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专业教学中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7-04-21 18:51苏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教学实践探索

苏江

【摘要】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持续的变革以及创新实践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筑类专业教学与较为传统化的教学方式相比有了明显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普遍性应用,使得教师开始逐渐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微课”的有效性运用直观性的记录着教师讲解的课堂重点内容以及相关性的课堂教材,有效的帮助了教师实现课堂教学,激发了學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性的探究,针对于微课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实践探究,进而有效的实现教学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建筑专业教学 微课教学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45-02

现阶段,微课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被人们广泛性的熟悉以及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关的专家以及学者立足于专业性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探究的角度出发,对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实现的教学体制改革以及强化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深入性探究。就微课而言,其主要是指以视频的形式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载体,使得教师能够在进行实践教学中以某个知识重点或者教学环节进行精简以及完整性的教学活动。微课主要以视频为主要教学形式,在进行教学中又不完全局限于简单视频的形式,但是必须要确保其是一个完整性的教学环节,而不是单纯的截取课堂录像片以及精简的视频。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微课教学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经过实践探索研究发现,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于微课的使用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阶段,但是现代化的应用型本科建筑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筑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中教育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性的转变教学理念以及思想观念,在新型教育条件下,教师不仅要实现教学意义上的理论性知识教学,并且要进一步的有效激发学生整体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教师针对于微课的教学理念也要及时的转变,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得教师能够以较高水平的教学提升微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第二,学生整体的网络信息化素养不强。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不能够仅仅凭借一本教材进行学习,而应该有效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影像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教师积极引导之下,逐渐形成一种较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就现代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类的专业微课教学而言,立体化的教学体制至今仍然未能完成。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筑专业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一,微课教学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在进行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化的互动性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交流中逐渐陷入深层次的思考当中。在使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纯的局限于视频上,教师要合理的引导学生与多种媒介进行有利的交互。使得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微课教学中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第二,改变在微课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传统化的教学中,通常会运用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整体知识的基本掌握水平。在这种的条件下,较为传统型的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评价的指标相对较为单一,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性以及综合性的评价,因此需要对评价标准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进行微课教学中,要对学生阶段性的评价进行高度重视,使得教师在考评中能够按照学生对于课题项目的基本完成状况对学生的综合性表现进行分级性的评价。

2 优化微课教学在应用型本科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在进行微课教学的实际研究时,主要通过与众多的建筑型企业专家学者以及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沟通以及了解,并且针对于建筑类的职业性岗位群体进行工作任务的详细性分析。在详细的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以我国建筑类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及分析,力图逐渐打破我国传统教育学科中依据逻辑性顺序进行章节性课程内容编写的教育体系,并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立起一套新型的着重于以工作内容为基本导向的建筑类课程教育体系,有效的突出应用型本科类建筑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且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建筑性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分析具体问题的培养能力,将之有效的运用到我国应用型本科建筑类专业制定的教学情境以及实训项目之中。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如何有效依据实际的工作流程,并且与应用型本科建筑类专业性岗位实训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合理划分,然后将教学任务与实际的教学现状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2.1 以微课的教学设计为基本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在进行微课教学的设计中,要着重于以微课设计为基础,对教学的实际内容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确定学生能够适应微课教学以及是否有必要开通微课教学。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要着重于以应用型本科建筑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课程对微课教学的实际课程数量进行详细化、合理化的划分,并且要制定出相应的微课教学计划设计以及确定教学目标。

2.2 立足于教学目标确定微课实际内容

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以科学的形式逐渐确定出微课教学内容的基本形式,进而有效的采用媒体形式进行微课制作。例如:在运用录像视频形式一般适用于操作式教学或者案例教学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针对于录屏软件配音形式的微课更适用于演示性的教学内容;以PPT加上声音音效的微课形式大多数适用于实验报告中的撰写方法教学实践。

2.3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筑专业微课教学内容进行分解

在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筑类专业的微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单元的详细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划分。例如:对于微课课件的制作以及对微课教学脚本的设计等,有效的将学生的习题集以及微课教学的PPT打包成一个工作包的形式,将学生的具体评价性要求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拓展信息逐渐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官方网站以及公共云盘当中,使得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能够方便、快捷的下载观看并进行学习。微课在应用型本科建筑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教学试验中,教师应该将建筑行业中的理论性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专业性技能采用多种角度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演示教学,在实验室的实训环节以及一些相对较为开放式的实验教师要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性的完成,并且学生要事先观看以及熟悉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中要注意的实训要求,使得学生能够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并且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建筑类的专业性实验教学环节以及与实验相关的实训项目以及与实验相关的技术操作准则,进而有效的增强专业技能科学性的操作。

2.4 利用微课进行拓展式学习

针对于在教学实训的相关过程中一些无法动手操作性的实验环节,学生能够充分的運用微课或者微课工作包中相关性的拓展信息逐渐进行深入性的学习。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后,学生要积极的完成实验操作报告,并且要及时的对本节实训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价以及详细的反馈。

3 建筑施工技术与理论课程进行完美的结合

建筑施工专业主要是培养设计专业的人员、施工人员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课程,致力于培养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性职业能力素养。首先,以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为例,该课程依据板块式的项目教学思路逐渐安排了8个教学情境,主要包括:门窗类的工程施工、抹灰工程实用技术、饰面工程施工工艺、轻质隔墙隔断工程施工、顶棚工程施工、涂饰工程施工、裱糊以及软包工程施工、木质地面工程施工等。教师要根据这八个板块制作成相应的微课,进行组织教学,可以将一个版块制作成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而实现项目教学与实践工作进行结合。综合考虑到建筑场地的情况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教师要相应的布置教学任务,结合实践课堂教学,进行短期或者长期的施工操作训练。

其次,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强化学生能够识图以及读图的能力,及时掌握基本施工技术的应用,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设计,逐渐探索以及研究出独特的装修风格,采用合理化的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技术,能够直接反应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要求,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式设计思维。

4 结束语

经过本文详细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现今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的优化教学方法、有效的将教学工具进行整合,积极的转化教育实践性理念。除此之外,要不断的将微课学习的辅助工具进行相应的优化,使得微课同步性教学、异步谈论的过程以及不同层次的练习和反馈环节、相关的学习资源等进行相应的完善,使得微课能够在应用型本科建筑类专业的教学中逐渐带动教学课程的改革以及实践创新,有效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而逐渐发挥应用型本科建筑类专业教学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周世辉.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19-22

[2]张峰君,谢发之,徐海燕等.土建院校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5(5):63-64,108.研[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205-208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课教学实践探索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