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形势下中等生亚健康状态的探究

2017-04-29 12:23廖振林朱奕纯彭核金
好日子(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等生关注课改

廖振林 朱奕纯 彭核金

摘 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最先关注到的是突出的优等生以及比较顽皮捣蛋的学困生,处于中间阶层的中等生是最容易被忽视、被遗忘。关注中等生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等生就很容易转化成优等生,反之则变成学困生。激发中等生的潜能对于实施的“高效课堂”,乃至整个新课程改革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中等生;关注;课改;高效课堂

平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都会找班里前十名的同学谈话,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也会找班里最后的十名同学谈话,鞭策他们要认真学习,争取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是很少甚至没有找过中间阶层的同学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的状况。这样的现实反映了中等生在学校被忽略的现状以及他们想获得老师关注的迫切愿望。那么老师眼中的中等生是什么样子的呢? 大多数老师认为:中等生就是那些成绩平平,平时不调皮捣蛋也不惹是生非,各个方面表现都很一般的学生。

一、“我”是中等生

这些既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坏的学生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一个“听话”的群体

绝大部分“中等生”是“听话”的学生,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课堂上循规蹈矩,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捣乱、偷懒现象比较少。

(二)一个“中庸”的群体

由于中等生长期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中,所以往往缺乏竞争意识,甘于淡泊,不愿出头,表现在:课堂上不愿举手发言,对课外活动也缺乏热情。

(三)一个“不稳定“的群体

中等生其实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群体,如果教育得当,他们很容易转化成优等生,反之,就很容易变成学困生。

(四)一个“庞大”的群体

在一个班级里,表现突出和欠佳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中等生才是一个班级的中坚力量,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是学校教育中的“大多数”。

二、中等生被遗忘之现状

正因为中等生具有“听话”、“中庸”的特点,所以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不会随便批评他们,当然也不会随便表扬他们,很多时候老师们都会忽略他们的存在,也就是说他们总是被老师遗忘。

(一)功利思想,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今虽然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我们中山也正在探索实施高效课堂,这些教学改革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期末的检测并未因改革而取消,一到期末很多学校比的、拼的还是教学成绩。在这种背景下,老师们为了追求“优秀率”和“及格率”,往往会把自己的目光聚集在优等生和学困生上,教学重点也会放在“ 培优补差”上。

(二)无意冷落,想理还得有时间

在我们的生活和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赞美给了那些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优等生,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上,在不知不觉中,就把班级里的中等生给“遗忘”了。在这种遗忘中,中等生慢慢地学会了“冷漠”,上课懒得举手,课后懒得表现。这又使得老师们在布置任务或提问时认为中等生肯定是不会的,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又会不由自主地把机会让给优等生。

三、中等生亚健康状态之改变

作为学校教育大多数的中等生,在长期被忽视的现状中,渐渐形成了甘于中游、容易满足、不思进取的亚健康心理。帮助他们改变这种亚健康状态,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中山正在探索实施的“高效课堂”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观念,思想上重视中等生

绝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关注,需要鼓励。他们从来都不认为表现一般,安分守己的中等生才是弱势群体。其实长期得不到老师肯定和鼓励的“中等生”,更容易自暴自弃,落入“落后生”队伍,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而这些“弱势群体”恰巧又是班级的绝大多数,他们素质的高低、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课堂改革的进行与深入。广大教师只有端正以往的思想,意识到中等生对于整个班级,乃至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才能对中等生进行有效的关注。

(二)改变机制,根本上克服功利思想

社会对老师的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老师们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新课程改革虽然对老师的评价机制有所改变,但仍偏重于教育质量和帮扶能力这两个因素,这就使得老师更愿意将精力花在“两头”的学生身上,而忽略了中等生。所以,在大力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应该改变对老师的评价体制。而老师本人也要克服功利主义思想,在关注“两头”学生的同时,有计划地关注“中等生”。

(三)付诸行动,实践中挖掘巨大”宝藏”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拔·罗散塔鲁曾做过一个实验。他选定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作为试验对象,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测验,然后在各班选出五名天赋较优的孩子,将他们的姓名给他们的老师。其实这五名孩子,不过是教授随意挑选出来的,并不是学习能力测验中的优秀者。一个学期下来,这些被老师认为有天赋的孩子,成绩都比其他孩子好。很显然这五个孩子的成功,并不是他们有着过人的天赋,而是他们比其他孩子获得了更多老师关注的结果。“中等生”本来就是一个相對不稳定的群体,有极大的可能向“优等生”或“学困生”方向转化,所以老师的关注对于中等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们如果将对中等生的关注付诸于实际行动,就无异于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它的开发对于我们中山正在尝试实施的“高效课堂”,乃至整个新课程改革有着非凡的意义。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我做了如下探索:

1.课堂上,分层施教,创设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在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同时,不忘中等生。在我接管一个新班级时,我会给每个学生编个号,然后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顺序将不同的号放在不同的盒子里。提问的时候就在盒子里抽取号码来让学生回答。通常在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时,我会提问学困生,而检查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或“跳一跳”后能够回答的问题时,我不会急着找优等生来回答。我会试着给点小提示让中等生先来挑战一下,如果挑战成功的话,将获得一份意外的奖品。例如:在高一年级上学期《车刀》一节的教学中,我让一个中等生站起来讲上一次课所学车刀的种类与用途,而一般老师们会把这个中等生完全能胜任的问题留给优等生来完成。当在课堂提问时,我没有急着叫优等生来回答,而是鼓励中等生先来试一试,让中等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我。

2.项目任务布置,分层设计,激发潜能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我对学生项目任务的布置也做到了分层设计。我把每一个项目的任务设计成ABC三类,A类任务是最简单的,学困生必须完成,B类任务难度适中,中等生必须完成,C类任务有一定难度,优等生必须完成。当然C类作业,中等生可以挑战完成,如果挑战成功,将获得加分。例如: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数铣实训之对刀操作》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任务:A类:布置学生完成毛胚及刀具的装夹,X轴的对刀操作。B类:布置学生完成毛胚及刀具的装夹,X轴、Y轴、Z轴的对刀操作,并懂得操作原理。C类:布置学生完成X轴、Y轴、Z轴的对刀操作,懂得操作原理的同时能将机床坐标输入到坐标系设定指令G54当中。中等生可以向C类任务发起“挑战”,当获得成功时,他们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进一步提高。

3.合作上,分层帮扶,树立自信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实施的高效课堂,更是少不了合作,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占据了大半个课堂。在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分为对学和群学。对学一般采取优等生和学困生对学,中等生和中等生对学的策略。这样做很显然有利于学困生的帮扶,却把“安分守纪”的中等生给忽略了。如果在对学时适当安排中等生对学困生,优等生对中等生分层来帮扶,或许有利于让中等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对于提高整个课堂的效果是有预想不到的效果。如:在高一年级《千分尺的读数方法》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对学,互相检查一下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效果一般,而当我采用另外的方法,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对学,优等生帮扶后等生,结果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法既帮助了学困生,又有利于中等生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慢慢地改变甘于中游、容易满足、不思进取的亚健康心态,让他们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4.心理上,摸清性格,及时鼓励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不是很自信的中等生来说,“夸”的确起到很大的作用。不过不同性格的中等生还要用不同的“夸”来对待。对于那些好动、活泼的中等生通常一些言语上的鼓励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当想让他们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只要一句:老师相信某某能回答出来的,而且能回答得很好,就能让他们将手举举得高高的。但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胆小、不善言语的中等生来说,就得想出更多的方法来鼓励他们,比如:上课前,摸摸他們的头,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感受到老师是关注喜欢他们的;课堂上遇到难题目,当他们想放弃时,给他们投去鼓励的眼神或鼓励性的话语,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能站起来准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哪怕是声音非常小,都要及时地给他们竖起一个大拇指,夸奖他们做得好;当他们发言结结巴巴时,给他们一个期待的微笑。别小看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微笑,这些都是中等生莫大的信心来源。这是让他们向优等生转化莫大的推动力。

安东尼·罗宾说过:“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比,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金矿。”具有不稳定性特点的中等生尤其具有这一潜能。把爱和关注撒向每一个中等生,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沐浴在老师关注的阳光下,都会给自我感觉被遗忘的中等生带来巨大的内在动力。为了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请不要遗忘他们——一群渴望关注的中等生!

参考文献

[1]纪亚梅.心理暗示的作用.《山东教育》[J].2007年09期.

[2]林焕章主编.《教学方法与技巧》[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10.

作者简介:

廖振林,男,生于1979年,汉族,广东珠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机电技术应用

朱奕纯,女,生于1994年,汉族,广东潮州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数控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中等生关注课改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