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文献综述

2017-05-16 19:16蔺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翻转课堂微课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笔者对近年国内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有关微课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文章进行检索,分别以“大学英语微课的优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大学英语微课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为主题进行精确查找和模糊查找。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2014—2016年间,主要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某一课或某一知识点展开,主要研究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及其效果。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94-02

一、文献检索情况

本次检索发表于外语类及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的文章,共发现6篇。这些成果分别刊登在《高校教育管理》(1篇微课在新媒体时代的“位”与“为”2015)、《中国外语教育》(1篇产出导向法“驱动”环节的微课设计——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艺术与自然”单元为例2015)、《中国外语》(1篇英美诗歌微课教学2015)、《外语电化教学》(3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2014,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2015,《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师话语调查及其教学效用分析——以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样本2015)、《黑龙江高教研究》(1篇微课环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2016)。这6篇论文都发表于2014—2016年期间,可见这一时期核心期刊对大学微课较为关注。

二、文献综述

(一)微课的发展及其概念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教学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关中客,2011:14)。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Mc 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梁乐明等,2013:65-73)。2009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等教师提出一分钟微课,最长不超过3分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及碎片化和泛在化学习成为常态(文秋芳,2015),特别是全国英语教学微课大赛举办以来,微课得到广泛关注。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二)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微课具有其独特性:首先视频内容精品化,教师提前设计录制,避免了错误,突出了重点、难点,疑点解答清晰、短小精悍,主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便于学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地进行学习,能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其次,容量小,内存占用低,教学碎片化,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易于学习者接受;再次,教学手段先进多样,可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和分享,不再受限于课堂,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学习,实现随时随地的师生交流(杜志强等,2015;姜瑞红,2016;梁文,2016)。

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尤为适用于‘驱动环节(杨莉芳,2015)。首先,微课能够丰富输入的途径,使学生沉浸于学习内容(陈智敏等,2014;刘庆涛,2015;孟祥增等,2014)。其次,微课能够“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空间,避免课堂上教师说教和同伴压力的负面效应,能够通过外界刺激自我尝试—内心反省—激发动力的过程,真正达到‘驱动学习的目的。第三,微课时长短,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胡君,2014;夏传真,2015;张晓君等,2014)。第四,微课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分离,学习可以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发生,学习形式更加灵活(陈琳、王运武,2015;韩中保、扣兰,2014;刘红霞等,2014;卢海燕,2014;钟绍春等,2014)。

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张瑞娟,2015)。

总而言之,微课具有内容短小精悍、独立完整、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等特点,又具有以下优势:输入途径丰富,使学生易于沉浸于学习之中;可以避免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压力,使学生拥有充裕的反思空间;学习时长短,减轻学生认知负荷;可以网络分享,便于学生反复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等。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通过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万敏,2016)。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图将翻转课堂分为前提、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其中前提指教师制作微课和学生课下观看微课;过程指学生记录学习疑点和难点以及课堂师生交流疑点难点;结果指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业和高效学习。翻转课堂的特征:(1)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以及微课的设计制作者和提供者。(2)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可以自定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学习量,成为主角,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3)课堂时间的重新分配:课堂讲授时间缩小,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变长,增强了师生交互,实现了知识的深度内化,提高了学习效率。(4)“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经过对于微课的提前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形式变为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等,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便于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卢海燕,20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满足学习个性化需求有着积极的作用:(1)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进一步释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2)学生知识储备体更完善,英语教学素材内容更丰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体系。(3)大大提升班级整体的英语水平,激发了不同等级学生的最大潜能。互换教与学的位置,可以让学生更主动,使其自己主导教学进程和学习内容。(4)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活动更具灵动性。英语教学课堂氛围更有灵性,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也得到了丰富完善。(5)实现了真正的“有教无类”,个性化教学理论得到了丰富发展。通过实施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与“选择”的有效互换,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性更强,自主权更充足,这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实现了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黄敏,2016)。

(四)微课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微课能否真正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微课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并进行自我构建,如何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2.微课能否彻底突破传播与应用过程中的阻碍?微课加大了教师负担,如何保证微课的高质量?如何保证硬件和网络的支持?

3.微课学习使学习时间和地点得以翻转,接受性学习的本質并没有改变,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杜志强等,2015)?

三、小结

基于以上综述可知,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集中于2014—2016年间,此阶段对于微课的研究在国内全面展开。理论研究表明,微课和翻转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和利用,有利于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能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能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显著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但微课能否真正被广泛运用并达到这些效果有待进一步通过实践考证。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收稿日期:2016-11-22

基金项目:民促京津冀一体化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英语口语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项目”;2014年度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三位一体市属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4-lh03

作者简介:蔺丽(1979-),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