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从“教”到“学”再度裂变

2017-05-04 10:27刘蕾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刘蕾

[摘 要]生本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教语文”向“学语文”的再度转身,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教学《莫高窟》一文,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均衡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遴选适切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7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已经完成了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华丽转身,开始重视对教材范例作用的开发和运用。但笔者以为,这种基于客观教材层面的转身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阅读教学的需求。由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體,我们应该从“教语文”向“学语文”的再度转身,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

一、遵循认知规律,设置均衡的课堂教学结构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应该致力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有些人认为阅读教学就应该紧扣言语形式、写作技巧,淡化阅读理解,实现关注文本内容向关注文本语言的教学转身。但阅读教学真的要弱化对文本的理解吗?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将生命个体的学习分为了四个层面:明了、联合、概括、运用。不难看出,“理解”是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基础,“明了”是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而在综合感知、提炼文本内容之后的“联合”与“概括”,建构新的知识,则是对文本进行的深入理解;而在实践需要中实施“运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如,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教师就依据赫尔巴特的学习心理过程,将整节课的设置为四个板块:明白,提炼文本核心信息;体悟,解开文本的表达密码;诵读,强化语言内在意蕴;运用,提升语言实践能力。如此设置,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实践练笔放置在对文本表达内容的阅读、体悟和内化之后,学生的表达就更具有深刻性和情感性。

因此,学生综合性运用能力的提升,要在聚力于语言文字学习渐进过程中,融合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两个层面,在阅读与表达的均衡下才能获得。

二、把握认知起点,遴选适切的课堂教学内容

文本是课程资源的载体。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自身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将教材中的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转化和传输的过程,需要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转化。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找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其次,要紧扣文本在表达层面的独到手法和典型的语言形式,引领学生在感知与辨析中积累、内化语言,直至运用语言。如,《莫高窟》一文在描写彩塑与壁画时,作者都遵循了“先类型,后典型”的写作顺序。介绍壁画时,作者先运用“有……的,有……的”这种句式,将壁画分为四种类型;紧接着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作为开头,将描写的镜头聚焦在飞天上。教学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以整体视角观照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壁画的宏伟瑰丽;然后,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作者是怎样将这种“宏伟瑰丽”的特点写出来的?学生在深入阅读后,理解了“先类型,后典型”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先是引领学生感受壁画的特点,再让他们在触类旁通中获取语言表达的智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认知需要,设定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行为的最高准则,是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遴选的基本依据。在“教语文”到“学语文”的再度转身之后,阅读教学课堂目标就应该聚焦在语文知识、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上。基于此,教师这样确定《莫高窟》一文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目标:一是掌握课文出现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尊”“弦”“腐”等字;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依照文本总—分—总的结构提炼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目标:一是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莫高窟恢弘的气势与非凡的文化价值;二是发现先类型、后典型的写作顺序和四字词语连用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三是学习描写飞天时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并相机练习。

不难看出,两个课时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来制定的,在根据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凸显了文本的表达形式,兼顾了多重教学内容。这样的目标有据可循,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把握课堂结构、遴选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真正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奠基。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巧用情感教学,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结构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