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格列本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30例效果分析

2017-04-27 08:38董红霞雷立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列汀西格磷酸

董红霞 雷立健

口服格列本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30例效果分析

董红霞 雷立健

目的探究口服格列本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方法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接受格列本脲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 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治疗后12周,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1±1.1)%、空腹血糖水平为(6.1±1.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9.1±1.9)mmol/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1.7)%、(9.4±1.5)mmol/L、(16.2±2.2)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食欲减退1例, 腹泻腹痛1例, 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 过敏1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症状性低血糖、心绞痛发生。

老年糖尿病;磷酸西格列汀;格列本脲;降糖药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慢性疾病, 该病是由胰岛素作用障碍或分泌缺陷所导致的代谢疾病[1]。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是降低各种并发症几率及缓解机体损伤的重要方式[2-4]。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以肠促胰岛素为基础的降糖药物,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磷酸西格列汀属于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其能有效提升肠促胰岛素水平[5], 为探究格列本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 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与WHO关于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②患者年龄均>60岁。③患者均签订知情书。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合并严重心肾疾病、精神病患者。③资料不全者、不同意参加者。用药前后分别采取抽静脉血的方法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 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7.2±10.3)岁, 病程2~35年、平均病程(7.8±9.1)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0.2±1.3)%, 平均空腹血糖水平(10.2± 2.3)mmol/L和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19.2±1.9)mmol/L;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 患者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6.3± 11.2)岁, 病程2~34年、平均病程(7.2±9.0)年, 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0.2±1.4)%, 平均空腹血糖水平(10.8±2.4)mmol/L和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18.9±2.0)m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格列本脲(山西省临汾健民制药厂;国药准字H14023379)治疗, 口服, 3次/d, 2.5 mg/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5 mg, 连续治疗12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西格列汀(Merck Sharp & Dohme Italia SPA;批准文号:H20100051)治疗, 口服, 1次/d, 100 mg/次。

1.3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12周后, 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 必要时下半夜还要再测1次。两组患者抽血时间同步。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12周,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1±1.1)%、空腹血糖水平为(6.1±1.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9.1±1.9)mmol/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1.7)%、(9.4±1.5)mmol/L、(16.2±2.2)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食欲减退1例, 腹泻腹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恶心呕吐1例,过敏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症状性低血糖、心绞痛发生。

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3 讨论

随着2型糖尿病疾病进展, B细胞功能进一步降低, 传统治疗中口服胰岛素或降糖药方式无法逆转B细胞功能, 很容易出现血糖控制不稳、低血糖风险增加、耐受性差等问题[6,7]。尤其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 临床用药必须考虑到安全性与有效性。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耐受性较低、对低血糖感应差、体重管理困难, 且需要联合服用多种降糖药物,很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8-11]。格列奈类药物以及磺脲类药物很容易导致低血糖事件, 糖苷类药物容易导致餐后血糖水平上升, 还会出现排气限制、腹胀等情况, 双胍类药物容易增加患者乳酸中毒危险性[12,13]。现阶段, 逆转或延缓糖尿病病程是新药研究的重点, 以肠促胰岛素为基础的降糖药物一经应用, 便起到了良好的降糖效果以及降糖外益处,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磷酸西格列汀属于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其能有效提升肠促胰岛素水平, 并通过葡萄糖依赖的方式有效释放胰岛素, 并控制餐后胰高糖水平, 进而全面达到降糖效果[14]。西格列汀是一种高选择性药物, 1次/d, 常规100 mg剂量, 就能维持有机体中24 h肠促胰岛素水平。相关研究资料指出, 单独应用西格列汀不会产生低血糖、水钠潴留、体重增加等问题。79%的药物会通过肾脏排出, 药物与肝脏同工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少[3]。通过本文研究提示口服格列本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 口服格列本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1] 李静.关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措施的几点思考.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8):251-252.

[2] 刘丽华, 欧阳璐, 李舒梅.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 34(6):978-982.

[3] 徐明喜.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医学信息, 2015, 28(6):307-308.

[4] 王靖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 2014(18):169-170.

[5] 温维勤.口服降糖药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高龄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6(11):673-676.

[6] 许晓华, 孙云鹰, 颜诗雯.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中国乡村医药, 2016, 23(9):21-22.

[7] 龚健, 胡欣, 张峰.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3, 15(2):175.

[8] 应霞.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的效果分析.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5(8):273.

[9] 郭艳芳, 张东强.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6):93-94.

[10] 刘春军, 严悦, 杨德庆.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1): 51-53.

[11] 坎丽比努尔·买米提民, 木亚斯沙尔.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现代养生月刊, 2016(12): 71.

[12] 成景山.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53例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北方药学, 2016, 13(6):99.

[13] 时庆平.磷酸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吉林医学, 2015(14):3128.

[14] 刘金霞.西格列汀联合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7):148-1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72

2017-03-08]

046000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董红霞雷立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董红霞)

结论口服格列本脲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列汀西格磷酸
西格列汀对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漫长的旅途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维格列汀与常见降糖药联合治疗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