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迪士尼动画电影中文化差异与統一

2017-04-13 15:17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迪士尼动画电影动画

(福建商学院商业美术系,福建 福州 350012)

一、引言

从1907年动画的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包含了美术、音乐、文学、电影等多门艺术语言。美国是动画生产大国,美国动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动画发展的过去及未来的趋势,而迪士尼则是美国动画发展史的重要的缩影。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成功地将美国文化价值与世界文化相融合,用具有迪士尼特点的艺术语言将美国文化价值观成功的传播向世界各地。

二、美国文化价值与迪士尼动画的特点

(一)美国文化价值

印第安人是北美洲的原住民,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欧洲各国相继在北美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由于英国殖民者对北美实行了高压政策而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于1783年北美十三个州在华盛顿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由于殖民历史的缘故美国本土的历史较为短暂,美国现有的文化深受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法国启蒙思想和英国传统文化等影响。在欧洲移民因素与客观自然条件共同驱使下,美国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冲突与融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从外部看美国文化具有统一的价值观,而内部却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形态,强调个人利益至上,追求享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讲求理性和实用的特征。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到了美国的影视文化。

(二)迪士尼动画电影的特点

商业性、开放性和现实性是美国的电影工业的文化特点,反映了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动画作为电影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26年成立的“华特迪士尼制作公司”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动画电影的领军,其动画电影具有两大显著特点:

1、将百老汇的歌舞表演形式融入到动画中。娱乐性是美国动画电影的最大特点,华丽的、笑料百出的歌舞表演能够为影片增加娱乐效果,在叙事节奏上有着起承转合的作用,将美国人乐观、幽默、富有想象力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与《Let It Go》这两首乐曲是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的两首经典歌曲。《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通过歌曲与电影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交代了艾莎和安娜两位主人公的角色关系与时空的跨越;《Let It Go》是在艾莎离开王国后在冰天雪地中尽情释放内心压抑多年的情感的主题曲,充满张力的旋律结合豪华绚丽的电影画面将观众的观影情绪逐渐推向高潮。以《Let It Go》为代表的《冰雪奇缘》系列乐曲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Let It Go》则被25种不同语言翻唱,彰显出音乐歌舞的无穷魅力。

2、普世价值的追求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另一显著特征。迪士尼在动画领域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的同时,对普世价值的追求也是不遗余力地。迪士尼在其绝大部分作品中都对假、恶、丑的现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通过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来讽刺权贵、救助弱者,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比如《狮子王》与《小美人鱼》这两部作品均颠覆性地改编了原作悲剧结局,强调了正义战胜邪恶这一普世价值,所以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给人感觉总是充满乐观、积极的格调,促进了人们在道德层面的构建和审美趣味的提升,这也是迪士尼长盛不衰的基础。

三、迪士尼动画的文化差异

美国社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价值观相互融合的群体,在提倡独立、自由精神的引领下,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在电影中始终放在首位。动画电影终究属于商业范畴,市场是商业片的主导,广泛吸取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故事题材是迪士尼动画的一大特点,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所带来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迪斯尼的动画作品中也显而易见。

早期迪士尼动画曾以米老鼠为主角制作了《骑马疾驰的高卓人》等作品,但市场反应比较冷淡,于是华特·迪士尼便模仿当时市场颇受好评的一些电影的故事内容,重新定义了米老鼠的故事,即《汽船威力号》。此影片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场的好评,开启了迪士尼改编经典的旅途。迪士尼动画就题材而言涵盖了各国的童话、寓言、传说、名著和原创故事。如由格林童话改编而来的《白雪公主》;取材于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经典小说《木偶奇遇记》;选自中东地区的神化传说的《阿拉丁》;讲述安徒生童话故事的《小美人鱼》;受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启发创作的《狮子王》;源自雨果作品的《钟楼怪人》;改编自夏尔·佩罗和格林兄弟的童话故事《睡美人》;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改编而来的《花木兰》;由印第安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风中奇缘》等。就地域文化而言,迪士尼网罗了世界各地代表性的文化素材,利用动画形式表现不同文化的艺术魅力,比如《花木兰》为我们呈现出了具有美式艺术风格的万里长城、紫禁城、江南园林等东方建筑艺术。这些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交流过程中也伴随着冲突。《花木兰》之所以在国内好评度不如国外来得要高,正是因为不同文化传统对文化的认知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观众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会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对异质文化进行解读。对文化认知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迪士尼也在这方面不断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契合点,他们善于从其他文化中收集创作素材,更善于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画电影中,将美国的人文价值精神输出到世界各地。

四、迪士尼动画的文化统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与矛盾。迪士尼是如何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价值、审美取向高度统一在相应的范畴之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牌文化的统一

作为闻名遐迩的全球品牌迪士尼其的品牌号召力不容小觑。迪士尼旗下拥有惊奇漫画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试金石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卢卡斯影业等实力强大的娱乐、传媒队伍。其除了主营娱乐节目制作这一业务之外还涉及了主题公园、图书、游戏、玩具等诸多方面,动画作品与动画衍生品间能够良性互动,实现了迪士尼的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美国的《商业周刊》在2008年评选出的世界品牌价值100强的国际品牌中,迪士尼的品牌价值达到了292.51亿美元,位列世界第9位。

迪士尼始终坚持“创新”、“品质”、“共享”、“故事”、“乐观”、“尊重”这六大品牌核心,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创造高质量的动画产品,以包容的态度对每一个故事、给每一个家庭带来欢乐和启发,以乐观的精神向世界传达尊重与诚信的理念。在品牌核心的引导下,迪士尼的战略目标是在保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以“制造快乐、销售快乐、共享快乐”为社会目标,让不同年龄的人都能够在迪士尼的世界里摆脱日常生活的琐碎,寻找到自己快乐的源泉,这使其品牌的认知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统一。

(二)情感的统一

构筑迪士尼品牌文化的基础则是每一部成功的迪士尼动画电影,而精彩生动的故事则需要情感作为铺垫。以情感为基础的人文关怀是美国动画电影中一直坚持的原则。2009年上映的《飞屋环游记》正是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下讲述了一段老人与孩子之间隔代情感的融合。影片中的卡尔是一位已经78岁的气球推销员,在他童年时遇到了和他同样迷恋探险的女孩艾丽,他们一起成长并白首偕老。卡尔和艾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去“天堂瀑布”探险,然而老伴却不幸先他离世,这让卡尔的性格变得孤僻、沉默。当政府打算拆迁他的房子并要将他送去养老院时,卡尔利用成千上万个五彩缤纷的氢气球将他和他与艾丽的老屋一起带到“天堂瀑布”,却不料一个想要获得帮助老人徽章的胖男孩罗素闯入了卡尔的历险中。老人一心拒绝罗素对他的帮忙,而罗素在不断制造麻烦的过程中让卡尔的内心不自觉地起到了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由冷淡逐渐转变为信任。《飞屋环游记》由夫妻之间的爱情作为故事的开启,以尊重、信任贯穿全剧,老人与孩子因为梦想和勇气一起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思议的旅程,让观众感受到什么才是最大的冒险?爱才是最大的冒险,尤其在一个人人为己,充满功利挑战的社会。每个人都想获得爱,但要付出自己的情感和爱却需要极大的勇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当下,放飞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热爱的事和去爱值得热爱的人。

爱情、亲情、友情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情感,是超越种族、地域、文化的普世价值。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巧妙地淡化作品中的意识形态,着重诠释当代人对不同情感的诉求,突出情感这一讨巧的手法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抵触相融合,成功地将全世界的观众聚集到迪士尼麾下的同时也将美国的文化精神推销到世界各地。

(三)个人成长的统一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升华的,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伴随成长的是幼稚与成熟、失败与成功、挫折与顺利、逆境与顺境,这是每个人一生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在早期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木偶奇遇记》就是一部关于励志成长的典型作品。木偶匹诺曹一心想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但是它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具有贪玩、贪心的缺点。在匹诺曹的冒险旅程中它经受住了勇气、诚实的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好男孩。这种关于小人物成长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一直以来都是迪斯尼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迪士尼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受好莱坞的影响,虽然在叙事角度存在着差别,但是这些平凡人物甚至动物励志成长的故事都体现出美国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在不断学习战胜困难能力的同时,角色内心也随之不断强大,每一个人都应学会独立、学会成长,以此唤起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成长命题的共鸣,得到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认同。

(四)英雄情结的统一

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都伴随着英雄情结向前发展,是人类理想的化身。在人类文化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背景下所诞生出的英雄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角色大多出身草根,这种“平民英雄”角色的设定能够深入到现实社会以及人性层面,以一种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形象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赋予角色亲和力,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

最具代表性的“平民英雄”如迪斯尼在1992年出品的《阿拉丁》。与早期英雄形象不同的是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混迹街头的小偷,为生计所困的他四处行窃而被人追打。内心拥有美好梦想和正义感的阿拉丁在在灯神的协助下制服了企图篡权夺位的贾法,最终获取了公主的芳心。阿拉丁式的“平民英雄”出现有别于高贵的王子或超人,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这种凡人英雄的成长历程在迪士尼动画电影中逐渐成为主流,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

五、结语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组成部分深受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喜爱,对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就文化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而言,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必然引起相互抵触和冲突。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美国动画电影艺术,尤其是在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动画制作商通过广泛汲取世界各地的创作素材,通过杂糅、改造等处理方法,寻求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情感为手段打动观众内心,从而获得文化层面和心理层面的认同,将世界各地观众聚集到了迪士尼的国度中,达到了不可思议的传播效果。

[1]付振兴.论美国动画文化杂糅及跨文化传播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2]葛玉清.动画电影叙述艺术[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四达.《迪士尼动画艺术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张翠霞.美国文化价值观透析[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5]张玲玲.美国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5.

猜你喜欢
迪士尼动画电影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华特·迪士尼——制造快乐的梦想家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迪士尼与Netflix如何相杀?
迪士尼开业
去迪士尼畅游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