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7-05-18 11:02陈喜珊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想象语文教学

陈喜珊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古溪学校)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创造型人才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创新教育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质疑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才不会局限于现有的知识,才能靠这种能力去发现真理,发展真理。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创新;想象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学会创新思维是时代的呼唤,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的应为,开发人的创造力是当代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而且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在充分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是势在必行的。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创新教育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那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十分重大的。生机勃勃的教育环境可以树立学生的创新自信,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应善于在课堂教学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注意力最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多挖掘教材的内容,结合并利用知识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启动学生思维和创新的动机。

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进课堂教学。如我在教星新一的《喂——出来》这篇课文后,针对结尾内容提问:本文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想想这个结尾是否有不尽人意之处?问题一提出,学生议论纷纷,并举手发言,有人认为结尾中的人物身份的安排不盡合理。如果把这个“建筑工人”改为这个洞所在的那个村里的当初对着洞叫“喂——出来!”和向洞里扔一块小石头的那个“年轻人”,就更符合作者的谁制造的祸害就加到谁的头上,更加明确地突出了人类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其结果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发言,并各自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建议。这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还养成了自由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架桥铺路。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独创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一些旧的传统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假如我们能够展开联想、想象,或许对传统见解另赋新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知识进化的源泉。”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而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效果。如我在讲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当教到“春风图”时,我便就地取材,紧紧抓住原文引用的一句诗:“吹面不寒杨柳风”。“不寒”即暖和,这正是春风的特征,并让学生体会这春风“不寒”的特征,这“不寒”正如文中所描绘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讲到“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时,我便引用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形象说出鸟儿“呼朋引伴”时那种欢乐的情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的画面之中,尽情的享受。又如教学《海燕》后,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当海燕振翅高飞时,它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它既可以突出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与之形成对比与冲突;也可以从中呼吁,使他们一同积极行动起来,迎接暴风雨的到来······通过这些启发想象的提问,扩展了学生思路,从而使学生步入创新的境界,得到创新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创新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质疑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思起于疑,有疑则进”。新基础教育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善于发现和指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当我开始讲授《五柳先生传》时,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心中的疑问,有的学生提出:“五柳先生的家境‘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能‘晏如也?”;有的则提出:“五柳先生才华横溢,怎么甘愿做一名隐士,与当时晋代讲究门第的风气背道而驰”?······进而根据学生的问题,进入课文学习,共同探讨、释疑,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这实质指明:只有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取得进步。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的观念仍旧停留在以学生没有问题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的阶段,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因为一切发明创造都要从怀疑开始。牛顿正是看到苹果落地而产生疑问,进而研究、探索,终究的得出牛顿定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才不局限于现有的知识,才能靠这种能力去发现真理,发展真理。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将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时代,必将是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时代。”让我们为了社会的进步的人类的发展共同努力,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克成、魏漠华,《创新——民族的灵魂》,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想象语文教学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