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

2017-04-21 14:23丘晓平李艳琴
文教资料 2017年4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

丘晓平 李艳琴

摘 要: 文章结合用友ERP-U8系统,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系统的构建、内容的选取和在案例教学中如何将实践过程与ERP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总结以启发学生对ERP的设计和实践环节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 案例教学 用友ERP-U8系统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信息技术中,运用系统化的经营思维,优化企业的物流、价值流和信息,以达到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在ERP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的采集来自企业所有与财务活动相关的部门,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到会计信息系统,动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更全面地给出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从而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ERP的高度集成化和业务综合化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必然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丰富教学内容、扩展专业知识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案例,模拟在ERP环境下企业的整体运营活动,让学生接触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理解财务与业务的关系,从企业资源规划和经营的高度,了解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核算、控制和管理的全过程。本文结合用友ERP-U8系统,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案例教学进行探索。

一、案例教学系统的构建需体现ERP的系统结构

在ERP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案例由一个一个子系统逐步集成,相互联系。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案例教学概述中,应给出ERP的总体概貌,每个子系统所提供的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给学生提供全局理念,更好地领会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关系,弄清生产业务流程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统筹运作。

1.案例教学系统结构的层次。

“会计信息系统”的案例教学系统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账务处理模式,由总账子系统和报表子系统组成;第二层次:财务处理模式,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加上财务会计的若干子系统,如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应收与应付款管理子系统;第三层次:财务、业务一体化运行模式,将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集合起来,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业务子系统。

在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是会计基础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点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第二层次是会计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该层次在财务会计的相关子系统产生的会计凭证,传递到总账子系统等待后续的审核、记账处理,学生必须掌握财务会计的相关子系统与账务子系统的关系及数据流程。第三层次是培养会计的全面性、协调性及归纳性等多方面的能力,主要涉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该层次以业务模块为起点,自动产生财务系统所需的凭证和单据,学生必须对在ERP环境下企业的整体运营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全局观念,提高综合能力。案例教学体系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学时的安排加以选取和调整。

2.案例教学系统结构应凸显整体与局部关系。

案例教学系统结构的设计应具有系统性,由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组成,让学生了解企业基于流程的运行模式及ERP系统中各子系统业务处理的先后次序,更深切地体会整体与局部关系。在ERP系统中,处理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等系统与财务系统是捆绑在一起的,大量的基础数据(如部门编码、关键字等)是共享的,针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必须考虑所使用的子系统都能满足;在案例教学中,各子系统的实施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启用总账子系统,再启用其他子系统。各子系统共享基础数据,通过面向业务流程,实现逐步集成。

例如我们选取的案例教学系统结构包括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和應付款管理子系统。在基础档案设置设计中,对部门编码、人员编码、客户分类编码等的设置,除了满足总账子系统的要求外,还要满足应收款管理、工资和固定资产等子系统的要求。在只启用总账子系统时,可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设定为客户往来,受控系统为空,客户往来业务在总账子系统生成凭证。当启用应收款管理子系统后,可以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的受控系统改为应收系统,使客户往来凭证改由应收款管理子系统生成,其他子系统不再生成这类凭证,保证数据生成的正确性。

二、案例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突出ERP的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突出ERP的特点:(1)集成性。会计数据库的架构与企业供产销等业务过程的数据结构是相关协同的;(2)共享性。所有原始数据都是一次录入,多处共享;(3)面向流程。按业务流程收集数据;(4)实时性。每一个经济事项发生都会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时确认、计量与记录,从而保证会计数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客观性、一致性,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1.面向业务流程,按业务流程收集数据。

在ERP系统中,按业务流程收集数据,财务系统中留有相应的数据接口。因此,在子系统内和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的时序要求和特殊规定。子系统内的时序要求,如在录入凭证时,对凭证日期要求大于等于该类凭证最后一张凭证日期且小于等于机内系统日期。总账管理系统期末处理中,自动转账凭证的生成过程为: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汇兑损益→结转期间损益→计提所得税→结转所得税,且前一张凭证需要通过审核并记账后才能生成后一张凭证等。子系统与子系统的时序要求,如子系统启用的先后次序要符合数据的流向,应启用总账,再启用应收款管理,才能启用销售管理模块;在启用了其余子系统后,总账系统必须在其余子系统结账后才能最终结账,从而确保本期所有经济业务已全部记账。

2.数据共享,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ERP环境下,企业业务活动的所有数据都整合到ERP当中,各类信息由完成业务过程的部门一次性采集完成,然后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供各业务部门共同使用,其唯一性保证了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原始数据只能由完成业务过程的部門进行输入和修改。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和应收款子系统均会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转入总账系统。因此,在更新这类凭证时,必须在生成该凭证的子系统中完成。另外,当数据源的数据发生变动时,所有与该数据源有关的数据都要做相应的修改。例如在固定资产子系统中,输入所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始卡片,且已生成相应的凭证转入总账系统。如检测到所录入的原始卡片金额有错时,必须在固定资产子系统中删除已生成的不正确凭证,再更正固定资产原始的卡片的金额,重新生成正确的凭证。有必要时,还要重新计提折旧。

3.以较少的典型案例覆盖较多的ERP应用实例。

教学案例的选取,应根据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教学的现状进行筛选,用较少的典型案例集中反映会计业务的一般特性,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中,我们尽量使每个案例反映不同会计业务内容,覆盖较多的ERP应用实例。如在凭证录入所选的凭证实例中,要有外币核算、数量核算及各种辅助核算(部门核算、个人往来核算、客户核算、供应商核算)的凭证实例。在报表管理中,分别引入用报表模板生成标准财务报表和自定义报表格式与报表公式生成企业管理报表的案例。当利用报表模板生成的标准财务报表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时,还应注重介绍如何利用报表格式和公式设置的功能,对原来的报表模板进行修改,以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案例教学过程中融合ERP的相关知识

ERP是一个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软件。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入ERP的相关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找出操作中的错误,更好地使用ERP软件系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着重引入下列ERP的相关知识:

1.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要求。

ERP软件是一个通用的管理系统,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应用的需求选取不同的子系统,设定不同的选项参数和进行代码设计,构建适用的信息处理平台。其中,代码设计最重要。代码设计是计算机处理对象的代号,其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全局一致性、方便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提高计算机处理的效率与精度。代码设计的宗旨是用户使用方便和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代码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长短。

ERP系统通过设置编码方案,对各种数据代码的编码级次和各级编码长度给出相应的规定,以便对经济业务数据进行逐级计算、统计和处理。如会计科目的编码方案规定系统最大限制为9级15位,每级长度不得超过9位。因此,会计科目的编码方案用432(一级科目编码是4位长,二级科目编码是3位长,三级科目编码是2位长)是合法的,而会计科目的编码方案用410(二级科目长度超过9位编码)或496(编码总长度超过15位)是不合法的。当编码方案确定后,才可以对业务对象进行编码。如采用上述会计科目的编码方案为432,则科目名称“原材料——化工材料——A材料”的科目编码正确的是:1403-001-01;不正确的是:1403-01-01(2级科目编码不是3位)或1403-001-1(3级科目编码不是2位)。

2.会计信息系统程序内部控制。

在ERP环境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活动被整合进计算机程序中,企业的各种控制指标体系和控制方法都通过相应的程序嵌入系统内部,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相关操作,使绕过控制点成为不可能,大大地提高控制的有效性。常见的会计信息系统程序内部控制方法有:

(1)权限控制。确定每个操作员所能进入的账套及其在该账套的操作权限,使系统数据更安全和完整。

(2)输入控制。通过对输入数据的检验,使数据采集的合法性、精确性与完整性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保证,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科目代码校验和逻辑关系测试等。

(3)数据流控制。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次序,在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检验,及时发现违反业务顺序的处理,防止数据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如凭证必须经过审核,才能登账;所有凭证登账后,才能结账,上期未结账,本期凭证不得登账等。

3.运用ERP的相关知识,查找操作错误。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入ERP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和寻找解决错误的能力。从ERP通用软件的设计思路和会计信息系统程序内部控制方法入手,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错误,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查找:①该操作员是否具有此类操作的权限?②该操作对应的选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③该操作是否符合计算机程序设计控制的要求?是否在该操作的相关业务控制点不能通过?

例如账务子系统发现不能进行出纳签字的错误,可以从满足出纳签字必需的几个条件查找原因:该操作员是否拥有出纳签字的权限?总账选项中是否设置了“出纳凭证必须经出纳签字”?在会计科目中是否将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指定为出纳专门处理的科目?又如总账子系统的月末处理中出现不能结账的错误,可以从结账的业务控制点找原因:上月是否已结账?本期记账凭证是否已全部入账?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与总账集成的其他子系统本期是否已全部结账?

四、案例教学总结引发学生对ERP设计思路的思考

案例教学总结引发学生对ERP设计思路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ERP软件。特别是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很可能面临会计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这就需要学生很好地与软件开发人员沟通,将用户的需求描述清楚并参与软件设计,使ERP系统适应新的变化并提高工作效率。

1.单元总结——思考该子系统的业务流程。

单元总结,要求学生对该子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表述清楚,总结出该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业务处理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不同之处及其原因。例如总账子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为:凭证录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记账凭证必须经过审核,才能记账;记账凭证必须全部记账后,总账才能结账。另外,子系统一般由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三部分组成。初始设置是录入系统软件所需的基础档案,设置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参数和录入期初数据,只有上述工作完成后,软件才可以进行日常的业务操作和使用分析。在对初始化设置案例教学分析中,应让学生总结各参数设置的含义和目的及对后续业务处理的影响。例如要先设置部门档案和人员类别,才能设置人员档案。在人员档案中要将参与业务活动的员工勾选为“业务员”,才能在录入会计凭证时,对设置了个人往来辅助核算的会计科目(如其他应收款)输入相关辅助信息中选择该员工。

2.课程总结——思考ERP的整体业务流程。

对整个课程的案例总结,要求学生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连接线,从数据源出发,分析ERP各子系统的业务处理的先后关系;分析业务处理中数据的流动方向、起点与目的地;分析业务处理中对会计对象处理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规定;分析业务处理中会计人员岗位的分工与要求。例如在销售子系统中录入销售发票,在应收款管理子系统中审核由销售子系统转来的销售发票,并生成记账凭证转入总账子系统,在总账子系统中,由有关人员进行审核和记账等账务处理工作。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教学案例设计水平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案例教学系统的设计、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与ERP知识的有机融合和案例教学总结,使学生对ERP设计思路和会计数据处理流程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事实上,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丘晓平,李艳琴.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1(4):197-199.

[2]张瑞君,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杨宝钢,王新玲.会计信息系统(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胡志颖.ERP环境下的会计创新人才培养——基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3):226-229.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Q21462230001)。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ERP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AIS课程探讨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