同时,江苏沿海还拥有百万亩低产盐田。这些开阔平坦的滩涂资源不仅可以缓解江苏耕地紧张的局面,而且可以为港口开发和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拓展空间,且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空间格局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策略

3.1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升级

培养海洋产业体系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任务,新形势下的目标是,实现海洋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提升经济的规模和层次,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与转型,延伸和完善海洋产业链[5]。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园区已形成明显的特色分工,连云港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和海洋渔业;盐城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产业已具规模;南通重点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

“一带一路”的走出去战略为江苏海洋经济向海洋价值链高端攀升带来了新契机,可以重点选择辐射带动能力强以及联动效益高的现代海洋产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海洋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提升浅海高效设施渔业,重点扶持远洋渔业;提升做大海工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利用等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海洋服务业。

3.2 海洋经济空间结构优化

根据沿海县市的区位特征、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底,完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沿海地区流动。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以交通线路为轴线,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临海城镇为节点的新兴城镇化地区,建成一批特色海洋产业小镇。

以重大海洋经济载体建设为抓手,包括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盐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速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海洋经济园区。如南通的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盐城大丰城经济区、滨海城经济区,连云港徐圩新区、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

3.3 对外合作平台创新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政府要为企业搭建高效的对外合作平台。一,借助当地华人华侨在海洋运输、港口仓储、货运代理和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经验、基础以及人脉体系,拓展与沿线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合作、深海技术研究等多方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获得国际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或与沿线国家联合设立风投基金,以确保大型项目的资金保障;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对接央企、世界500强企业,组成投资联合体,或直接与沿线国家企业合作,采取PPP、BOT和EPC等多种合作形式,承揽境外重大海洋工程和产业项目。

3.4 对外合作的空间和产业指向调整

在“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应更多的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重点开拓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按照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可将对外合作的区域分为欠发达地区、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地区三个层级;按合作的内容可分为资源开发型、基础设施投资型、产业输出型和市场开发型四种类型。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矿石资源,西亚、北非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潜力巨大,对实现国家资源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东欧、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工业基础、民众教育和工人技术水平普遍较好,可作为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特别是中亚和东欧国家,可为进一步进军西欧和北美市场打下基础。可以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模式,到这些地区创建工业园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企业提供法律、工商、语言等困难,促进经济合作、开创双赢局面。

基础设施方面,在已有的海陆空通道基础上,加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内、国际城市的交通互联。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延伸的机遇,深化与各陆路口岸的合作,建设海陆空全方位交通网络。重点打造至中亚、中欧、西欧的国际班列和远洋航线,增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辐射能力,积极拓展业务范围。

3.5 海洋生态保护策略调整

绿色经济理念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海洋经济生态化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实现。内部实现海洋产业生态化:一要加强对沿海各产业园区的环境和生态管控,提高污水的排放标准,科学围填海,加强项目环评;二要大力扶持涉海生态环保产业,如海洋生物、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滨海湿地旅游等。对外大力开展技术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生态和环境压力巨大,而江苏沿海在海洋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起步早,制度完善,经验丰富,在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国际碳交易、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盐碱地治理、海水淡化等领域都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经验。

四、结语

江苏省海洋经济滞后于陆域经济,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身的限制因素。但是江苏省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扶持海洋产业的政策的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的实施,都为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江苏沿海地区必须紧抓机遇,审时度势,深挖政策内涵,开拓思路,错位发展,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2015,34(5):538-544.

[2]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R].北京:外交出版社,2015.

[3]吴涧生.“一带一路”战略的几个问题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5(6):17-22.

[4]凌奎才.江苏盐城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与战略定位及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51-655.

[5]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及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3(4):48-51.

猜你喜欢
经济带江苏一带
数读江苏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江苏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