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育激励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2017-05-18 10:01王荣臻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师

王荣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24-01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的兴趣、动力、能力和成绩等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性。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拥有一颗需要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自尊心。每一位教师都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努力保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而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求教师善于通过激励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自信心,这样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将外部的推动力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不断前进,并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绩。我所经历的一件往事证实了这一点。

不久前,我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从大学来看我。他目前所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而事实上,他当年读初中时,是个语文的“差生”。那年,我在初三时接手了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班的语文成绩一直落后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有些同学在语文学习方面一直有很大的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对于他们,我除了采取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外,还注重从“心”上着手,对他们经常鼓励,表扬,慢慢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与兴趣。来看望我的这位学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理科成績很好,但语文和英语这些文科成绩却很差,偏科特严重。分析原因,可以发现,这位学生脑子并不差,只是在学习上比较凭兴趣和感觉,对于他所喜欢的理科,钻研的劲头很大,而对于文科,缺少兴趣,不爱看书,不注重积累,作业应付了事,致使成绩总是上不来。初三上学期已进入期末复习阶段,有一天,我在教室外走廊上遇见他,就问他:“期末考试,语文打算考到多少分?”并告诉他,只要把学习理科的兴趣、动力和热情迁移到语文的学习上来,他语文成绩提升的空间是很大的。他听后点点头并自信地说:“我想我能考到110分!”(注:满分为150分)其实,他的语文基础差,在以往的测验中经常考不及格。所以看到他有这样的表态,我便鼓励性地点点头表示肯定。恰好在此时,他们的班主任,英语老师走了过来,听到了,戏谑性地说道:“你还能考到110分?能考到90分以上就不错,还是先想想如何为我们班减少“红灯率”做点贡献吧!”话音未落,这位学生的脸唰地红到了脖子,羞愧地地低下了头……刹那,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位学生那交织着自卑和不被信任的窘迫样子,至今仍然深深地印记在我心里。是啊,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有时会多么无情的刺伤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啊!我赶紧走到他身边,伸出手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道:“班主任不相信你能考到110分,但是我相信!好好努力,拼搏一回,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个好的语文成绩来,好吗?再说,即使这次没考好,只要你肯努力,以后还有机会。加油!”听完这话,这位同学咬了咬嘴唇道:“好!我一定努力学好语文!”一个多星期后,期末成绩出来了,结果他的语文竟然考了113分。这个成绩虽然不算有多么出色,但对他来说,却是来之不易的,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而且使他树立起了学好语文的信心,最终,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自己的大学学习专业。这不禁使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急忙把他们赶跑。你可是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吗?”

作为教师,我们都应对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不断地进行反思。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主体教育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要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方面同时造就一个独立自主、有热情、有个性、有尊严、有责任心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教师必须用动态、发展、敏感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切不可求全责备。重要的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促成他们不断进步与不断完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与自尊。因为自尊与自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课程本身。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育永远不会也不应说“放弃”,教师永远不能轻易放弃某个学生。重要的是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去打开每一座资源宝库。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学会运用教育激励。所谓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有时也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教育激励的方法、模式是多样的。教育激励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应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的激励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类学生进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励是针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的。只有针对性强的激励,才能容易见效,因此,激励的方式方法必须运用得当,并能把握住最佳的时机。

信任激励是众多激励方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它是激励的主体运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的。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不放。要多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使他们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科学发展观。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如何正确有效地传授学生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并完善他们的人格。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激励作用是至关重要,并且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逐步提高的。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