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构建的几点思考

2017-04-21 14:28谈勇飞李亚军
文教资料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组合作学习

谈勇飞 李亚军

摘 要: 在现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对话、讨论及探究等活动的展开,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分组进行。在这一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作者结合亲身教学经历,就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构建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分组 合作学习 小组建构

教育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被动学习的学生学习成就最低,主动学习的学生其次,建构学习与互动学习的学生成就最高、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最强[1]。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对话、讨论及合作探究等活动的展开,实现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推崇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让学生充分认可课堂教学,积极配合科任教师完成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充分展示自己。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简单并卓有成效的教学策略,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怎样更合理、更有效地把学习小组构建好,一直都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者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的构建提一些建议,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笔者认为要想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合作欲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让学生养成一种合作习惯和能力。如果能将学习小组构建好,以上这些都將会事半功倍。

学习小组的构建涉及很多方面,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方面考虑。

1.合作学习小组规模的控制

相关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显著与否,与合作小组的规模息息相关。所以,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最先考虑的应该是小组成员规模的确定。美国的Rogers等[2]对中学生“学习小组人数的多少与组员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小组成员数量的增加,小组成员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参与程度逐渐减少。一般而言,小组成员越多,每个成员参与度越低,越容易出现责任扩散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数越多,观点和方法也会越多,更容易形成认知冲突,更容易发现成员的错误观点并予以纠正。与此同时,班级学习小组数量决定了教师与每个小组的互动频率,学习小组规模越小意味着小组数量越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小组活动的监控越困难,教师和各小组的互动次数就会相应减少[3]。所以教师设置小组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适宜的小组规模。虽然小组规模的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通常最常见的是4—6人小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与此同时,学习小组的人数应尽量保持偶数而非奇数,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合作,合作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强帮弱”、“优帮差”,而合作学习的最好体现是“一对一”的“精确帮扶”[4]。

2.小组成员的选择

在对各学习小组成员进行选择分配时,笔者一般按“组内为异质、组间为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内为异质”指本小组内各个同学间的各种能力和特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有一定的互补性。“组间为同质”指各个小组之间的各种能力和特质大致一样。主要从学生的专业水平、认知风格、学习风格、性别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并以此作为分组的依据。这里笔者坚持的一个总的分组原则就是:尽量使学习小组内各成员间在某些方面如学习欲望、性格等形成互补,使各学习小组间的各种能力水平相当,以便各组间公平竞争,形成一种竞争机制。

2.1考虑学生的专业水平。

分组时,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划分出不同档次。如笔者所教班级学生数为42人,小组规模控制为6人,共分7组,故将42名学生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6个档次。再从6个不同档次的学生中各取一名,即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当然,要保证各小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大体在同一档次,各小组间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差异而不利于公平竞争。

2.2考虑性别搭配、家庭背景。

各小组成员必须保证有男有女且各小组男女比例大体一致。因为男女搭配的合作小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相同性别的小组更高,合作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在表达沟通方面的进步更为显著。除了性别,我们还应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如农村家庭、城镇家庭;单亲家庭、双亲家庭等家庭因素,尽量让学生有一个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

2.3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

在分组前,笔者提前运用Witkind H.A等[5]人制作的用来有效检测“认知风格”的“镶嵌图形测试”,检测班级全体学生的认知风格。通过检测得出的结果,将所有学生大致划分为“场独立型”学生和“场依存型”学生,分配到每个组的成员中,“场独立型”学生和“场依存型”学生尽量保持相同比例。

2.4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

在测量学生认知风格后,再运用相关“学习风格测量表”[6]对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测量。依据得到的结果,将学生的学习风格大致划分为四对不同的类型,并按此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内每一对类型尽量保持相同比例。

3.小组内成员的角色定位及相应角色的职责分配

很多一线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教学时,发现经常出现“成绩好的学生在整个小组活动中都能保持高度活跃,而成绩差的同学好像事不关己”的现象[7],这种现象绝对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我们希望小组每名成员之间都能互相依赖、积极配合,在合作过程中促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共同进步。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产生,我们必须对小组内每个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让他们在整个小组活动中有所作为而不是事不关己、无所事事。如笔者将每组内的六名成员分为小组长、记录员、总结陈述员、资料检查员、计时员及纪律监督员,可以通过教师特别指定、毛遂自荐、组员推荐等方式进行小组人员安排。

在角色分工之后,小组内每个成员必须明了自己在组内承担的相应角色的职责。例如:

记录员:负责记录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所有重要内容,如课堂笔记、组内讨论结论等。

资料检查员:负责收集检查本组所有组员的学习资料,包括试卷、作业本、笔记本等。

总结陈述员:负责聆听组内全体组员的讨论意见和想法,配合记录员将这些意见和想法汇总记录下来并代表本小组进行总结陈述。

计时员:负责小组讨论过程中时间的把控,控制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讨论进程,确保小组讨论最后有结果。

纪律监督员:督促本组组员遵守班级纪律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要求,促使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始终有效进行。

小组长的选拔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进行的关键[8]。

小组长最好选择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有强烈责任意识,能主动帮助组内各类同学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职责:负责本组活动有序高效进行,是整个分组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实际掌控者,是本小组的学习与活动的领头人。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合作小组构建的灵魂又在于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为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我们必须慎重构建合作小组。通过合作小组的合理构建,让小组内各成员间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共同学习。在合作实现共同学习目标的同时,增进友谊、增强自身沟通交流能力,从而达到自己和组员的最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Chi,M.T.H.Active constructive interactive: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ifferent iating learning activities[J].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2009,1:73-105.

[2]Rogers J.Adults Learning[M].Milton Keynss,UK:Open University Press.1989.

[3]汪明微.导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J].教研园地,2013(5):19-21.

[4]游兰,李小全.“四步亮旗课堂”合作学习小组构建思议[J].教学探讨,2016(11):81-82.

[5]Witkin HA,Moore CA,etal. Field dependence and field independence cognitive Style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7.

[6]Felder RM,Soloman BA.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Z].2015.

[7]王魯.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初始阶段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8]郭顺富.中学课堂教学中高效合作学习小组构建与运行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3(09):198.

猜你喜欢
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画图·分组·计算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