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师资培养思路与方法的研究

2017-05-18 21:51邵红蒙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思路方法

邵红蒙

摘要:中职教师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这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发展。笔者研究发现,立足于学校内部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从教师的专业自我诊断、校内评价、第三方评价、定制式师资培养四个方面论述中职师资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职师资培养;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105-03

中职师资培养是指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为了完成培养人才的目的,立足学校内部,组织与策划对本校在职专业课教师的培养。

一、中职师资现状与问题

中职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又称技术理论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有的是专任教师,有的是兼职教师。目前,中职的教师在数量上是不足的,特别是热门专业的教师,比如汽修专业、建筑专业等。中职的教师在质量上是不达标的,理由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有的教师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因而没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也就是说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二是有的教师的学历教育专业与所教专业不一致,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强,教师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三是有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到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际操作的技术技能水平不高。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中职教师都无法达到国家对职业院校师资规定的要求。中职急需解决教师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中职师资培养目标

中职教师应该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职业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本人受过专门训练的专门人员。中职教师不仅会教授理论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还要会教学。根据教育部要求,要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并且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严格要求。中职师资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三、中职师资培养思路与方法

(一)教师自我诊断

教师自我诊断就是教师的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和自我判断。内容包括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上主要诊断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在专业知识上主要诊断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知识;在专业能力上主要诊断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活动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教师应从以上方面全面地检查、分析、判断自己的状况,形成一份诊断报告。教师自我诊断的目的是让教师个人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正确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

(二)校内专家诊断

校内专家诊断是专家对教师的检查、分析和判断,诊断的内容是对教师自我诊断报告进行分析,诊断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教师自我诊断报告达到对教师科学分析、综合判断的目的。校内专家诊断的结果是一份关于本校专业教师的现状分析报告和培养需求报告分析以及教师定制式培养方案。校内专家诊断的好处使学校了解教师的水平,为开展针对性的培养打下基础,有利于提高培养教师的效益。

(三)第三方诊断

第三方诊断是校外专家对教师的检查、分析和判断,诊断的内容是校内专家诊断的报告和教师培养方案,诊断的结果是关于校内专家诊断报告的分析报告以及关于教师定制式培养方案的修改建议,诊断的好处学校可以得到关于教师的权威性的诊断结果,再次修改教师培养方案,增强了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

(四)定制式培养的方法

定制式培养是学校针对不同起点、不同需求的教师,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培养方式。定制式培养包括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校内培养是对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全面覆盖教师诊断的各个方面。校外培养主要在于专业技术技能(实际操作)。

1.校内培养的过程

校内培养分成四个阶段,两年完成。第一阶段是学习理论,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自我探究,内化知识和能力;第三阶段是模仿他人,改变自己;第四阶段是实操演练,展现自己。如果将对教师的培养比喻成植物的生长,那么相应的第一阶段就是播种阶段,第二阶段就是栽培阶段,第三阶段就是发芽阶段,第四阶段就是成熟阶段。以下是学习的四个阶段的具体分析:

第一阶段的培养安排就是从校外聘请职业教育界的专家对学校教师进行关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学校教师的身份转换为学员,从其他单位聘请的专家才是教师。关于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职业理解與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关于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知识;关于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学习的顺序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对学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学员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写下听课笔记,而且要在课下认真反思和总结。在听课过程中,授课的知识如有疑惑,可以在第一时间与授课教师沟通,与教师共同探讨,最终获得最振奋人心的解答。在每一个方面的知识学习完成以后,要求学员写一份关于这段时间学习的反思与总结,并且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试就是闭卷笔试,考试试卷由校内诊断的专家制定并要经过校外诊断专家的审核。学员的最终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课堂笔记占总分的20%,学习总结与反思报告占总分的20%,笔试成绩占总分的60%,在第一个阶段只有最终成绩合格的教师才能够参加第二个阶段的学习。

第二阶段——自我探究,内化知识和能力。如果说第一个阶段的培养是显性培养,那么第二阶段的培养就是隐性培养。在这一阶段要求学员进行探究式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学习的内容宽泛而不具体,但是大主题不能离开教学、不能离开专业,只是探究的题目由学员自己确定。学员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的价值性、可行性和时效性。对于学员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是不做特别说明的,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是自由的,但是学员在每个星期五要上交一次探究学习成果报告,内容包括探究题目、探究内容、探究过程、探究结果、探究反思。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提交8个探究成果。关于这个阶段的考核成绩,要经过校内外专家的共同商讨才能确定,考核的成绩由优良中差的等级形式呈现。凡是在这个阶段获得中级及中级以上考核成绩的学员才能继续参加第三阶段的学习。

第三阶段——模仿他人,改变自己。经过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全面而精细的培养之后,第三个阶段是对学员能力的再提高,在这个阶段,学员可以走近优秀教师,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这一阶段派送学员到兄弟学校听取优秀教师的常态课。学员可以亲眼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要求学员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下课堂整体状况,特别需要记录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言教态,体会优秀教师把控课堂的能力和程度,体会优秀教师讲解的真谛。学员通过多次观摩、模仿,在身临其境和潜移默化中就会改变自己,逐渐地将自己打造成优秀的教师。

第四阶段——实操演练,展现自己。第四阶段是收获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由校内和校外诊断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评价学员现场演练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阶段活动安排四次,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每月的下旬,抽出一至两天的时间完成此次任务。学员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自己的考核题目,在考核之前学员有一个小时准备演练内容,学员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电脑上网、查阅图书等多种方式查阅自己需要的内容。现场演练以后,专家委员会成员立即对学员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员要做好相关的笔录,以便以后的学习和改进、提高。在这一阶段,经过四轮的实操演练,学员不仅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而且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2.校外培养的过程

校外培养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学校一方面安排教师到校外的大型企业进行实践,每个月至少有一个星期时间在企业工作,另一方面安排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严格要求凡是参加培训的教师一定要获得结业证书。除此以外,为了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科研合作项目主要是关于应用技术研究,要求学员认真负责,本着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目的开展此项合作。

3.科学评价

在教师参加培养的过程中,凡是成功通过培养过程中关卡的教师都可以提高相应的工资待遇,也可以改变教师职务。教师在培养的阶段,可以選择参加专业资格考试或专业考评员资格考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等级,凡是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等级证书的教师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学校就是以奖励和职务晋升作为激励教师多角度多层面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尺子。学校规定教师每五年要进行一次校内培养,校外培养是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师资队伍不断更新,不断壮大。

五、结束语

探究中职师资培养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继续摸索。中职师资培养模式一方面要可行性强,另一方面要实施效益高。中职教师重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要高、能力要强,如果通过此种模式进行培养达到这些要求,那么学校就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陈向阳

猜你喜欢
思路方法
学习方法
通则有路
我的思路我做主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